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线糊的来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6:1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2:20
面线糊的来历:
传说,面线糊的产生也跟艰苦的生活有关。乾隆下江南时,来到了一个叫做罗甲村的小村庄。那时正值粮食短缺的时候,村民全都穷得揭不开锅。为此村民急得是团团转,实在想不出要弄什么吃的来招待皇帝。乾隆在一秀才家门口下了轿,村里人都替秀才捏了把汗。秀才的妻子急中生智,在墙角找到一些往年丰收时啃剩的猪骨头和鱼剌,洗干净后下锅熬出一碗汤,又去柜子里扫出一把面线碎和一把木薯粉,和着就做出了一碗面线糊。乾隆吃后,感觉味道非常鲜美,马上问这“龙须珍珠粥”是用什么做的?这秀才妻子真是巧,立即大胆回答,这是祖传秘方,用上等面线和特等精制地瓜粉加工而成。皇上大大赏赐了这个巧媳妇,这面线糊也就这样传开来了。
基本介绍:
面线糊(mī-suànn-kôo)是福建泉州的汉族传统名点,呈糊状,是由细面线、番薯粉制作成。先将水煮开,放入番薯粉和调料、面线。一般为早餐食用,也可以当做点心和夜宵,就着油条跟马蹄酥吃。味道鲜美,清甜爽滑,具有闽南地方风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2:20
面线糊
福建省闽南地区小吃。呈糊状,是由细面线、番薯粉制作成。先将水煮开,放入番薯粉和调料、面线。一般为早餐食用,就着本地的另一种小吃——油条吃。可以在面线糊里放入大肠、虾仁、猪肝等等。
配 料:
1、主料:精制面线75克。
2、辅料:虾糠150克,猪骨汤1000克,熟鱼肉200克,精盐15克,味精6克,淀粉50克,胡椒粉、芫荽、白酒(浸泡过当归)适量。
·特 色:此面线糊味道鲜美,清甜爽滑,具有泉州地方风味。
·操 作:
1、将虾糠包扎于纱布中放入1000克清水锅中,用中火煮半小时,捞起虾糠后,汤汁过滤待用。把熟鱼肉撕成丝。
2、锅置旺火上,倒入猪骨汤和用虾糠煮过的汤汁,浇沸。将精制面线稍捻碎放入沸汤锅中,加入精盐、味精调准味。淀粉调水徐徐舀入锅中,并不停推勺至面线浮起,锅中汤汁成糊状即可。
3、用餐前可根据各人的口味,加入卤大肠、小肠以及各种熟食品和油条,食用面线糊时撒上胡椒粉、芹菜末、白酒以及卤汁,味道更美。
闽南有这样一款说法, “没吃过面线糊的,肯定不是闽南人。”这足以证明面线糊在咱们闽南人心中的地位。
传说,面线糊的产生也跟艰苦的生活有关。乾隆下江南时,来到了一个叫做罗甲村的小村庄。那时正值粮食短缺的时候,村民全都穷得揭不开锅。为此村民急得是团团转,实在想不出要弄什么吃的来招待皇帝。乾隆在一秀才家门口下了轿,村里人都替秀才捏了把汗。秀才的妻子急中生智,在墙角找到一些往年丰收时啃剩的猪骨头和鱼剌,洗后下锅熬出一碗汤,又去柜子里扫出一把面线碎和一把木薯粉,和着就做出了一碗面线糊。乾隆吃后,感觉味道非常鲜美,马上问这“龙须珍珠粥”是用什么做的?这秀才妻子真是巧,立即大胆回答,这是祖传秘方,用上等面线和特等精制地瓜粉加工而成。皇上大大赏赐了这个巧媳妇,这面线糊也就这样传开来了。
反正是闽南的名小吃就行了。泉州,厦门,台湾都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2:20
面线糊的来历:
传说,面线糊的产生也跟艰苦的生活有关。乾隆下江南时,来到了一个叫做罗甲村的小村庄。那时正值粮食短缺的时候,村民全都穷得揭不开锅。为此村民急得是团团转,实在想不出要弄什么吃的来招待皇帝。乾隆在一秀才家门口下了轿,村里人都替秀才捏了把汗。秀才的妻子急中生智,在墙角找到一些往年丰收时啃剩的猪骨头和鱼剌,洗干净后下锅熬出一碗汤,又去柜子里扫出一把面线碎和一把木薯粉,和着就做出了一碗面线糊。乾隆吃后,感觉味道非常鲜美,马上问这“龙须珍珠粥”是用什么做的?这秀才妻子真是巧,立即大胆回答,这是祖传秘方,用上等面线和特等精制地瓜粉加工而成。皇上大大赏赐了这个巧媳妇,这面线糊也就这样传开来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2:21
若没有吃面线糊,等于没来过泉州。”这是很多来泉州的游客对泉州面线糊的评价。对许多泉州人来说,早晨出门走进一家面线糊店,点一份面线糊,一天的工作生活从此开始。因其简单、快捷又不贵,面线糊已成为泉州的特色“标志”之一。尽管闽南不少城市也有面线糊,但口味并没有泉州这么有名,流行程度也远不及泉州。
其实,如今的面线糊不单只作为早餐,可以是点心或夜宵。面线糊,从泉州人的单纯早餐,逐渐演变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传统小吃。
传说
泉州巧妇“宴请”乾隆
泉州的面线糊,早已家喻户晓,说起其来历,却莫衷一是。有说最早是家庭主妇烹煮给农耕者的点心。而另一说法则带有神秘的传说色彩。
相传,有一年乾隆皇帝来到泉州一个小村庄,不巧这个村正闹饥荒,村民们穷得都揭不开锅。当时,乾隆走进一秀才家中,秀才的妻子急中生智,将家里啃剩的猪骨头和鱼刺,洗干净后下锅熬出一碗汤,然后用面线碎和木薯粉,做出一碗面线糊。皇帝吃后,觉得十分鲜美,问这“龙须珍珠粥”是用什么做的?秀才的妻子佯称是家传秘方,用上等面线和特等精制地瓜粉加工而成。皇帝一高兴,就赏赐了这个巧媳妇,面线糊也随着流传下来。
这富有传奇色彩的面线糊来历故事,被人乐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2:22
若没有吃面线糊,等于没来过泉州。”这是很多来泉州的游客对泉州面线糊的评价。对许多泉州人来说,早晨出门走进一家面线糊店,点一份面线糊,一天的工作生活从此开始。因其简单、快捷又不贵,面线糊已成为泉州的特色“标志”之一。尽管闽南不少城市也有面线糊,但口味并没有泉州这么有名,流行程度也远不及泉州。
其实,如今的面线糊不单只作为早餐,可以是点心或夜宵。面线糊,从泉州人的单纯早餐,逐渐演变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传统小吃。
传说
泉州巧妇“宴请”乾隆
泉州的面线糊,早已家喻户晓,说起其来历,却莫衷一是。有说最早是家庭主妇烹煮给农耕者的点心。而另一说法则带有神秘的传说色彩。
相传,有一年乾隆皇帝来到泉州一个小村庄,不巧这个村正闹饥荒,村民们穷得都揭不开锅。当时,乾隆走进一秀才家中,秀才的妻子急中生智,将家里啃剩的猪骨头和鱼刺,洗干净后下锅熬出一碗汤,然后用面线碎和木薯粉,做出一碗面线糊。皇帝吃后,觉得十分鲜美,问这“龙须珍珠粥”是用什么做的?秀才的妻子佯称是家传秘方,用上等面线和特等精制地瓜粉加工而成。皇帝一高兴,就赏赐了这个巧媳妇,面线糊也随着流传下来。
这富有传奇色彩的面线糊来历故事,被人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