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0 20:59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4 04:28
晋语用叠词来作小称。同一个名词,单用和叠用有着明确的大小关系。在晋语核心地区,这些叠词都是从老年人到儿童都会说的用词用语,绝非卖萌或者儿语专用。例如:凳子,一人凳:指较高的凳。凳凳:指比较矮的小凳。盆子、脸盆:比较大的盆。盆盆:指厨房装饭菜用到的小盆。布:在语境中一般指做衣服的布匹。布布:指小块的布,或者抹布。门,门口,大门:指常规的门。门门:指非常规的小门,比如狗窝的门,大铁门上的小门,柜子的门。腿:指真的腿。腿腿:指桌子椅子的腿。房,房子:常规的房屋。房房:不用来住人的小建筑,如储藏室,天台房。棍子,铁棍:比较粗长的棍。棍棍:短小的棍,如火柴棍,雪糕棍。车,马车: 一般的车。车车: 指小型短途运送货物的人力的二轮车,人力三轮车。狗: 就是狗。狗狗: 刚出生不久的狗娃。团,团子: 表示车轮。团团: 表示小型的圆饼状物体,如玩具车的车轮。硬币叫 团团钱。碟子: 装菜的碟。碟碟: 饭桌上放在碗下面的碟。……非常之多。尽管很多方言都存在叠词用法,但是晋语的叠词意义更为明确,使用更为严格,且使用频率不会因年龄而变化。有些事物只有较小的版本,比如扣扣,娃娃,绢绢(手帕),豆豆等等,当然就只有叠词形式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4 04:29
叠词和对举词好像在汉藏语系和南岛语系甚至日语都比较常用,只是结构不一样。
所以不仅山西话,应该说全国方言都有这种组词法。搜一下方言+叠词,就可以看到结果:岳西,云南,上海,民勤,襄阳,湖南,东北……我家四川话也有,而且还会变调。藏语里的二三字叠词我不太熟悉就不举例了,但可以说一个四字词:chugi→chugichanggi(读音类似),类似于汉语糊涂→糊里糊涂(这个例子不太恰当,糊里糊涂应该是弗虑弗图演变来的)。日语里的叠词结构就“可以,这很南岛语系”,比较简单的ABAB结构,如:うとうと(utotuo 迷迷糊糊),がやがや(gayagaya,喧闹,吵嚷),ぐるぐる(guruguru,咕噜咕噜团团转)。那么话最终说回来就是,为什么山西话有很多叠词?因为亚洲这一大块地方都有很多叠词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4 04:29
【包包(儿*)】泛指各类小型提包、肩包。【碟碟】泛指各类小而浅的瓷质餐具。【环环(儿)】泛指各类纤细、中孔很宽的环形物。【桌桌(儿*)】泛指各类易于搬挪的桌几,甚至近年来范围越来越大,已经不*所描述的桌子大小了,只要可以由人力搬挪就行。(这很可能青海特有)【腿腿】泛指各种腿,人腿、羊腿、猪腿、三脚架、桌椅板凳腿、甚至雕塑艺术品的腿都可以这么叫!【眼眼(儿*)】泛指各类细小孔洞,但也有许多情况来叙述“窑洞口”、“地面凹陷”,后者用法至少比我的岁数久远。(这很可能青海特有)【车车】泛指人力驱动车辆以及电动车、玩具车(畜力和内燃机车不在内,貌似也是青海特有)。【本本(儿)】泛指以手写记录文字的纸制本子,包括笔记本、作业本、工作日志、*簿(貌似这个范围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