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30 10: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09:41
陈虻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这本书以 陈虻 的经典语录作为主要内容骨干,展示了一个 *** 昂扬、敬业执著、专注忘我、尽职尽责的制片狂人。到47岁去世时,陈虻却从事了23年的电视生涯,在这期间以自己为中心,通过阅读和刻苦钻研大量书本知识,无数次用心的实践,逐渐建立起一个他特有的“座标系”。
你好,朋友,很高兴为你解答问题!
这个就是讲解一下,
告诉大家。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了,
而忘记了自己的根本,
如有不足,可以继续追问,如果满意请采纳,谢谢,
We often spend too much time coping with problems along our path that we fet why we are on that path, in the first place.彼得圣吉在《第五项*》的话供你参考
不忘初心,方能始终。不仅如此 还要经常回过头来看看一路走来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读书笔记
关键词:陈虻 思考
我是在读过柴静的《看见》后对陈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在网上搜寻陈虻语录的只言片语,后来干脆买来了这本《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然后用了两天时间在返校的火车和地铁上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小书。
这是一本既能让人 *** 洋溢,又会使人沉静思考的书。这本32开的书不过300余页,但书中体现的思想却远远超越了它有限的篇幅。甚至可以说,这是一本从纪录片出发的哲学书,他纪录著小人物构成的历史;是一本用影像去抵达的启示录,他思考的是如何用影像认识世界。从民生出发,以影像抵达,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陈虻对社会的审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因此,虽然书中大多数的篇幅是在讲陈虻作为一个电视人的制片和编导理论,但所有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人生和职业的标尺。
陈虻曾是《*》的制片人。创立初期的《*》是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甚至不正常到反常的地步,领导和群众可以没大没小相互拍桌子,有创意就会被尊重然后很快被变现,*的溜须拍马是可恶的,业务高于一切,谈理想与梦想是不被人嘲笑的。这恰似我们年轻的科研团队,没有资历和身份的区别,大家没大没小地在一起,共同为了能让国际舞台上有中国人的一片天地而努力奋斗。在这个团队当中,有三十多岁已经蜚声海内外的教授,也有二十出头的本科生,在各自的年龄段中都属于成功者。不论在哪个阶段,是否是人生赢家,勤于思考都应该是一个良好的习惯。
摘录一些书中的精彩语录,略加评述。
l 白巖松在序言中写道:一转眼,二十年过去,敌人依然很多,可形象却日渐模糊,一时不知该怎样出手。更可怕的是,太多的战士早已忘了,当下最大的敌人,其实已经是我们自己。二十年,我们从当初的反抗者,变成了今天的既得利益者,有人有名有人有权还有人有钱,有人什么都没有可起码还有行走江湖拿得出手的回忆。不知不觉中,我们很可能,已悄悄由当初的开拓者,变成了今天的拦路人。只不过,在回忆中,我们还以为自己保持着战士的姿态而已。好比上下班高峰期挤公交,没上车的人希望里面的人能紧凑一点以便更多的人上去,上了车的人希望你们别上来,车里已经拥挤不堪了;我们骂贪污*灰色收入,可又拼命往油水多的地方挤;国际核武器俱乐部的情况也如此。我们总是在获取利益后忘记自己最初的立场和原则,也容易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睡大觉,人生的最大敌人莫过自己。
l 学会用影像叙事,有思想的锐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一个大学毕业生全面地培养出来,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思想的锐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系统的学科思维,是每个专业学生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l 努力不是成功的根本。想成功的人都很努力,但成功的人往往只有一小部分。倘若你努力,但你的观念是错误的,很可能离正确的方向越来越远。所以重要的是观念。而认识观念、改变观念完全是由思维方式决定的。人要有两方面的能力,我们一般来说更注重知识的积累。而与知识相比,有一个更需要注意的就是思维方法,包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包括判断和处理资讯的能力,它应该比知识更重要。这是一个人的价值。
l 人一生要学会经常往回看,因为我们从小受的教育一直都是站在起点往终点看,价值观都是单向的,必须再添一个往回看的座标。
l 提炼归纳,举一反三,哲理性的思辨。这些普适性的能力应该在生活和工作中着重培养。
l 放弃你的所谓责任感,放弃你的所谓对文化的深层次思考,像朋友和亲人一样去关心你的被拍摄物件,其结果你可以看到最真挚的责任,最深刻的批判。正所谓无为而无所不为。“平视”周围的人和事,才有亲和力,才能看到最真实的世界。
l 纪录片是把光照到黑暗的地方,这黑暗指的是历史。历史其实是一个混沌的流,照不到光的地方就会在历史的黑暗中沉沦,永远地沉沦。有价值的东西不应该沉沦,这正是纪录片,或者影像纪录的历史使命。历史和资料一样,都是丰富的宝藏。我们可以借助历史明鉴省身,也可以通过资料变废为宝揭示社会规律,科研的乐趣也在于此。
l 炒人是领导最后也是最*的手段,虽然你有那权力,就像你腰上别著一把*,不一定老拿出来比画。你要真是动不动就给人一*的话,你这人也没什么本事。
l 衡量一个人的工作的标准应该是看他最差而不是最好的成果,最差的才反应水平,最好的可能是蒙的。
l 和人交谈应该多听观点不一样的地方,只有寻找到双方资讯不同的部分,才会真正有变化和提高。
l “知不可为而为之”和“知可为而为之”是一个本质的区别。后者意味着因循守旧,前者代表了新锐创新。实际上本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定可以做或者一定不能做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找到一个恰如其分的切入角度。如果大家都去求安逸做那些循规蹈矩的事情,我们的社会恐怕也不会进步。
l 主持人应有的四大素质:辨析能力、倾听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知识背景。优秀主持人有思维的个性,即对问题的独特反应,(崔永元)有自己的价值观、识别方法、表达特性,用幽默的方式看待所有的事情。这样的法则适用于每一个有个性的人。
擦肩而过的印象,去揣想幸福的重量;就靠匆匆一瞥的印象,去猜想幸福的形状;一见钟情从来都不是我爱情的信仰,直到你如天使一般徐徐上扬。就这样爱上!
别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出发。
Don't fet to start because you are going too far.
不错啊。不忘初衷。当今社会变化太快,变数太多,走着走着就找不到来时的路了,铭记初衷才不至于走弯路,加油。
在当当上发现这本书出书之后,第一时间买回来带上,过年去*,途中和在晒太阳的时候看完,期间颇受感慨。很多语录到今天依然适用,很多语言到现在依然很有力量,很多思路到未来可能还会指引更多的人。 地球是一个村落,当你加入这个村落的时候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加入,决定了你未来的角色,比如几个人聊聊天,想叙叙旧,而你一直扯你跟媳妇吵架就没劲了,又比如你当村民的是,拿出来说你家有这你家有那,那是臭显摆,会不得好,最后的方式是啥也不说,拿出你的好东西,跟每个人分享一下,这样大家才会觉得你够哥们。 我们很多时候都希望自己认识深刻,谈吐不凡,有时候还故意的语不惊人死不休,而陈虻在96年去日本电视台的时候,人家就说了现在已经过了我们说出一个观点,读者来读的年代了,所以陈虻认为深刻就是利用结构的力量对事实的取舍,这样可能你什么都没说,反而比什么都说了更有用。 在中国,很多时候,我们缺乏品牌意识,可能今天有的东西,明天找不到,以为在创新,舍弃旧的,其实这不是创新,这是偷懒。做新东西很容易,模仿也可以,突发奇想也可以,但是要超越自己,超越某种已经取得成绩的东西,要付出更多的思考和更大的代价。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这句话最早出自纪伯伦的诗《先知》。
原句如下:We already walked too far, down to we had fotten why embarked.) 译文: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而后这句话还成为了徐泓的个人传记《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的篇名。
这是一本从纪录片出发的哲学书,他纪录著小人物构成的历史;是一本用影像去抵达的启示录,他思考的是如何用影像认识世界。从民生出发,以影像抵达。在最官方的平台,讲述老百姓的故事。陈虻,一个被崔永元、白巖松、柴静等一众央视人视为精神领袖的人。本书汇集了陈虻生前在央 视评论部的审片经典言论、讲座精华、报道文章以及影像,展示了纪录片从观念到方法、从栏目化管理到新节目研发的思想精华。本书由十八篇文章构成,从十八个角度解构他的思想,展示出一个思想深刻而诗意表达的纪录片人之有趣。包括前言在内20章。附录6篇访谈。随书赠送60分钟的一个纪念陈虻的光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