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7 04: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30 06:45
慢性盆腔疼痛常常伴随一系列的并发症,这些症状通常包括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呼吸急促、多汗、心率加快以及血压波动。在特定情况下,如月经周期前7至10天,可能会出现盆腔充血综合征,疼痛在坐姿或站立时加剧,躺下时有所缓解,这可能由于血管充血或盆腔静脉曲张引起。
疼痛不仅限于盆腔,还可能波及腰背部,腿部,性交时出现不适,甚至伴随着不常见的疲劳、情绪不稳、头痛和腹部肿胀。通过Trendelenburg体位,静脉回流增加,有助于减轻静脉曲张的症状。诊断过程中,微创技术如经阴道超声和经宫颈静脉造影能提供更准确的评估,尤其是在进行腹腔镜手术前进行完善检查是有益的。
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EM),虽然典型病灶容易识别,但对于慢性盆腔疼痛(CPP)患者,可能需要通过近距离观察和多角度拍摄,甚至腹膜活检才能发现非典型病灶。EM灶可能隐藏在瘢痕组织下,需警惕粘连、瘢痕和解剖结构的改变,通过术中阴道直肠三合诊和细致的触诊来避免遗漏。
并非所有的术中发现的粘连都与CPP相关,膜性粘连通常不致病,而致密粘连和解剖结构扭曲可能导致疼痛。术前疼痛定位图与术中观察的对比有助于确定疼痛的确切来源。
腹股沟疝在腹腔镜下表现为圆韧带侧的腹膜疝口,直疝可能在海氏三角处发现腹膜薄弱或缺损。股疝的腹腔镜显现较为复杂,需要通过特定手法来识别。在诊断和治疗慢性盆腔疼痛时,这些细节都至关重要。
扩展资料
慢性盆腔疼痛指非周期性、持续达6个月以上(也有认为达3个月以上)、对非阿片类药物治疗无效的盆腔疼痛。疼痛是妇女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均因盆腔内脏器病变或损伤所致,起病急,表现典型,诊断多无困难,一般能短期内治愈。慢性盆腔疼痛(CPP)的特点是病因复杂,有时即使做了腹腔镜检查或开腹探查也找不到明显原因,疼痛程度与病变程度不一定成正比。而心理性慢性盆腔疼痛应考虑是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躯体症状,临床常被诊断为功能性慢性盆腔痛,按照现代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理论,称为心理(或精神)性慢性盆腔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