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李林甫的史料都有哪些,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摘抄一下,只列书名和章节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00:55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2 01:05
李林甫(683-752),唐宗室,小字哥奴。善音律,会机变,善钻营。开元中,迁御史中丞、吏部侍郎,深结唐玄宗宠妃武惠妃及宦官等,僭伺帝意,故奏对皆称旨。开元二十二年(734)五月,拜相,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开元二十四年(736)底代张九龄为中书令,大权独握。李林甫居相位十九年,专政自恣,杜绝言路,助成安史之乱。天宝十一载(752年)十月抱病而终。李林甫死后遭杨国忠诬陷,时尚未下葬,被削去官爵,子孙流岭南,家产没官,改以小棺如庶人礼葬之。
李林甫虽然是唐明皇身边的大奸臣,对于他的罪过已经听的很多了。但是,唐明皇既然能认清李白这个诗人没有政治才华,也一定能看出李林甫身上可取之处。他不至于一无是处,对于盛唐气象,李林甫确实不错,只有他才能控制各地的番将,这些番将包括安禄山。李林甫时搞得社会矛盾极其激励,一触即发,李林甫死后,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发动兵变。当然,唐朝皇帝自己也有责任,没有识人和用人之能是封建社会任何皇帝的致命伤,不应该只是指责李林甫杨国忠或者安禄山。
史称:自处台衡,动循格令,谨守格式,百官迁除,各有常度。可见他办事谨慎,纲纪严明,讲究效率。如果没有这一点,恐怕李林甫很难独揽朝政达十六年之久。虽然李林甫依法办事的目的在于个人专权,但是完善立法,对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为什么天宝时期维持十多年的安定局面,原由在于此。
唐玄宗时的著名奸相李林甫身居相位长达19年,他曾对朝中大臣说过这样一句话:“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新唐书.李林甫传》)大意是讲,做臣下的,不要那么多嘴多舌,没见那些仪仗马吗?一言不发却享受三品的马料,而叫一声就被废斥不用,到那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大臣们听了李林甫的“马料论”后,果然都变得乖了,史称“由是谏诤路绝”。
历来人们都把李林甫的“马料论”当成“官场箴言”来读,殊不知他并不是在给众人传授做官保官升官的经验之谈,而是对不顺从他的官员的疾言厉色的威胁。他之所以能够独断朝纲,很大程度上就因为他能想方设法使群臣噤声。
李林甫在官场上混很有两手。一手对上,一手对下。先说对下。李林甫身为宰相,把持着选干部、用人才的大权。可他的眼光很独特,就是“非谄附者一以格令持之”。也就是说,他用干部不看德能勤绩,只看是否忠心不二、死心踏地地站在他这条线上。对于正直之士、不与他同流合污的人,一概想办法铲除。李林甫的府上有一个月堂,每当要“排构大臣”的时候,李就住进去闭门不出,苦思冥想。用现在的人的话,大约就是“密谋策划”了。等到他喜滋滋地出来了,肯定就有大臣要家破人亡了。张九龄、李适之等正直之士,因此而遭逐甚至被诛。史称“公卿不由其门而进,必被罪徙;附离者,虽小人且为引重。”这样一来,连谏官也“无敢正言者”,一个个乖乖地做起了“持禄养资”的“仪仗马”了。
再说对上。李林甫深知,要想一手遮天,必须举好皇上这把大伞,所以时刻留心揣摩皇上心思,哪里痒痒挠哪里。史称其“善刺上意”、“善养君欲”,其结果是皇上“深居燕适,沈蛊衽席”,也就是说不顾朝政繁忙,关起大门躲进后宫纵情享乐去了。李林甫又将宫中太监、御婢一一收买妥当,每有奏请之事,“刑余之人”都会向他透露皇上的态度,皇上的一举一动尽在其掌握之中。而沉湎于声色之中的唐玄宗就更是离不开李林甫为他打理朝政了。
两手搞定皇上和朝臣的李林甫,为自己斩获了极大的权力空间。可叹的是,他既无道德文章,也无经世之才。史称其“发言陋鄙,闻者窃笑”,可见连作个“重要讲话”的能力都没有。一般来说,小人得志后的所思、所想、所行,都离不开如何巩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李林甫自然不例外。本来,唐朝对番将的使用是有节制的,功劳再大都“不为上将”,而由汉臣文官担任节度使,张嘉贞、王晙、张说等都是自节度使入相天子的。可李林甫对这些担当大任的儒臣们却深为忌惮,便进谗言说,夷狄未灭,原因就是文臣为将贪生怕死,不如重用番将。玄宗于是将安禄山、哥舒翰等擢为大将,把边地兵权拱手送给番将,终于酿成了十多年后几乎使李唐江山易帜的“安史之乱”。
玄宗晚年的时候,与给事中裴士淹品评大臣,论及房琯时说“此非破贼才也”,至宋璟则说“彼卖直以取名耳”,给李林甫的评价是“妒贤疾能,举无比者。”裴士淹说:“陛下诚知之,何任之久邪?”玄宗默然不答。是啊,明知道眼前站着的是个小人,却舍不得赶走他,反而任由其将满朝文武修理成为不发一言的“仪仗马”,唐朝之由盛而衰,李林甫固然罪无可恕,坐拥深宫的孤家寡人唐玄宗不更是个历史的罪人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2 01:06
李林甫虽然是唐明皇身边的大奸臣,对于他的罪过已经听的很多了。但是,唐明皇既然能认清李白这个诗人没有政治才华,也一定能看出李林甫身上可取之处。他不至于一无是处,对于盛唐气象,李林甫确实不错,只有他才能控制各地的番将,这些番将包括安禄山。李林甫时搞得社会矛盾极其激励,一触即发,李林甫死后,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发动兵变。当然,唐朝皇帝自己也有责任,没有识人和用人之能是封建社会任何皇帝的致命伤,不应该只是指责李林甫杨国忠或者安禄山。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2 01:01
《中华历史名人全传》(李凤飞) 里第四册宦海风云
《李贽文集》 卷五十九 也有相关的传记
不知道是不是你需要的
我这有扫描版的 用的话发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