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7分钟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17:04
三大殿的台基下部采用灰土夯筑,这一传统工艺源远流长。清朝雍正十一年,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详细规定了灰土的用料配合比和施工方法。
北京400多年前的城墙基础中收集的灰土,其抗压强度超过5.8兆帕,容重达2300公斤/米³。1971年,从1677年在北京建造的古墓后墙上取下的灰土块,烘干后的抗压强度达10兆帕,形变模量为3880~5280兆帕。这一材料同样适用于水工构筑物,如陕西三原县清龙桥的护堤即是由灰土建造。
北京故宫后门外的护城河石护岸后面,有一道用灰土建造的衬里,顶面厚1米,底面厚1.7米,表面坚硬如花岗岩。它不仅抵御土压力,还具有防止渗漏的作用。自1949年起,中国在大规模建设中广泛采用灰土作为基础材料,80年代时,采用灰土作为基础的房屋已高达6~7层。此外,在地基处理工程中,灰土不仅用作一般基础的垫层材料,也用于挤密桩,加固地基,称为灰土桩。灰土还可以作为游泳池四壁的衬里,防止池水渗漏。
灰土基础是由石灰、土和水按比例配合,经分层夯实而成的基础。灰土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含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限度后,灰土的强度反而会降低。这是因为消石灰在钙化过程中会析水,增加了消石灰的塑性。灰土作为建筑材料,在中国有悠久历史,南北朝公元6世纪时,南京西善桥的南朝大墓封门前地面即是灰土夯成的,北京明代故宫大量应用灰土基础。灰土基础的优点是施工简便,造价较低,就地取材,可以节省水泥、砖石等材料。缺点是它的抗冻、耐水性能差,在地下水位线以下或很潮湿的地基上不宜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