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03: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07:40
据1717年崇县令陆廷灿的《续茶经》记载,当时武夷山的茶叶分为岩茶和洲茶,其中品质上乘的被称作工夫茶,而在此之上还有被称为小种的茶叶,它们是以树名命名,每株产量有限。然而,关于小种红茶确切的起源时期,史书上并未有明确记载。
1732年,崇安县令刘靖在《片刻余闲集》中提到的江西乌,虽然在星村集散,但其性质难以界定为红茶,更不用说是小种。直到五口通商后,随着外商对中国茶叶的大量需求,闽红的坦洋、政和、白琳工夫等品种应运而生,小种红茶可能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的,但具体时间仍然缺乏文献佐证。
1751年董天工撰写的《武夷山志》中虽然提及了小种,但其所指的小种并非小种红茶。真正的小种红茶的起源故事颇具传奇色彩。据说在清道光末年,由于时局动荡,一支军队占据了崇安星村的茶厂,导致青茶未能及时烘干。这些青茶因积压发酵而变黑,并产生了一种特殊的香气。茶厂主人急中生智,用锅炒和松柴使其干燥,经过筛选后,这些带有特殊香味的茶叶被运往福州,由洋行试销。出乎意料的是,这种小种茶因其独特香味吸引了外商的注意,尽管初期销售并不理想,但利润丰厚,很快赢得了市场。从此,小种红茶开始风靡一时,成为了当时的热销产品。
正山小种茶是世界红茶的鼻祖。之“正山”,乃表明是真正的“高山地区所产”之意,原凡是武夷山所产的茶,均称作正山,集中赤石加工,而武夷山附近所产的茶称外山,集中星村加工,但星村外山茶制成小种红茶之后,在市场独树一帜,故正山小种又称“星村小种”,以区别武夷山区以外所产之小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