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会举一块不是很长的那种东东,那究竟是什么东西,作何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9 22:0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7:27
笏
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笏 <名>
(形声。从竹,勿声。本义:古代朝见时大臣所执的竹板,用以记事)
手板
笏板。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
笏,礼玉藻。笏天子以球王;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说文》
荐笏言于卿士。――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曳笏却立。
持一象笏互。――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笏击(用笏板扑击);笏囊(盛笏板的袋子);笏帛(盛笏的袋);笏板(即笏,手板)
旧时戏班用来写戏目供人点戏用的手板也称“笏”
只见一个掌班拿着一本戏单,一个牙笏。
笏hù〈古〉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等制成,可以用于记事。
笏wěn 1.见"笢笏"。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7:25
牙笏
象牙手板。亦指朝笏。原为大臣朝见皇帝时所执用,其后道士在朝真或斋醮时也使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7:21
牙笏,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凭据,也将要上奏的事情写在上面,以防忘记.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7:20
“象笏”,象牙手板。古臣僚上朝皆持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或记事。
笏乃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以笏为纸,直书其上,以防遗忘。《礼记》的《玉藻》称,“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杀六分而去一”。唐代武德四年(621年)以后,五品官以上用象牙制作的笏,六品以下官用竹本笏。三品以上的笏,前拙后直。五品以上,前拙后屈,后又改为上圆下方。《舆服杂事》称,“古者贵贱皆执圭,书君上之政令。有事,则搢之於腰带中。五代以来,唯八座尚书执笏者,白笔缀手板头,以紫囊裹之。其馀王公卿士,但执手板,板主於敬,不执笏,示非记事官也”。早期教仪礼并无执笏之礼,后来受朝的影响才有用朝板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7:27
笏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7:27
笏
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笏 <名>
(形声。从竹,勿声。本义:古代朝见时大臣所执的竹板,用以记事)
手板
笏板。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
笏,礼玉藻。笏天子以球王;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说文》
荐笏言于卿士。――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曳笏却立。
持一象笏互。――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笏击(用笏板扑击);笏囊(盛笏板的袋子);笏帛(盛笏的袋);笏板(即笏,手板)
旧时戏班用来写戏目供人点戏用的手板也称“笏”
只见一个掌班拿着一本戏单,一个牙笏。
笏hù〈古〉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等制成,可以用于记事。
笏wěn 1.见"笢笏"。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7:24
笏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7:26
牙笏
象牙手板。亦指朝笏。原为大臣朝见皇帝时所执用,其后道士在朝真或斋醮时也使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7:28
牙笏,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凭据,也将要上奏的事情写在上面,以防忘记.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7:21
“象笏”,象牙手板。古臣僚上朝皆持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或记事。
笏乃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以笏为纸,直书其上,以防遗忘。《礼记》的《玉藻》称,“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杀六分而去一”。唐代武德四年(621年)以后,五品官以上用象牙制作的笏,六品以下官用竹本笏。三品以上的笏,前拙后直。五品以上,前拙后屈,后又改为上圆下方。《舆服杂事》称,“古者贵贱皆执圭,书君上之政令。有事,则搢之於腰带中。五代以来,唯八座尚书执笏者,白笔缀手板头,以紫囊裹之。其馀王公卿士,但执手板,板主於敬,不执笏,示非记事官也”。早期教仪礼并无执笏之礼,后来受朝的影响才有用朝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