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哪位朋友教教我?《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怎么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9:40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4 23:04

额.....这个有点难...好吧,你联系我我偷偷告诉你
我先给你弄个样板,我这个也是百度出来的哦
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
十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二等奖。2005年5月,作为活动总结性论文《“走进乡土——南村人文考察”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思考》,获广州市中学历史教学2005年论文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2、(2005、7—2007)学科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实验阶段
2005年7月开始,我校英语、历史、地理分别申报课题——《南村地区人文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番禺历史与社会>(暂名)乡土读本的开发》”、《Finding the lost history in nancun Town》、《快速城市化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初探——以番禺区南村镇为例》四课题成功获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第二批和第三批立项。课题成果取得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的良好成果,标志着我校校本课程研究由学科实践活动进入学科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实验阶段,为开展全校性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如英语科课题组以《南村人文读本》为蓝本翻译开发了《Finding the lost history in nancun Town》学科校本教材,课题组把南村本土文化与英语科课堂教学相结合,将统编教材提及的传统文化例子用本土文化作替换,尽量在英语课堂的相关主题中进行渗透,利用本土资源运用到真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进行模拟交际。此外,他们尝试在课堂教学和平时的测试中作为阅读材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整体的英语教学效果;地理科组王小慧、高健仪老师主持申报的《快速城市化地区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查——以番禺区南村镇为例》课题,紧扣社会实际,以学生周边的事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查》开展问卷调查,收集了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一方面,在该课题进行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了整个调查研究活动,参与问卷调查设计、调查、统计,而且让其根据调查时自己的感受,撰写小论文培养了学生调查研究能力,深刻认识到失地农民问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课题研究所建立的资源库与课题组继续开展的“南村镇城市发展历程研究”共同构成我校“城市化研究”校本课程和乡土地理教材的一部分,该课题的学生成果还获得番禺区开放性作品一等奖;
历史科组课题《南村地区人文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的主要成果——《南村人文读本》全面梳理了南村地区的人文资源并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渗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由南村镇*出资、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广州地区第一本正式出版的乡镇地方历史教材,免费发放到南村镇辖区内中学以及部分小学作为乡土历史文化读本,对承传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1月, 《南村人文读本》获“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优秀著作二等奖。作为课题成果主要之一的论文《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乡镇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南村人文读本》开发背景与编写体例探析》先后获广州市“教育创强与校本科研学术研讨会”及教育教学论文评奖活动一等奖、番禺教育学会第19届年会论文一等奖、“广东省教育学会2007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和评选二等奖,2007年9月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历史科组的另一课题《<番禺历史与社会>(暂名)乡土读本的开发》的结题报告获“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优秀研究报告二等奖。作为课题成果主要之一的论文《区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新尝试——《番禺历史与社会》(初稿)乡土历史读本的编写体例与成果特色》获2007年度广州市中学历史论文年会评比一等奖。
2005年11月14日, 我校历史学科曾代表番禺区历史科参加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高级研讨会(沙湾红基小学现场会)并作了题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乡土历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思考——番禺区南村镇乡土历史读本(教材)的开发历程与探讨》的发言,得到了与会的全国教育专家和名校长、教师的广泛好评及区、市教育主管领导的肯定;2007年3月, 我校历史学科参加番禺区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的“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结题鉴定汇报会,作《<番禺历史与社会>乡土历史读本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成果汇报发言。
3、(2007——今)校本课程的整合与全面铺开、特色发展阶段
到2007学年第二学期,番禺区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已经步入第三个阶段,而刚刚完成结题鉴定的番禺区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也将进入课题深化与成果推广阶段,再者,像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已开展多年的开放式考试(查)也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7年9月28日,我校申报的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南村侨联中学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正是在这样的科研大背景下被批准立项的,与此同时,我校已成为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可成化研究》实验学校。
所以,我们很幸运有了以上的教研背景,我们将整合转化、完善、提升我校在学科实践活动阶段所形成的,现有的学科活动和校本研究成果,依靠本校的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和特长,同时依靠校外教育专家的智力支持,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建立起一套包括校园文化在内、能够提升学生乡土人文素养,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喜爱并愿意为之去实践探索的校本课程、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实践、体验、感悟的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从而逐渐积淀起学校人文精神,最终实现南村侨联中学特色品牌的发展。

二、为什么要开展本课题研究
1、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组成的*课程管理体系。校本课程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国家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其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开发的目标指向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实现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特别是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从而使学校能够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和谐有个性地发展。
2、是学校特色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的内在需要
校本课程的关键要把握好“校本”和“发展”两个方面,即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的发展。南村侨联中学是一所由镇*牵头,港澳同胞联合捐资兴建的公办农村初级中学,近年来,随着南村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镇*加大对我校基础设施的投入,我校在学生素质,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教育教学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学校期末考试和中考多年超过区平均分。但学校教学中偏重知识灌输,偏重于学科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运用层面上,忽视思维发展、能力培养的现象还较多有存在,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帮助教师改变学科教学上,重知识传授和考试分数,轻思维能力、思维方式,尤其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传统教育模式,从而为推动学校的素质教育,创建特色学校,开发有主题的、综合性的、探索性的、以专题活动为载体的校本课程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3、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还在于促进教师的发展。新课程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以往的专业发展主要集中于教学、教育手段和方式等。课程资源的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本身构成了课程实施中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我校教师通过参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促使教师深入思考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教师从成功的经验中寻找生长点,从面临的问题中寻找突破点,在教育发展趋势中寻找结合点,在自我完善中寻找跨越点。促进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行为,从“知道做什么”和“知道怎样做”向“知道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的方向提升,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舞台。
4、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战略决策。而素质教育实质是和谐的,人本的教育。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构建和谐教育,使得社会通过人的素质提高变得更加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构建和谐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首先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的教育部门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方面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面性,其突出表现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思想品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提出,就是试图将学生从原有的应试*中解放出来,搭建使人的基础素质和个性特长都得到发展的平台。
所以,以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并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校本教育系列课程,将使学生获得张扬个性的机会,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达成和谐教育的目标。
与此同时,运用新课程所倡导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整体优化的大教育观、和谐有序的教育过程观、能动发展的学生观、民主融洽的师生观等理念,在课堂教学这个特定的时空范畴内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通过创设和谐的环境,设计教学活动程序,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有效策略,促使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个*好主动发展,实现社会需要与自身发展需要的和谐统一。
5、是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需要
我校所在番禺区南村镇,社会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荟萃,2007年底被评为“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但作为教书育人的校园,南村侨联中学人文环境尚显单调贫乏,配合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结合镇*对学校的第三期建设,学校运用南村镇天独厚的区域人文资源,建设校园文化,创建学校特色和品牌已经是顺理成章,营造教书育人的人文氛围正当其时。我们在建立起一套包括校园文化在内、能够提升学生乡土人文素养,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喜爱并愿意为之去实践探索的校本课程教材、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实践、体验、感悟的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的基础上,逐渐积淀起学校人文精神,最终实现南村侨联中学特色品牌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分析南村镇侨联中学的义务教育教育教学水平、人力资源和校园文化现状,调研和评估校内外课程资源特色与优势,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以学校校舍全面改建为契机,运用校内的教师专业优势和学生特长,校外周边得天独厚的区域人文资源优势,开发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营造教书育人的人文氛围。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提升学生乡土人文素养,贴近于学生生活的校本课程,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实践、体验、感悟的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运用到从学科教学、学校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办学宗旨与方向、学校品牌创建、教师发展等方方面面,最终积淀起校园人文精神,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特色品牌的发展。
2、研究内容
(1)调研学校内和周边地区可资校本课程研究利用的人文资源与价值评价。
我校所在的南村地区是广州南拓番禺的首要地区、“华南板块”的核心地区,历史上人杰地灵,物宝天华,是番禺乃至广州地区历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为适应急剧都市化的趋势,发展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前瞻性的社区文化已是大势所趋。我们将在原来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我校教师的专业优势,进一步挖掘南村可资校本课程研究利用人文资源并进行价值评价。基于对南村地区人文资源的初步调查和对地方课程开发的普遍价值取向的分析,我们认为,南村地区人文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向应该是:第一;培养学生了解南村、热爱南村、服务南村的情感与价值取向,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保护和传承南村地区雅俗共生的文化形态和优秀文化传统;第三,促使南村地区包括天然和尚、黎遂球、高剑父、邬庆时、崔蔚林等文化名人的优秀文化和学术传统,海云诗书派、植地庄、七星岗抗日事件所体现的优秀地域品格精神,即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员岗飘色、南村刺绣、龙船头制作等所体现的优秀民俗工艺文化,从余荫山房、邬氏光大堂、黎永思堂和大量古民居等所体现的岭南广府民系优秀建筑艺术等一系列优势文化与教育部门提倡的主导文化的融合。
(2)建构和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突破口
2006学年开始的番禺区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已经步入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模式推动阶段,第二阶段是课程规范阶段,第三阶段是特色发展阶段。我校将以建构和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突破口。首先是建构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设计模式。课程包括四个基本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课程设计就是对课程的四个要素进行规划,并遵循一定的开发流程(模式的基本结构);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设计模式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设计,本研究主要采用系列专题模式、即活动领域——活动主题——研究课题——探究问题。
其次、是探究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课程化体系。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课程化体系,第一层是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第二层是课程化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第三层是课程设计的模式,具体如下: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
整合
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
———————————————————————————————————————
活动领域,例如:人与社会 课程目标
活动主题,例如:走进传统文化 课程内容
研究课题,例如:走近南村历史名人 课程实施
探究问题,例如:南村历史名人对我的成长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程评价
第三、形成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实施的操作体系,按照理论学习——专家指导——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反思提升——形成成果的流程去操作。
(3)校本课程开发
开发校本课程,使之成为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如通的设计与制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展示班级风采,提高学生对班级的认同度,从而建设各具特色、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通过对教室、办公室和走廊内科学、文化氛围的营造,创设良好愉悦,人文气氛浓郁的工作环境,提高师生的文化艺术品位,丰富其精神世界,建设具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烘托出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为学生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做好准备,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有一种理性、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或步骤:
第一步: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学校教育哲学、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把握社区发展需要等等。第二步:根据情景分析,建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模式。包括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制订开发实施计划,设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等。
第三步:组织和实施,包括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试验。
第四步:评价与改善,包括涉及教师、学生与课程方案三方面的评价内容与方式、结果处理、改进建议等的小组和全校交流评价。
校本教材开发包括各学科校本教材课系列(包括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美术等人文学科),德育活动系列,综合实践系列,学校德育教育校本教材开发,学校品牌创建校本课程开发等。
(4)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开发校园环境课程是体现素质教育和学校特色的新型课程。校园环境课程无所不在,它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从校园文化课程中会学到有益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或态度。
其中,物质环境包括学校的校园建设和设施;社会环境包括教师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团体,奖惩制度等;文化环境包括学校或班级文化,如校史,校风,仪式或活动,如升旗,班会,学校大型活动等。这是实现环境育人的的重要途径。
我校将要开发的校园文化成果包括:
物质文化成果:提取南村乃至番禺地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古迹和历史人物,如员岗村东汉古墓出土文物、禺南开拓第一人——东晋陈玄德将军、明末清初天然和尚、海云寺与“海云诗书派”、抗清民族英雄、牡丹诗状元——黎遂球、清末洪兵起义与贲南书院(沙茭团练总局)、岭南画坛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广游二支队与植地庄、七星岗抗日等设计*物群雕或浮雕的形式,形成南村历史文化名人广场雕塑(场文化)和南村地区重大历史事件群雕墙(墙文化),岭南画派,海云诗歌,海云书法经典作品长廊(廊文化),还有教师办公室文化;
非物质文化成果:包括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校训,校徽、校歌,校徽,教风,学风,形成一系列作为新生入学校史教育素材;班级的班徽、班旗等。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和收集大量与本研究工作相关的资料,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帮助研究工作顺利展开。
2、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生的需求和建议,调查分析教师、社会和学校教育资源状况,获取校本课程的设计与编制方面的信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社区调查等。
3、行东研究法。立足于解决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校行政引领,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士共同参与,积极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实践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科学化,最终上升为经验,以指导后阶段研究工作。

3、研究组织
课题主管部门:番禺区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
领导专家顾问组:
卢炎安(番禺区南村镇*镇长)
陈乃权(番禺区南村镇*副镇长)
吴岳冬(番禺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姜 涛(番禺区教科所,副教授)
冯永广(南村镇教育指导中心主任)
陈志禧(番禺区南村镇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
张志海(番禺区南村镇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
课题组组长:冯少豪
课题组主要成员:肖东平 卞广清 朱光文 张凤云 高健仪
罗伟丰 姜华 黄嘉斌 曾庆文

4、研究分工
冯少豪:负责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全面策划、体统,课题研究经费的筹措等;
肖东平:负责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管理、协调各学科与子课题之间的关系等;
卞广清:负责组织课题理论学习、课题申报与开题报告撰写、修改,组织课题开展等;
德育美术组:
张凤云:负责“兼爱思想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模式研究”子课题和“岭南画派乡土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
组员:
历史组:
朱光文:负责撰写、修改开题报告、“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化研究”子课题研究;
组员:谭春媚
英语组:
黄嘉斌:负责“南村镇乡土特色英语教育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
组员:唐容珍、何燕琼、刘善静、崔燕梅
地理组:
高健仪:负责“南村镇乡土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
组员:王小慧
*组:
曾庆文:负责“南村镇乡土人文*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
组员:刘伟民
信息技术组:
罗伟丰:负责“校本课程开发与信息技术资源库建立”子课题研究;
组员:
语文组:
姜 华:负责“海云寺诗派语文乡土诗歌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活动”、“中学语文古典诗歌选编”两子课题研究;
组员:吴道政

5、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2007.9——2008.2):准备酝酿阶段。
(1)转化、完善、提升我校现有的学科活动和校本研究成果;
(2)组织专家讲座、课题理论学习、校外学习等;
(3)课题论证与申报;
(4)各子课题组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料搜集、整理
(5)学科根据学校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制定本学科的课程计划。各子课题和科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和申报,包括各课题行动研究方案和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6)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08.3——2009.2):全面实施阶段。
(1)全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汇编教师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集,校本课程系列成果,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作品集等;
(3)结合学校第三期工程建设开发校园文化:包括场文化、廊文化、墙文化、办公室文化等物质文化,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校训,校徽、校歌,教风,学风等非物质文化。
第三阶段(2009.3——2009. 9):总结、鉴定、交流阶段。
结题报告、专家鉴定阶段*流总结(结题报告、音像资料、成果展示)

6、经费分配
(1)经费的来源: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资助0.5万元,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资助5万元,学校自筹0.5万元,总计6万元。
(2)经费的分配:
专家顾问费:1万元
科研业务费:2万元
图书资料费:1万元
印刷出版费:2万元
7、预期成果
(1)课题结题报告;
(2)编成“南村侨联中学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成果系列丛书:
a教师论文(或教学案例)集;
b校本课程分为“四个系列”——学科活动系列、德育活动系列、综合实践系列、校园文化课程系列等,四种类型,读本类、学材类,教材类,专题资源库类等;
c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作品集;
(3)校园文化开发成果(方案),包括结合学校第三期工程建设开发的校园文化成果,包括物质文化成果:南村历史文化名人广场雕塑(场文化)和南村地区重大历史事件群雕墙(墙文化),岭南画派,海云诗歌,海云书法经典作品长廊(廊文化),还有教师办公室文化等;非物质文化成果:包括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校训,校徽、校歌,教风,学风,形成一系列作为新生入学校史教育素材;班级的班徽、班旗等。
(4)课题成果资源库或网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4 23:04

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
1、(2001、6—2005、6)学科实践活动阶段
本阶段,我校地理、历史、生物、*、化学、艺术等学科广泛开展学生活动,先后指导学生参加番禺区、广州市、广东省等学科开放性考试、考查评比、思想品德小论文竞赛、动漫美术特色年评比、《我与化学》仪器设计等学生实践活动均获得较好的成绩,为我校系统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如生物、地理、历史科开放式考试(查)作品均连年取得好成绩。其中,仅2005学年,生物科指导开放性考试、考查评比就获得广州市一等奖两项,番禺区一等奖两项,番禺区二等奖两项。2007年5月,生物科组梁翠楠老师的论文《浅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理念》获广东省生物学教学论文二等奖,指导学生获广东省中学生初中生物*赛三等奖;2006年9月,艺术科组郭伟峰老师指导学生参加“番禺区首届动漫美术特色年评比活动”学生动漫作品获多个奖项,其个人动漫作品也获番禺区首届动漫美术特色年评比活动二等奖;2007年5月,*科组指导学生参加“广州市初中思想品德小论文评比”学生论文《传承南村的龙船制作文化,留住我们的精神家园》获三等奖;化学科组指导学生参加“第七届广州市中学生《我与化学》活动”学生作品《净化珠江水仪器的设计与制作》获一等奖;2004年9月,历史科组开展的《寻找远去的家园》研究性学习案例获“2003—2004学年度广州市中学历史科‘研究性学习’个案征集评比”一等奖,作品之一的 “珠江三角洲传统乡村建筑模型”收入广州市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会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中学历史学习指导》;2004年7月,论文《关于“寻找远去的家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实践与思考》,获“2004年番禺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中、小学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一等奖。2004年5月,“走进乡土——南村人文考察”实践活动,获第二十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二等奖。2005年5月,作为活动总结性论文《“走进乡土——南村人文考察”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思考》,获广州市中学历史教学2005年论文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2、(2005、7—2007)学科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实验阶段
2005年7月开始,我校英语、历史、地理分别申报课题——《南村地区人文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番禺历史与社会>(暂名)乡土读本的开发》”、《Finding the lost history in nancun Town》、《快速城市化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初探——以番禺区南村镇为例》四课题成功获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第二批和第三批立项。课题成果取得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的良好成果,标志着我校校本课程研究由学科实践活动进入学科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实验阶段,为开展全校性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如英语科课题组以《南村人文读本》为蓝本翻译开发了《Finding the lost history in nancun Town》学科校本教材,课题组把南村本土文化与英语科课堂教学相结合,将统编教材提及的传统文化例子用本土文化作替换,尽量在英语课堂的相关主题中进行渗透,利用本土资源运用到真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进行模拟交际。此外,他们尝试在课堂教学和平时的测试中作为阅读材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整体的英语教学效果;地理科组王小慧、高健仪老师主持申报的《快速城市化地区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查——以番禺区南村镇为例》课题,紧扣社会实际,以学生周边的事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查》开展问卷调查,收集了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一方面,在该课题进行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了整个调查研究活动,参与问卷调查设计、调查、统计,而且让其根据调查时自己的感受,撰写小论文培养了学生调查研究能力,深刻认识到失地农民问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课题研究所建立的资源库与课题组继续开展的“南村镇城市发展历程研究”共同构成我校“城市化研究”校本课程和乡土地理教材的一部分,该课题的学生成果还获得番禺区开放性作品一等奖;
历史科组课题《南村地区人文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的主要成果——《南村人文读本》全面梳理了南村地区的人文资源并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渗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由南村镇*出资、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广州地区第一本正式出版的乡镇地方历史教材,免费发放到南村镇辖区内中学以及部分小学作为乡土历史文化读本,对承传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1月, 《南村人文读本》获“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优秀著作二等奖。作为课题成果主要之一的论文《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乡镇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南村人文读本》开发背景与编写体例探析》先后获广州市“教育创强与校本科研学术研讨会”及教育教学论文评奖活动一等奖、番禺教育学会第19届年会论文一等奖、“广东省教育学会2007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和评选二等奖,2007年9月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历史科组的另一课题《<番禺历史与社会>(暂名)乡土读本的开发》的结题报告获“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优秀研究报告二等奖。作为课题成果主要之一的论文《区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新尝试——《番禺历史与社会》(初稿)乡土历史读本的编写体例与成果特色》获2007年度广州市中学历史论文年会评比一等奖。
2005年11月14日, 我校历史学科曾代表番禺区历史科参加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高级研讨会(沙湾红基小学现场会)并作了题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乡土历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思考——番禺区南村镇乡土历史读本(教材)的开发历程与探讨》的发言,得到了与会的全国教育专家和名校长、教师的广泛好评及区、市教育主管领导的肯定;2007年3月, 我校历史学科参加番禺区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的“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结题鉴定汇报会,作《<番禺历史与社会>乡土历史读本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成果汇报发言。
3、(2007——今)校本课程的整合与全面铺开、特色发展阶段
到2007学年第二学期,番禺区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已经步入第三个阶段,而刚刚完成结题鉴定的番禺区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也将进入课题深化与成果推广阶段,再者,像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已开展多年的开放式考试(查)也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7年9月28日,我校申报的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南村侨联中学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正是在这样的科研大背景下被批准立项的,与此同时,我校已成为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可成化研究》实验学校。
所以,我们很幸运有了以上的教研背景,我们将整合转化、完善、提升我校在学科实践活动阶段所形成的,现有的学科活动和校本研究成果,依靠本校的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和特长,同时依靠校外教育专家的智力支持,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建立起一套包括校园文化在内、能够提升学生乡土人文素养,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喜爱并愿意为之去实践探索的校本课程、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实践、体验、感悟的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从而逐渐积淀起学校人文精神,最终实现南村侨联中学特色品牌的发展。

二、为什么要开展本课题研究
1、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组成的*课程管理体系。校本课程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国家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其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开发的目标指向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实现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特别是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从而使学校能够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和谐有个性地发展。
2、是学校特色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的内在需要
校本课程的关键要把握好“校本”和“发展”两个方面,即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的发展。南村侨联中学是一所由镇*牵头,港澳同胞联合捐资兴建的公办农村初级中学,近年来,随着南村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镇*加大对我校基础设施的投入,我校在学生素质,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教育教学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学校期末考试和中考多年超过区平均分。但学校教学中偏重知识灌输,偏重于学科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运用层面上,忽视思维发展、能力培养的现象还较多有存在,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帮助教师改变学科教学上,重知识传授和考试分数,轻思维能力、思维方式,尤其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传统教育模式,从而为推动学校的素质教育,创建特色学校,开发有主题的、综合性的、探索性的、以专题活动为载体的校本课程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3、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还在于促进教师的发展。新课程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以往的专业发展主要集中于教学、教育手段和方式等。课程资源的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本身构成了课程实施中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我校教师通过参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促使教师深入思考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教师从成功的经验中寻找生长点,从面临的问题中寻找突破点,在教育发展趋势中寻找结合点,在自我完善中寻找跨越点。促进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行为,从“知道做什么”和“知道怎样做”向“知道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的方向提升,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舞台。
4、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战略决策。而素质教育实质是和谐的,人本的教育。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构建和谐教育,使得社会通过人的素质提高变得更加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构建和谐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首先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的教育部门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方面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面性,其突出表现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思想品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提出,就是试图将学生从原有的应试*中解放出来,搭建使人的基础素质和个性特长都得到发展的平台。
所以,以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并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校本教育系列课程,将使学生获得张扬个性的机会,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达成和谐教育的目标。
与此同时,运用新课程所倡导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整体优化的大教育观、和谐有序的教育过程观、能动发展的学生观、民主融洽的师生观等理念,在课堂教学这个特定的时空范畴内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通过创设和谐的环境,设计教学活动程序,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有效策略,促使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个*好主动发展,实现社会需要与自身发展需要的和谐统一。
5、是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需要
我校所在番禺区南村镇,社会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荟萃,2007年底被评为“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但作为教书育人的校园,南村侨联中学人文环境尚显单调贫乏,配合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结合镇*对学校的第三期建设,学校运用南村镇天独厚的区域人文资源,建设校园文化,创建学校特色和品牌已经是顺理成章,营造教书育人的人文氛围正当其时。我们在建立起一套包括校园文化在内、能够提升学生乡土人文素养,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喜爱并愿意为之去实践探索的校本课程教材、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实践、体验、感悟的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的基础上,逐渐积淀起学校人文精神,最终实现南村侨联中学特色品牌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分析南村镇侨联中学的义务教育教育教学水平、人力资源和校园文化现状,调研和评估校内外课程资源特色与优势,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以学校校舍全面改建为契机,运用校内的教师专业优势和学生特长,校外周边得天独厚的区域人文资源优势,开发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营造教书育人的人文氛围。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提升学生乡土人文素养,贴近于学生生活的校本课程,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实践、体验、感悟的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运用到从学科教学、学校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办学宗旨与方向、学校品牌创建、教师发展等方方面面,最终积淀起校园人文精神,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特色品牌的发展。
2、研究内容
(1)调研学校内和周边地区可资校本课程研究利用的人文资源与价值评价。
我校所在的南村地区是广州南拓番禺的首要地区、“华南板块”的核心地区,历史上人杰地灵,物宝天华,是番禺乃至广州地区历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为适应急剧都市化的趋势,发展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前瞻性的社区文化已是大势所趋。我们将在原来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我校教师的专业优势,进一步挖掘南村可资校本课程研究利用人文资源并进行价值评价。基于对南村地区人文资源的初步调查和对地方课程开发的普遍价值取向的分析,我们认为,南村地区人文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向应该是:第一;培养学生了解南村、热爱南村、服务南村的情感与价值取向,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保护和传承南村地区雅俗共生的文化形态和优秀文化传统;第三,促使南村地区包括天然和尚、黎遂球、高剑父、邬庆时、崔蔚林等文化名人的优秀文化和学术传统,海云诗书派、植地庄、七星岗抗日事件所体现的优秀地域品格精神,即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员岗飘色、南村刺绣、龙船头制作等所体现的优秀民俗工艺文化,从余荫山房、邬氏光大堂、黎永思堂和大量古民居等所体现的岭南广府民系优秀建筑艺术等一系列优势文化与教育部门提倡的主导文化的融合。
(2)建构和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突破口
2006学年开始的番禺区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已经步入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模式推动阶段,第二阶段是课程规范阶段,第三阶段是特色发展阶段。我校将以建构和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突破口。首先是建构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设计模式。课程包括四个基本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课程设计就是对课程的四个要素进行规划,并遵循一定的开发流程(模式的基本结构);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设计模式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设计,本研究主要采用系列专题模式、即活动领域——活动主题——研究课题——探究问题。
其次、是探究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课程化体系。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课程化体系,第一层是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第二层是课程化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第三层是课程设计的模式,具体如下: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
整合
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
———————————————————————————————————————
活动领域,例如:人与社会 课程目标
活动主题,例如:走进传统文化 课程内容
研究课题,例如:走近南村历史名人 课程实施
探究问题,例如:南村历史名人对我的成长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程评价
第三、形成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实施的操作体系,按照理论学习——专家指导——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反思提升——形成成果的流程去操作。
(3)校本课程开发
开发校本课程,使之成为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如通的设计与制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展示班级风采,提高学生对班级的认同度,从而建设各具特色、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通过对教室、办公室和走廊内科学、文化氛围的营造,创设良好愉悦,人文气氛浓郁的工作环境,提高师生的文化艺术品位,丰富其精神世界,建设具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烘托出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为学生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做好准备,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有一种理性、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或步骤:
第一步: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学校教育哲学、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把握社区发展需要等等。第二步:根据情景分析,建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模式。包括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制订开发实施计划,设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等。
第三步:组织和实施,包括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试验。
第四步:评价与改善,包括涉及教师、学生与课程方案三方面的评价内容与方式、结果处理、改进建议等的小组和全校交流评价。
校本教材开发包括各学科校本教材课系列(包括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美术等人文学科),德育活动系列,综合实践系列,学校德育教育校本教材开发,学校品牌创建校本课程开发等。
(4)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开发校园环境课程是体现素质教育和学校特色的新型课程。校园环境课程无所不在,它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从校园文化课程中会学到有益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或态度。
其中,物质环境包括学校的校园建设和设施;社会环境包括教师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团体,奖惩制度等;文化环境包括学校或班级文化,如校史,校风,仪式或活动,如升旗,班会,学校大型活动等。这是实现环境育人的的重要途径。
我校将要开发的校园文化成果包括:
物质文化成果:提取南村乃至番禺地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古迹和历史人物,如员岗村东汉古墓出土文物、禺南开拓第一人——东晋陈玄德将军、明末清初天然和尚、海云寺与“海云诗书派”、抗清民族英雄、牡丹诗状元——黎遂球、清末洪兵起义与贲南书院(沙茭团练总局)、岭南画坛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广游二支队与植地庄、七星岗抗日等设计*物群雕或浮雕的形式,形成南村历史文化名人广场雕塑(场文化)和南村地区重大历史事件群雕墙(墙文化),岭南画派,海云诗歌,海云书法经典作品长廊(廊文化),还有教师办公室文化;
非物质文化成果:包括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校训,校徽、校歌,校徽,教风,学风,形成一系列作为新生入学校史教育素材;班级的班徽、班旗等。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和收集大量与本研究工作相关的资料,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帮助研究工作顺利展开。
2、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生的需求和建议,调查分析教师、社会和学校教育资源状况,获取校本课程的设计与编制方面的信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社区调查等。
3、行东研究法。立足于解决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校行政引领,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士共同参与,积极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实践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科学化,最终上升为经验,以指导后阶段研究工作。

3、研究组织
课题主管部门:番禺区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
领导专家顾问组:
卢炎安(番禺区南村镇*镇长)
陈乃权(番禺区南村镇*副镇长)
吴岳冬(番禺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姜 涛(番禺区教科所,副教授)
冯永广(南村镇教育指导中心主任)
陈志禧(番禺区南村镇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
张志海(番禺区南村镇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
课题组组长:冯少豪
课题组主要成员:肖东平 卞广清 朱光文 张凤云 高健仪
罗伟丰 姜华 黄嘉斌 曾庆文

4、研究分工
冯少豪:负责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全面策划、体统,课题研究经费的筹措等;
肖东平:负责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管理、协调各学科与子课题之间的关系等;
卞广清:负责组织课题理论学习、课题申报与开题报告撰写、修改,组织课题开展等;
德育美术组:
张凤云:负责“兼爱思想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模式研究”子课题和“岭南画派乡土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
组员:
历史组:
朱光文:负责撰写、修改开题报告、“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化研究”子课题研究;
组员:谭春媚
英语组:
黄嘉斌:负责“南村镇乡土特色英语教育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
组员:唐容珍、何燕琼、刘善静、崔燕梅
地理组:
高健仪:负责“南村镇乡土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
组员:王小慧
*组:
曾庆文:负责“南村镇乡土人文*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
组员:刘伟民
信息技术组:
罗伟丰:负责“校本课程开发与信息技术资源库建立”子课题研究;
组员:
语文组:
姜 华:负责“海云寺诗派语文乡土诗歌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活动”、“中学语文古典诗歌选编”两子课题研究;
组员:吴道政

5、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2007.9——2008.2):准备酝酿阶段。
(1)转化、完善、提升我校现有的学科活动和校本研究成果;
(2)组织专家讲座、课题理论学习、校外学习等;
(3)课题论证与申报;
(4)各子课题组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料搜集、整理
(5)学科根据学校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制定本学科的课程计划。各子课题和科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和申报,包括各课题行动研究方案和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6)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08.3——2009.2):全面实施阶段。
(1)全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汇编教师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集,校本课程系列成果,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作品集等;
(3)结合学校第三期工程建设开发校园文化:包括场文化、廊文化、墙文化、办公室文化等物质文化,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校训,校徽、校歌,教风,学风等非物质文化。
第三阶段(2009.3——2009. 9):总结、鉴定、交流阶段。
结题报告、专家鉴定阶段*流总结(结题报告、音像资料、成果展示)

6、经费分配
(1)经费的来源: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资助0.5万元,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资助5万元,学校自筹0.5万元,总计6万元。
(2)经费的分配:
专家顾问费:1万元
科研业务费:2万元
图书资料费:1万元
印刷出版费:2万元
7、预期成果
(1)课题结题报告;
(2)编成“南村侨联中学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成果系列丛书:
a教师论文(或教学案例)集;
b校本课程分为“四个系列”——学科活动系列、德育活动系列、综合实践系列、校园文化课程系列等,四种类型,读本类、学材类,教材类,专题资源库类等;
c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作品集;
(3)校园文化开发成果(方案),包括结合学校第三期工程建设开发的校园文化成果,包括物质文化成果:南村历史文化名人广场雕塑(场文化)和南村地区重大历史事件群雕墙(墙文化),岭南画派,海云诗歌,海云书法经典作品长廊(廊文化),还有教师办公室文化等;非物质文化成果:包括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校训,校徽、校歌,教风,学风,形成一系列作为新生入学校史教育素材;班级的班徽、班旗等。
(4)课题成果资源库或网页。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2198香辣虾是什么意思 虾什么梗 肖战 刻纸制作需要哪些步骤 好玩的生存游戏手游(好玩的生存游戏手游推荐) 北京电脑职业培训学校都有哪些北京电脑培训班都有哪些 欧盟商标注册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怎么注册欧盟商标?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5g手机有什么好处 5g手机大概多少钱 口水臭是什么原因呢? 口水臭是什么原因 口水臭怎么改善 如何开展校本主题教研 校本化教研怎样才更有效 怎样使主备课成为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新民中心学校... 什么是校本教育?如何开展校本教育? 怎么写校本教验的论文? 教师怎样进行校本教研 校本课程怎么写 如何有效开展校本教研 校本教材编写要求 如何设计校本课程 如何与学生一起编写校本教材?麻烦告诉我 怎样编写校本教材 如何编写校本教材?(编写的具体流程) 浅谈如何编写校本教材 回收站在C盘中哪个文件夹 去超市采购,多囤哪几种菜,好吃耐储存,百元用不... 冬天容易存放的蔬菜 冬季易储存蔬菜有哪些 准备把冰箱填满,可以长期保存的蔬菜都有哪些? 什么菜既营养、又能长时间储存,做法还多种多样? 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1.就您的理解,什么是校本教研?介绍一下您所在的学... 校本培训的具体内容使什么? 如何进行校本研修 简单谈谈对校本教研的理解。 梦见家里到处水龙头关不住,喷水。导致家里要淹了,... 周公解梦梦见家里水龙头喷水又急时关了阀门但是家... 梦见水闸房到处喷水还有开水,打开就不会关,吓死... 梦见地下水管喷水是清水然后开关让我关掉了? 回收站是硬盘的一块区域吗? 回收站是那个存储盘中的一块存储区? 回收站在电脑的什么位置啊 oppo手机不见了怎么办 oppo手机丢了怎么能找回来? oppo手机找不到了怎么呼唤手机 oppo手机找不到应用图标怎么办 在家我的oppo手机不见了,经过反复找都找不到,手... oppo查找手机找不到 oppo手机丢了怎么找回来 oppo手机已经丢了怎么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