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0 12: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00:39
全球规模空前的科研合作项目—— ITER计划,起源于2006年,由欧盟、美国、中国、俄罗斯、韩国、日本和印度这七个核大国以及主要亚洲国家共同参与。这个耗资约500亿美元(按1998年价值计算)的庞大工程预计耗时十年。为了推进这一项目,各国政府首脑都给予了正式表态,通过协商组建了一个独立的国际组织,这在科技合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反映了各国政府和科技界对聚变能利用的高度重视。
ITER计划的成功实施,将直接影响人类能否大规模利用聚变能,从而可能改变能源问题的解决路径,对全球环境和资源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在当今世界,能源、环境和资源问题备受关注,各国政府展现出协商与合作的精神,克服分歧,达成了共识,共同投入到世界上第一座聚变实验堆的建设中。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面临日益严重的能源问题,对核聚变能的研究给予了持续关注。2002年底,国务院授权国家科学技术部代表我国参与ITER计划的国际协商,并在2006年正式签署协议。这体现了我国作为大国的责任担当,以及积极开放的态度,展现了我国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决心,致力于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路径。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建造约需10年,耗资50亿美元(1998年值)。ITER装置是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超导托克马克,俗称“人造太阳”。2003年1月,国务院批准我国参加ITER计划谈判,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ITER谈判联合小组代表我国政府与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共同草签了ITER计划协定。2013年1月5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宣布,“人造太阳”实验装置辅助加热工程的中性束注入系统在综合测试平台上成功实现100秒长脉冲氢中性束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