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07: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2 08:08
陈鉴远,原名陈定侯、田象文,他的教育历程始于1921年,在曹甸读私塾和小学。1936年,他在江苏省苏州中学以优异成绩毕业,随后进入南京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校迁至重庆,于1940年6月毕业,获得工学士学位,并留校担任工业分析实验助教。1942年7月,陈鉴远转至重庆桐油裂炼厂,负责桐油皂化裂解制汽油装置的建设和生产。1943年2月,他转至昆明云南化工材料厂研究室,从事纯碱和硫酸铵的研制。1943年11月,他又成为贵州大学的教授,教授普通化学。1944年,他再次迁移至重庆中央工业试验所,参与竹材造纸试验与生产。
1946年4月,陈鉴远赴天津接管天津纸浆造纸公司,该公司因日军破坏严重,他负责制药和制浆车间的修复工作。1947年1月,他赴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研究院进修,攻读人造纤维,1948年3月获得硕士学位,并在导师G.格洛维指导下深入研究人造纤维一步法生产技术。1949年,他成为美国Σigma Xi学会会员,1950年4月成功完成一步法生产技术模试,同年获得博士学位。
完成学业后,陈鉴远拒绝了导师留美继续研究的提议,克服重重困难于1950年9月回到祖国。他先后在华东工业部化工处、化工设计院任职,领导磷肥与硫酸等项目的设计,为国防尖端项目做出重大贡献。1978年,他调任化工部副局长,倡导化工新材料大型化和“军转民”战略,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1982年,陈鉴远成为北京化工学院院长,致力于教学与科研结合,培养科技人才,并荣获多项荣誉。1995年,他因心脏病突发逝世,留下了丰富的科技贡献和高尚的品质。
陈鉴远,化学工程学家。50年代,他主持我国首批大型磷肥厂工艺设计,开创了我国的磷肥工业;60~70 年代,他主持开发设计了重水、液氢、偏二甲肼等几十种化工新材料,为我国发展核工业及航天、航空工业作出了贡献;他倡导建立结合国情的化工技术开发程序,对化工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