谈谈你对课堂教学是教育科学教学技术教育艺术三位一体的构建是怎样认识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9 05:1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10:42
大家可能都听过这样一首歌谣:
“书包最重的人是我,
作业最多的人是我
起得最早的
睡得最晚的
是我是我还是我”
听了这首由流行歌曲“最爱你的人是我”改编的歌谣,作为教师的你会怎样,是否在忍俊不禁之余痛心疾首陷入沉思呢?
歌谣可笑但却向我们提出了“如何改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状”这一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学习,不能没有负担,但是,过重的、不合理的负担,导致的结果却是学生对于学习的厌倦、恐惧和不知所措,从而大大降低了学习效果。
提高课堂效率将是从根源上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现象的有效途径。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捕捉信息,将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必要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重要的阵地就是课堂,最重要的时间是每节课的40分钟。如果,因课堂上40分钟的学习不到位,而热衷于“堤内损失堤外补”,必然就要增加学生课外学习的负担。课上稀松,课后沉重,这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显然,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只有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才有可能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学到最多的知识,从而减轻课业负担呢?对症才能下药。我们在明确了教学成绩真正的提高,关键在于课堂40分钟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的观念后,应该身体力行,树立牢固的课堂效率意识,努力设计每一节课,唱好三部曲。
(一)一部曲:备课做到“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即教师课前要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师自己,形成一个整体观念。
“备学生”,就要对自己所教的对象,有一个较清楚的了解。如学生的思想情况、原有的知识水平、学生的总体水平和个体的差异等等。学生在这一课中可能会有哪些难点疑点,备课时不防先做一个推断,正确的推断力不等于主观臆断,它是基于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做出来的科学判断。不能否认,有的孩子,由于他对新学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人也比较聪明,所以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并不太长;但有的孩子学习上很努力,但是学习能力一般,这时候他完成家庭作业所花的力气就相当大,也有一部分学生基础未打好,导致他们相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在学习上负担要重得多。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确有困难,课业负担过重对他们来说,有时正是因为他们基础较差引起的。所以备细一点,考虑到不同类别的学生在这一课中会有哪些不同的困难或收效,应该运用何种方式授课才能使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对提高教学效率大有裨益。
“备教材”,就要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必须弄清抓准。《教学参考书》既然是“参考”就不能照搬,要做到有所取舍。为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吃透教材,还要阅读大量的有关资料,做到讲课胸有成竹,处理重点、难点得心应手。教师对教材和知识的难度处理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听懂”、“学会”、“会学”,就有兴趣,课堂气氛自然就会活跃;“迷惘”、“困惑”、听不懂、学不会,课堂气氛就会沉闷。知识过于简单,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知识过于复杂,学生却因接受不了也提不起兴趣。所以,课堂学习的知识最好是适中,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心理上产生一种学习的满足感,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才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从而使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既有一定的知识坡度、难度,经过一定的思考又能学习掌握。使学生单位时间内获得比较多的知识,受到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备自己”,教师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应该了如指掌,因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清楚的认识自我,趋利避害。如果自己的书写基本功差,板书的书写效果受影响,就可以采用事先把板书通过电脑打印好或张贴或利用幻灯片等方式。朗读能力稍差的,朗读文章,就可以请在这方面有专长的学生来代念。扬长避短。“打铁还须自身硬”,重要的还是要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自身素质。还应明确:这一课与其它课乃至其它学科有何联系,教师自己的知识底码怎么样,还需要哪些知识来充实自己等。
抓好“三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也是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果的关键。
(二)二部曲: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光从量的控制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是相对容易的,困难的是通过提高课堂效率来减轻学生负担。因为学业负担归根结底产生于学生的主观感受,低质量的教学活动必然导致低效率和高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则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 “教学的结构是‘因’,学生发展进程是‘果’”。教学过程能决定学生发展的过程。学生只有发展水平提高了,学起知识来,才会觉得轻松容易,课业负担也会随之而减轻。
课堂设计,注重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要有合理而恰当的教学结构和节奏。课堂教学的40分钟,就如同一篇文章,也要讲究章法。文章千篇,章法各异。各门学科有各门学科的特点;同一门学科,每堂课也有每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因而章法也不可能完全雷同,在短暂的四十分钟里,教师都应做事先做出恰当的安排。因课制宜,为学生的学习设计提供合理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所学的知识才有生命力。知识点了如指掌,时间控制得当,内容的展开适度,学生的参与始终积极,力求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自己的意图。要进行高质量的教学,必须让课堂真正充满生机与活力,让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上课的最高境界应该像散文一样,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极强的驾于课堂能力。
诚然,教学的成败得失,主要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的程度如何。然而,学生的这种积极性、主动性决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靠超量的作业和连续的测验,压出来、*出来的。它是靠学科知识本身的魅力和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逐步激发起来的。这样激发起来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是可以巩固、可以持久、可以长时间发挥作用的。学生学习的兴趣来源很多,但若能在课堂让他听懂,让他参与,让他成功,他一定会对你这门课感兴趣的。一旦学生对你这门课有了兴趣,你不叫他学他都会自己主动学的,这样效率自然就提高了。正如常言所说:“别人可以驯服你的身体(如行为),但是不能驯服你的精神(如学习、态度和思想)。”如果学生不愿意配合,教师根本无法辅助学生的学习。即便学生保持安静、听从安排、规规矩矩的时候,也不能保证是教师在控制学生的学习。教师应关注每位学生,注重每个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构建无角落、无忽略、无放弃的阳光课堂,真正营造和谐宽容的教学氛围,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三)三部曲:披沙沥金,科学设计作业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也体现在有的教师课堂上煮出来的夹生饭,利用学生课外的时间通过大量作业、练习来再加温、重新煮。学生课堂学习以外的时间,甚至包括放学回家以后、节假日期间的课余生活,都被教师布置的超量的作业和练习挤满,以致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娱乐等。成绩上不去,一味增加学生的作业数量而不重视教育质量,学生牢*满腹,产生抵触心理,师生关系紧张,导致学生成绩不能提高。
作业未必多多益善,据《科学》刊物报道,在日本、捷克和丹麦.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相对较少,学生的成绩却很好。而在泰国、希腊和伊朗,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非常多,学生的平均分却非常低。反复学习并不一定会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家庭作业过多.考试分数有可能还会降低。设计作业不仅要从量上入手,还有从质上下功夫,提出创造性地设计作业,兼顾基本题、综合题、思考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取消单调、机械、重复的作业,布置具有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的作业,加强动手参与的实践,课外作业采取教师留、学生自留、学生互留相结合的方式,
关键是,作为教师应将作业中可能会出的难点主动在课堂上提出,让学生消化在课堂上,不至于在课后显得被动,重视当堂获取目标实现程度的信息反馈。对教学目标规定的新知传授和技能训练,学生究竟有没有懂,懂了哪些;有没有掌握,掌握到何种程度,教师都应该做到了如指掌。还可及时发现某些差生的“盲点”,并给予必要的帮助。而要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又不能把差生问题“略而不论”;恰恰相反,重视差生的转化,正是教学效率的重要体现。让部分差生也能当堂获得“成功的喜悦”,并逐步缩小与一般同学的差距。这就涉及课堂作业的时机、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凡是属于目标检测性质的作业,一般都宜于当堂布置、当堂完成。而当堂布置、当堂完成的作业,必须紧扣目标,量少而质高,并且尽可能覆盖全班。既要减轻负担,又要提高质量,就非有这种精益求精、披沙沥金的功夫不可。
显然,将课业负担与教学质量放在同一个托盘里,另一托盘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有效性一致的情况下,教学质量和学生课业负担是成反比关系的,教学质量越高,学生课业负担就越轻,学生课业负担越重,教学质量就越低。
总之,减轻学生负担,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绝不能将负担转嫁给学生。要想充分利用好课堂四十分钟,必须抓好“三备”,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在课堂上力求做到提高认识能力与智力开发融为一体,使之收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我们之所以要强调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因为只有这种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才能为“不需要教”创造必要的条件,才能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供可能。当学生在课外也能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作为一种反作用,也必将对课堂教学产生积极影响。这样便形成了教学上的良性循环。
一言以蔽之,教育犹如栽培植物,拔苗助长、滥加施肥则有害无益,听之任之,不加看护也是有害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