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员服饰体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17:2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1 00:59
明朝的*服饰体系在礼仪上有着明确的规定与分类。朝服,作为礼仪性的官服,在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颁诏、开读、进表、传制时穿着,文武*不分职位高低,皆戴梁冠,穿赤色罗织衣裳,通过冠上梁数、绶带颜色与纹饰区分品级。
祭服是*在陪同皇帝祭祀郊庙、社稷时所穿的专用服饰。祭服规定,一至九品官的上衣为白纱中单,上装皂领缘青罗衣,下装赤罗裳,赤罗蔽膝,颈挂方心曲领,其余冠带、佩饰与朝服相同。锦衣卫的服制略有不同,其在特定祭祀场合穿大红蟒四爪龙衣、飞鱼服,彰显其不同于一般文武大臣的特殊地位。
日常性官服分为公服与常服。公服适用于朔望朝见、侍班、谢恩、见辞等场合,以及外放*清晨上堂时。公服为乌纱帽、圆领衫、束带,一至四品服绯服袍,五至七品服青袍,八至九品服绿袍,公、侯、驸马、伯的服色花样与一品官相同。常服则是*在参加日朝、日常办公时穿着,与公服形制相似,但色彩与腰带材质有所区分,以此区分不同品级。
关于补服(常服)的补子,补服的出现始于明初的二十年,起初服制中并无补子,直至洪武二十四年,为加强礼制建设,补子被纳入服制中。补子的出现旨在解决*在远距离难以分辨不同品级的问题,通过在胸背处增加动物纹样,如文官使用飞禽,取其有文采之意;武官使用走兽,取其生性勇猛之意,以彰显尊卑贵贱。
燕服,即忠静服,是*在非工作状态的日常闲居时穿着的便服。燕服在明后期才被确立为法定的燕居之服,*穿着玉色内衫,系青色绿边腰带,外袍为深青色,三品以上*可装饰相应的“本等补”,穿青绿色鞋子,配白袜。忠静冠也作为制度的一部分,勉励*“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然而,*在工作时间之外,未必严格遵循燕服的规定,有时会穿着农夫渔隐等“野服”,表现出一种出世的身份感受和人生冀望。
赐服是皇帝赏赐的特殊官服,被视为极大的荣宠。赐服的获得途径多样,包括因功绩、战功、封袭、归顺等。赐服分为蟒服、飞鱼服、斗牛服、麒麟服等,其中蟒服是最尊贵的,飞鱼服次之。赐服在明代逐渐失控,*们不遵守服制,使用高品级补子,甚至兵士也穿狮子补服。
总之,明朝的*服饰体系在礼仪与日常使用中有着严格的分类与规定,旨在体现等级制度与礼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服制逐渐被忽视,出现了僭越与不遵守规定的现象,反映了社会与*风气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