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05: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8 06:24
1881年,Valkmann首先报告了挛缩的病例,他提出上肢外伤后,由于包扎过紧而致绞勒时可引起前臂肌肉缺血而发生挛缩,故对这一特殊部位的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命名,传统称为前臂缺血性挛缩。1978年,Muborak对Volkmann挛缩(前臂筋膜间室综合征及继发缺血性肌挛缩)提出如下定义:Volkmann挛缩是指在前臂密闭的筋膜腔内,由于组织液压力升高而导致筋膜腔内肌肉、神经循环障碍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测定前臂筋膜间室的内压,正常为0~8mmHg(1kPa=7。5mmHg),发生筋膜间隙综合征时,其内压可达到30~50mmHg,有时甚至高达80mmHg。造成缺血性挛缩的原因很多,发病机制也非常复杂。肢体和血管损伤后组织缺血是筋膜间室内组织压升高的主要原因,继之,可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微循环功能受损,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液间液体平衡失调及机能障碍等现象。如不及时处理,这一恶性循环可周而复始,导致肌肉发生进行性坏死。
前臂固有筋膜、尺桡骨骨间膜和肌间隔将前臂分成屈侧(掌侧)和伸侧(背侧)筋膜间室。
1、掌侧筋膜室:
(1)上部:由肘窝的深筋膜和肱二头肌腱膜互相交织而形成一斜方形腱膜板,覆盖在肱动脉浅面,并包裹旋前圆肌、旋前方肌、肱桡肌及前臂屈肌及其深面的正中神经。
(2)中下部:筋膜纤维呈横行,纤维为维持肌肉、肌腱的位置而得到加强。前臂的桡动脉、掌侧骨间动脉和尺动脉,桡神经浅支、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均走行在该筋膜间室内。
2、伸肌筋膜间室:
前臂背侧筋膜由肱三头肌腱膜的纤维加强,构成背侧筋膜间室坚硬的后壁,前壁为骨间膜,两侧为尺桡骨。室内包含所有伸肌和旋后肌,桡神经深支及背侧骨间动脉。
老年性挛缩是因肌肉或肌群以及关节持续处于痉挛状态或某种特定位置致使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和固定,进而造成机体功能障碍。
可并发肌萎缩、关节变形关节周围韧带纤维化、软组织结构破坏、关节间隙出现骨桥活动受限。
肌萎缩尚有神经源性肌萎缩及肌源性肌萎缩;前者由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后者由肌肉血管病变或机械损伤致肌纤维炎症或缺损。
根据病因及临床症状、体征的不同,可与挛缩相鉴别。
预防:
尽早进行主动或被动运动及适当的功能锻炼,将关节、肢体放于一定位置并及时更换体位;应用药物、理疗或关节功能牵引等措施减轻机体疼痛;这些方法是阻止挛缩发生的重要措施。一般来说只要指征掌握得当,早期进行运动疗法对原发病不会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