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16:1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2 16:46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网友咨询:
如何理解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律师解答: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律师补充: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区别:
1、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主观故意内容为明知编造、传播的是虚假恐怖信息而仍决意为之;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主观故意内容却表现为明知是虚假的危险物质而决意投放。
2、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故意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行为方式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对象为虚假的恐怖信息,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后罪的对象则为虚假的危险物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