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成长 | 后发劣势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0 18:1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0 18:45
在佩雷斯中心听了一场阿龙·切哈诺沃的讲演。在他小时候,妈妈教他说,人走进一条河流,可以顺水走,也可以逆水走,但是“你要永远逆水走”。这就预先画出了他一生的轨迹:在任何领域一旦成功走顺,立刻另辟一个领域逆水行舟。学术上打遍国内无敌手,他就跑到美国闯天下,评上终身教授后又不甘顺境,再回到特拉维夫主攻科研难关。2004年他获诺贝尔化学奖,是以色列国内获诺贝尔奖第一人。他的经验体现了《塔木德》里的一条哲理,即“难的事情反而容易做成”。
以色列成为一个与其资源和人口数量完全对不上的创新国度。到了以色列,我们才知晓那些名满天下的硅谷超级科技公司,从微软、英特尔、苹果、谷歌到 Facebook,无一例外都在特拉维设立了科研中心。在以色列研发出来的真正称得上改变人类生活的关键技术,足可列出一张长长的清单。
华杨小凯教授在国内影响最大的观点,也许是“后发劣势”论。杨小凯教授认为,后发国家在技术上追随和模仿先发国家是很容易在短期内见效的,而这种模仿在路径上形成依赖后,甚至会以为不必在制度层面进行改革也能成功,从长期看,这是对国家发展不利的。在这一点上,周其仁教授与杨小凯教授“英雄所见略同”。
对于我们工作是也是如此,越难做的事情做到极致,就越贴近成功。 同时,撇开跟随战略是对自我定静的滋养,需要知道自己去向何方、要怎么过去。 后发劣势,本质在于引导我们的能力具备的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