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艾温·何克人物介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2 15:1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2 15:41
何克,全名乔治·艾温·何克,1915年出生于英国,是一位在历史中留下了深刻印记的人物。他的旅程从牛津大学毕业后开始,于1938年初抵达上海,决定深入了解中国的社会。在同年6月,他以合众社自由撰稿记者的身份访问了延安,对那里的自然环境、文化体育活动以及在共产党领导下民众的团结与朝气蓬勃的风貌表示了极大的赞叹。他在《我看到一个新中国》一书中表达了自己对延安的深切印象,认为这是他生活过的全世界最好的地方。
何克对延安的深入考察和对中共的认识,不仅加深了西方世界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也对中国的抗日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亲眼见证了全国各地的爱国青年为了延安的抗日运动而历尽艰辛的情景,这使他坚信延安是抗日运动在全国最强有力的中心。
1939年,何克在新西兰人路易·艾黎的介绍下,再次来到中国,担任“工合”西北办事处英文秘书,虽然这个职位只领生活费而不拿工资,但他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并深入西北各地采访工业合作社的活动,撰写报告。1942年,他成为陕西凤县双石铺培黎工艺学校教导主任。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他起早贪黑地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请教员、修校舍、筹划培训项目、购买教学器械,甚至为了筹集学校的经费,不辞辛劳地四处奔波,最终建起了纺织、机械等车间,培养了许多对恢复和发展战时经济有用的人才。
何克的一生充满了国际主义情怀,他不仅在工作中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还以自己的行动影响了无数人。他终生未婚,却以国际主义的情怀收养了四个孤苦的中国孩子。
1944年,培黎工艺学校决定西迁至甘肃山丹,何克出色地组织了全校师生与物资设备的一千公里长途大迁移。在山丹,何克使学校有了很大发展,增设了多个车间,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参加工作。然而,1945年7月22日,何克不幸因破伤风病在山丹逝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念念不忘培黎学校,用颤抖的手在纸上写下了“把我的一切献给培黎学校”这一行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