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07: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21:09
轻轻捧起一把曾经积淀的回忆,将我的思绪又带回刚进入职业中专大门时的情景,一幕幕就像发生在昨日。 与普高的擦肩而过,使我最终只能踏上职高这最后一班车。没有谁的祝福,没有谁的掌声,有的只是旁人的讥笑,我自己的迷茫与哀怨。 走进新的班级,不善言语的我显得更加紧张,把自己封闭在一个角落。同学们渐渐热络了起来,而我,却因为自卑,渐渐变得沉默,显得与大家格格不入。 一个明媚的下午,意外地听到班主任李老师叫我的名字。 走廊上阳光很温暖,我站在李老师的面前,手足无措。 “孩子,你别紧张,让我给你讲个故事。”李老师的故事很简单,她曾经有一个很内向的学生,后来在老师的鼓励下当了团支书,在一次次磨炼之后渐渐变得开朗起来,成绩也在不知不觉中突飞猛进…… 老师讲完这个故事后,跟我说:“孩子,当我第一眼见到你,就让我想起了那位团支书,你的身上能找到他的影子,你脸上所呈现出的稳健,是其他同学不具备的。所以,老师希望你走出自己的世界,帮助老师一起服务班级好吗?” 已不记得当时是怎样答应老师的,或许是很多天后才答应的。只记得我当时额头和手心冷汗直冒,阳光很刺眼,让我睁不开眼。 此后不久,老师在晨会上宣布了班干部候选人名单,布置了明天的演说与选举。作为团支书的候选人,那天晚上回家后按照老师布置的问题写了好几页文稿纸,最后是自己的心声。 第二天,演说的气氛很紧张,同学们在台上演讲得都很精彩,赢得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我坐在下面,脸涨得红红的,手不住地颤抖。同桌一直在鼓励我:“没关系的,你不用紧张,越紧张就越发挥不好。”我知道,这是因为同桌关心我才这么安慰我的,可他不知道,他越是安慰,我的心就越慌。 当老师报到我的名字时,我拿着那几张昨晚写满文字的演讲稿,慢慢地走向讲台,耳边仿佛响起李老师勉励的话语,再次面对她期待的眼神。我索性将两只手撑在了讲台上给自己壮胆,努力使自己镇静,尽量使声音洪亮起来。 在讲台上,我能看清每一位坐在位子上的同学,他们都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演说的最后,我赠给了同学们一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缺陷是一种恩惠。”让他们有心地记了下来。最后,当说出“祝愿大家在这个高一(35)班的集体中都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动时”,全班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持续了很久,让我原本紧张的情绪变得兴奋起来。 李老师于课后找我谈话:“老师已经看到你出色的表现了,你战胜了自己,走出了自卑的阴影,老师相信你能行的,要加油哦!” 老师话语让我如沐春风,让我更坚定地学着微笑地生活。那天的阳光很温和,照在身上,暖暖的,像照在我的心里。这阳光,也让我感受到了明天的希望。 现在,我与同学们的关系已经改善了,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我要用我加倍的努力来回报李老师。 老师,我想跟您说:“您辛苦了,我一定不会辜负您对我的期望。”每当在学习或工作中碰到不顺心的事,我就想起老师亲切的话语,想起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睛。 在职中,也许我并不是最耀眼的,但我肯定是最努力的。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有一个舞台,就看你用什么舞步在上面绽放自己。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会有完美的结局,但我要尽力使自己不留遗憾,做得最好。 谢谢您,李老师!是您带我走出了那段徘徊迷茫的日子,步入暖暖的阳光里,是您给了我永不退缩的信念,让我有勇气做最好的自己不 做记叙文的阅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初中三年,我们在课本中学习了大量精美的记叙文。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该从这些例子中学到阅读记叙文的一般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课外文段的阅读中去。 记叙文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最常用到的文体。所以,一定要掌握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方法。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多读、善思会有利于学习和应试。 比如,从1999年起,国家教委就倡导开展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2001年颁布的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更是列出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可见,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阅读生活,会使你多方面受益。 二、具体步骤如下: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3.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7.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8.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略读,细读,重读, 1先大概了解意思 2带着问题仔细读 3多读能更好的掌握书的思想感情 4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