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0 12: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0 09:38
国际聚变界的普遍共识是,聚变能的应用进程将划分为三个关键阶段。首先,目标是建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平台,其装置将产生约50万千瓦的核聚变功率,但主要用于科学与工程研究,而非发电,包层也不会生产氚。这个阶段旨在积累技术和经验,为后续阶段奠定基础。
接下来的阶段,是设计和建造基于ITER成果的聚变能示范电站。这个阶段的电站将具备近百万千瓦的核聚变功率,具备发电能力,同时包层中产生的氚将与输入的氘结合,实现持续的核聚变反应,这是向实际能源生产迈出的重要一步。
最后,如果一切顺利,预计在本世纪中叶,商业化聚变堆的建设将成为目标。我国致力于在这个进程中保持领先地位,争取早日实现商用聚变堆的建造。这将使得核聚变能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一席之地,尤其是在本世纪末,核聚变能有望成为我国能源多元化的重要补充。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它的建造大约需要10年,耗资50亿美元(1998年值)。ITER装置是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超导托克马克。2003年1月,国务院批准我国参加ITER计划谈判,经过三年谈判,2006年5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ITER谈判联合小组代表我国政府与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共同草签了ITER计划协定,这七方包括了全世界主要的核国家和主要的亚洲国家,覆盖的人口接近全球一半。我国参加ITER计划是基于能源长远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