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推理的种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03:3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22:18
一. 演绎推理:
1. 非模态推理:简单判断推理(性质判断推理和关系判断推理);复合判断推理(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和负判断等值推理)
2. 模态推理:模态对当关系推理;模态判断与非模态判断的推理
二. 归纳推理:
1. 完全归纳
2. 不完全归纳:简单枚举和科学归纳
三. 类比推理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推理是由判断所构成,并依据判断之这的真假关系,由已知确立未知的思维过程。
例如:如果一个人是盗窃犯,那么他就有作案时间。
某甲是盗窃儿犯
所以,某甲有作案时间。
从“如果一个人是盗窃犯,那么他就有作案时间”和“某甲是盗窃犯”的已知条件,得出“某甲一定有作案时间”的结论。
它的逻辑形式为:如果P,那么q P/所以,q
犯罪是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所以,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是犯罪。
从“犯罪是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一判断,自然得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是犯罪”的结论。
它的逻辑形式为:所有S是P/所以,非P都不是S
金导电。银导电。铜导电。铁导电......
所以,可能所有的金属都导电。
从“金导电”、“银导电”、“铜导电”、“铁导电”......的已知条件,得出“所以的金属都导电”的结论。
它的逻辑形式是:S1是P S2是P S3是P... Sn是P/所以,所有的S都是P。
推理的语言表达形式
复句是推理的语言形式,推理是复句的思维内容。
任何一个推理,至少要由一个包含着两个分句的复句或句群来表达,但并不是所有的复句或句群都表达推理,只有那些能
“所以”之类的联结的复句或句群才表达推理。
推理的逻辑性和结论正确的条件
推理的逻辑性
具有逻辑性的推理被例如:
三好学生都学习好。
李华是三好学生。
所以,李华学习好。
三好学生都学习好。
白玉不是三好学生。
所以,白玉学习不好。
例1的推理具有逻辑性。因为“三好学生都学习好”,断定了所有“三好学生”都具有“学习好的属性。而”李华是三好学生”又断定了“李华”属于“三好学生”、因此,推出“李华学习好”的结论是合乎逻辑的,是符合推理的规则的。
例2的推理没有逻辑性,因为“三好学生都学习好”,并不排除在“三好学生”以外,还有学习好的学生存在。所以,由“白玉不是三好学生”必然断定“白玉学习不好”是不合乎逻辑的,是有违于推理规则的,其结论也是错误的。
推理获得正确结论和条件
一个推理要想获得正确结论,必须首先符合推量规则即具有逻辑性。但不是只要具有逻辑性就一定能获得正确结论。
三好学生学习都不好。
李华是三好学生。
所以,李华学习不好。
例3与上面的例1的形式是一样的。都是具有逻辑性,是符合推理规则的。但是例3的结论是错误的。原因在于,例3的前提“三好学生学习都不好”,本身就是虚假的。
要通过推理获得正确的结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推理的逻辑性和前提的真实性,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具备两个条件的演绎推理能必然获得正确的结论,不具备这两个条件或只有其中一个条件,都不能保证必然获得正确的结论。
推理的一般概念
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归纳推理过程由假设形成和假设评价两部分组成,概念形成过程实际上研究的是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结论是从前提推出来的,即从一般的规则推导出来的,其结论应该是一致的,它属于问题解决的范畴。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一下认知心理学对演绎推理的研究。
三段论推理
三段论推理由三个命题构成,其中两个命题为假定真实的前提,另一个命题为结论,该结论可能符合这两个前提,也可能不符合。所有这三个命题都带有直接陈述的性质。例如:
所有的A都是B。
所有的B都是C。
所以,所有的A都是C。
人们对三段论推理的反应受逻辑量词的影响。即三段论中所使用的逻辑量词产生了一种"气氛",促使人们容易接受包含有同一逻辑量词的结论。一般情况下,人们会根据肯定性前提接受肯定性结论,根据否定性前提接受否定性结论。如果肯定性、否定性前提都有,则人们情愿接受否定性结论。
线性推理
线性推理也叫线性三段论,是依据有序事物间的关系进行的推理,它给出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例如:A比B长,C比B短,A比C长吗?
人们在线性推理时,首先对前提中的信息以命题的方式进行表征,继而将表征的命题建构成一种心理表象上的空间序列。依据这种命题的空间序列进行认知加工,从而推论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条件推理
条件推理又称假言推理,它是指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所进行的推理。人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人们倾向于去证实某种假设或规则,而很少去证伪它们,这种现象称为证实倾向。
在检验规则或假设的过程中,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对规则加以证实的倾向。人们在处理曰常问题上大部分都使用启发式方法,虽然它在准确性上不及算法式方法,但却无需去探讨所有的可能性,因此效率上大为提高。
问题解决的定义
问题是指尚未被人们解决的某种思维任务。解决问题时,你所知道的与你所需要知道的之间往往存在着差距,这个差距就是问题空间。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消除这个空间。这需要通过发现和取得必要的信息来完成。
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解决问题需要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性操作来从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这些认知性操作也称为算子,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利用算子使初始状态逐步到这目标状态的过程。搜索算子的策略与方法可以分为算法式和启发式。算法式是依照正规的、机械性的途径去解决问题,而启发式是在目标倾向性的指引下,通过观察发现当前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利用经验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表征的方式、无关信息的干扰、功能固着性、心向和不必要限制的设立等经常阻碍人们的问题解决。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提高解题能力。解决问题首先要对问题加以理解,以最佳的方式对问题加以表征。在解题时,应注意考虑哪些信息有用,哪些没用。功能固着性是指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这有时会限制解决问题的能力。心向是指人们在经验中的有效方法不起作用时,不会转换。了解并克服这些问题因素,有助于更有效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