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0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8 00:56
1、让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把具体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再把它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情境中,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应用过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方法。
例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中“用正方形的纸折一个无盖的长方体,使其体积最大”这一问题,教学时先从学生熟悉的折纸活动开始,通过操作、分析和交流,形成问题的代数表达;再通过收集有关数据,以及对不同数据的归纳,猜测“体积变化与边长变化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交流验证等活动,得到问题的答案,最后对求解的过程进行反思。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各方面知识的联系,经历了发现问题,从数学角度分析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在此过程中要切忌由教师全盘端出,同时还应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索更多类似可以应用的实际问题和相关背景,使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
2、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认识理解事物,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应从数学角度对现实世界进行描述,找到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探索其中的规律,进一步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又如学习了一次函数后,可以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一些与出租车有关的问题进行探讨,诸如,车费与行驶路程、等候时间、起步价有关;耗油量与行驶路程有关等等,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最后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在更深的层次上认识所学的内容。
3、通过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加深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自己搜集有关资料介绍给学生,也可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数学知识应用的具体案例,并互相交流。例如:七年级数学上册中在学习“截一个几何体”时,给学生介绍医学诊断上的一个重要仪器“CT”,它应用的就是一种与“截几何体”类似的仪器和方法。在学习了统计中的众数、中数、平均数、频率等概念之后,教师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调查、收集本市去年的气温变化数据,这就需要学生自行分工收集资料,对去年每月的气温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绘制出折线统计图和频率分布表,并对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表述,最后进行汇报交流。
4、创设应用数学知识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条件和机会
例如,在学习了统计知识后,让学生了解附近市场或超市的销售情况,提出进货建议。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学生了解市场的货物种类、每天的销量、哪些商品的销售额高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才能给出合理的进货建议。又如,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知识之后,让学生利用全等测距离;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之后,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测量校园内旗杆或楼房的高度等。无论那种实践活动,都需要学生首先从事物中明确需要研究那些因素,如何获取这些因素的相关信息,然后才能去具体搜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整理,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学生得出基本结论和建议以后,就可以鼓励学生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并修改自己的结论和建议。
5、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激励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不同的教学媒体,包括模型、挂图、投影片、录音(像)
带、电脑软件等,以丰富学生感知认识对象的途径,促进他们更加乐意接近数学,更好地理解数学,进行有效的学习,培养他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借助新技术去学习数学,解决现实的问题,避免大量繁杂的机械性操作活动,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自信心、情感和态度等方面得到良好发展,在数学学习与应用上获得更多的成功。
6、编制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也可适当地编制一些贴近生活的数学题,使学生在亲切、自然的情感体验中感受到数学的意义与学习的乐趣,顺利的利用已有知识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了概率知识后,可给学生编制这样一个题目:
我们本地有一个习俗,吃年夜饭时,谁吃到包有钱币的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会顺顺当当,红运当头。不过,有钱币的饺子只有一只,否则就不灵了。今年外婆来我家过年,她在60只饺子中的1只里放了钱币,并给每人盛了15只,结果爸爸、妈妈和外婆都没有吃到钱币,被外婆称之为“宝贝”的我却吃到了。 请根据上述信息,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游戏具有公平性,吃一只饺子能吃到钱币的概率是多少?“我”能吃到钱币的概率又是多少?
(2)事后“我”了解到:之所以“我”能吃到钱币,是因为外婆做了手脚,在此前提下,求“我”吃第一只饺子有钱币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8 00:57
一、开拓学生对数学知识认识的视野,让其懂得数学的价值。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很早以前马克思就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这一科学论断在这100 多年的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翻开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从古人结绳记事到现代文明,其间数学的蓬勃发展和辉煌的成就让世人瞩目。教学中让学生体验以上这些内容,其意义应该比掌握某一数学结论更为重要。
二、让学生经历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其应用价值。例如,在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一章的知识后,可以恰当地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生活进行实践,比如跑菜市场,让学生了解各种蔬菜的价格,或者跑超市担当家庭采购员,通过亲身经历,把自己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然后以统计表或统计图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切身的实际感受,不但锻炼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和数学的应用能力,还使学生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塑造了勤劳俭朴、乐于助人的生活美德。
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自主探索和应用意识。兴趣是成功的内在的动力源泉,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我们离不开数学,逐步培养其学习、应用数学的兴趣。比如,学习了“概率”知识,可以让学生就目前社会上发行的各种彩票问题引发讨论,并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其各类中奖机会,知识应用的同时,使学生明确“彩票”是向社会奉献爱心的一种方式,要用平常心去对待,等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同时,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发展科学而努力学习。
四、构建充满生命力的开放的课堂教*行体系,激发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1.精心构思,设计生活数学的教学方案。例如在讲七年级几何中“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这一公理时,我结合校内地面水泥小路的情况提出问题:地面上两条笔直的小路有几种位置关系?学生们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通过所熟悉的情境再现,热烈讨论,归纳总结出两个正确结论:平行,不平行(相交)。然后通过例举两条具体的相交小路提出交点个数问题,自然引出本节公理内容。然后紧接着递进性地提出:(1)三条小路(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十字路口(交点)?四条小路(直线)、五条小路(直线)相交,最多各有几个十字路口(交点)?(2)有什么规律吗?找找看!(3)如果每个十字路口(交点)站一名同学,十条路按最多可能相交,我们班的同学(50 人)够分配吗?这样一问,大家的情绪更加高涨,个个跃跃欲试,高效率创造性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数学应用的空间。例如在学习应用题过程中,美国温特比尔特大学匹波迪教育学院的学习技术中心(LTC)开发的数学课程《杰斯帕问题解决系列》(Jasper solving Series)就给我们以成功的典范。我们对其中“复杂的旅行计划制订”中的“雪松河之旅”进行解剖分析(看录像):学生们遇到杰斯帕时,他正在看报,并从报上了解到有一艘旧船出售,他决定去看一看船。于是学生们跟着他来到雪松河码头。杰斯帕买下了这艘船。但他发现船上的灯不亮,他试着驾驶这艘船,并看见船上有个小小的、临时性的煤油罐。故事结束时,学生面临的挑战是他们能否帮助杰斯帕在太阳落山前驾驶这艘船回家。录像中包括了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学生们必须利用他们有关速率、时间、距离的知识去计算船返航的速度、距离以及煤气的消耗等。这样通过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学习数学,为学生提供了有助于整合数学概念以及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的情境,使学习在解决问题时又生成了问题。同时在诸多切实可行的方案中,自行区分出需优先达到的目标,识别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组织材料和数据以及发现用代数解题的途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延伸合作的良好习惯和创新思维、实际应用的能力。
3.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例如,在复习初中几何中圆的有关知识时,我先把全班同学按各自的能力特长分成8 组,每组6 至7 人。先给他们一定的课内外时间去回顾教材,然后组内合作,运用所学的知识,依据老师提供的线索,自行组织材料编制问题。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我以烹饪的方式在主题为“烹饪大赛”中展开,要求每一组准备一道菜,并为这道菜命名(与所编题目相关的古诗词一首),主配料为所学过的有关定义、定理、公理、公式等。并设立评委组,对每一道菜从“理论性”与“实效性”两方面去评估。然后由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具体解析每一道菜的烹饪原理(设计思路)以及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最后评出最佳解说员。课后要求组间交流。同学们对这种学习方式特别感兴趣,热情参与,集思广益,搜集古诗词,搜集数学资料,编题审题,分工合作。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激发了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效果良好。
4.重视“数学建模”,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比如在研究古代数学中“鸡兔同笼”问题时,很多人采取的方法是“一个一个碰过去”,而用数学中的一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则轻而易举。这可以使学生感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就在自己身边,等待解决,增强了主动意识,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他们会在兴趣和喜爱中去学习数学,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 进一步开创数学教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