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0 03: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09:33
陌生化戏剧理论术语是德国布莱希特创造的一个术语,被译为间离效果。该理论强调戏剧的社会教育功能,通过特定的艺术手法,演员与观众需与剧中角色和剧情保持一定距离,保持理性判断,避免沉醉于舞台上的“生活幻觉”。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主张演员“进入角色”的理论形成鲜明对比。
在布莱希特的理论中,戏剧并非纯粹的艺术享受,而是社会教育的手段。演员在表演时,应保持与角色的外部联系,避免情感投入,使观众在观赏时能够保持客观和批判性的思考。观众不应被戏剧所塑造的角色和情感所迷惑,而是要通过对戏剧的分析和讨论,对社会现象进行反思和批判。
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不同的是,后者强调演员需要深入角色,体验角色的情感,以达到真实感人的表演效果。而布莱希特则主张演员应避免角色化,保持与角色的距离,使观众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和理解剧情,从而达到教育和批判的效果。
陌生化戏剧理论术语,即间离效果,是一种通过艺术手法使观众与戏剧保持距离的理论。它强调戏剧的社会教育功能,通过保持理性判断力,避免沉醉于“生活幻觉”,从而使观众能够对社会现象进行反思和批判。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理论形成鲜明对比,强调演员应避免情感投入,保持与角色的距离,使观众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和理解剧情。
在布莱希特的理论中,戏剧不仅仅是艺术表现,更是一种社会教育工具。演员需要保持与角色的外部联系,避免情感投入,使观众保持客观和批判性思考。观众不应被戏剧所塑造的角色和情感所迷惑,而是要通过对戏剧的分析和讨论,对社会现象进行反思和批判。通过间离效果,观众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和理解剧情,从而达到教育和批判的效果。
“陌生化”原本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它由*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是西方“陌生化”诗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西方“陌生化”诗学的成熟标志。“陌生化”是*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也是形式主义者最关心的问题。这个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陌生化的基本构成原则是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和冲突,正是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