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6:49
共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11-16 20:44
1、一里,习惯指一市里,即500米。
2、里,长度计量单位。1929年民国推行计量改革以来,一里特指一市里,旧称一华里。常用于计量路程、地理距离。如:里程碑。里作为计量单位,源于中国古代的井田制,井田制被废除之后,由面积单位演化为长度单位。井田制一里为九百亩。古人借面积单位作长度单位,随着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一里的含义,逐渐由长宽各三百步的面积单位,变成距离三百步的长度单位。隋唐改一里为三百六十步,后沿用至明清未变。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08:56
1、周制以八尺为一步,秦制以六尺为一步,300步为一里。古代的一步相当于现代的0.231米,周秦时期的一里也就相当于现代的415米左右。
2、清光绪年间再次制定度量衡,以五尺为一步,两步为一丈,180丈为一里,一尺相当于现代的0.32米,一里就等于576米。
3、一里等于500米是1929年的事,一公里就是1000米,一市里和一华里意思是一样的,都指500米。
扩展资料现代一里的来源:
“公元1929年制定一市里为150丈,合公制为500米。这次制定的里制一直沿用至今,既继承了中国传统里制的特点,又吸收了西方米制,并与其结合。
所谓继承中国里制特点表现在:从周代开始中国传统里制为一里300步,这次里制为一里150丈,而以营造尺的五尺为步、二步为一丈,则150丈恰为三百步。
所谓吸收西方米制与之结合表现在:“一市里为150丈合公制为500米”,则是以西方的米制表示中国的里制,而中国的市尺则变为西方一米的三分之一。
这样二者融为一体。由于这次制定的里制,适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方便了与西方长度单位的换算,所以沿用至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里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08:59
一公里就是1000米,一市里和一华里意思是一样的,都指500米.但古代的里和现在的里长度有不同.周制以八尺为一步,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08:56
秦制六尺一步,一尺约0.23~~0.24米左右(秦汉时期),三百步为一里,约420米左右。其时古时度量不停变化,标准不一。殷商一尺约0,16米,所以丈夫。秦汉一尺0,23,24左右,所以七尺男儿。隋唐一尺约0,26,宋元约0,3。明清约0,32。直到民国时期和法德为主的公制接轨,三尺一米,一丈两步,换算300步一里500米。总之,古时一里在420米~~550米之间。由此亦可见统一度量衡有多重要。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09:00
古代的一里等于现在的多少米?
估计这个问题比较难以得到准确的答案,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身也在不停地变动。不过,这里可以给出一些相关问题的解释和史书里记载的距离。
1里=300步。古代的一步实际上等于现在的2步,估计是古人讲究阴阳的结果,即左右脚各迈一次算一步。成人两步的距离在120厘米左右,估算古代的1里约等于现在的360米左右。
1步=6尺(或5尺)。古代的一步等于现在的两步,而尺就是一个人前臂的长度(尺骨的长度,这就是为什么要叫尺骨的原因),约在22-23厘米左右。古代丈量长度一定是“带”着尺子走的,与长度度量的起源是一致的、合理的。更巧合的是,一个人前臂的长度约等于其足的长度,所以西方的“尺”就叫“foot 足”。跨出去一步,从后脚脚跟到前脚脚尖的距离约等于三个足的长度,所以古人的一步也就等于6尺(6个足长)。后面可能意识到连续跨两步的话(左右脚各一步)实际上是5个脚长而不是6个脚长,所以后来就变成了1步等于5尺。
《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楚三大夫张九军,北围曲沃、於中,以至无假之关者三千七百里,景翠之军北聚鲁、齐、南阳,分有大此者乎?
这是齐国使者说服越王无疆不要攻齐,转而攻楚的一段说词节录。在这段说词里提到了一个距离数字3700里,但具体的起止点有点模糊,毕竟不是专门描述距离的书籍。从说词看来,应该是从曲沃到无假关的距离是3700里。那时的曲沃应该就是现在的山西曲沃,而无假关的具体地址却早已遗失。据考证,那时的无假关是现在湖南平江县汨罗江畔的加义镇(由假邑而转为加义),与当时越国的相对位置(现在的湘赣边界就是当时的楚越边界)以及越国攻楚的目的(为了楚南四邑)是相吻合的。从曲沃到平江的距离约1100公里,合现在的2200里,这样算来,当时的1里约等于现在的0.6里(2200/3700)即300米。
这是在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之前齐国或越国、楚国的长度度量情况,各国的度量肯定是不一样的,不然秦始皇就没有必要统一度量衡了。按估计,这时的1里约等于300-350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08:53
周秦汉,一里=415.8米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09:02
1、周制以八尺为一步,秦制以六尺为一步,300步为一里。古代的一步相当于现代的0.231米,周秦时期的一里也就相当于现代的415米左右。
2、清光绪年间再次制定度量衡,以五尺为一步,两步为一丈,180丈为一里,一尺相当于现代的0.32米,一里就等于576米。
3、一里等于500米是1929年的事,一公里就是1000米,一市里和一华里意思是一样的,都指500米。
扩展资料现代一里的来源:
“公元1929年制定一市里为150丈,合公制为500米。这次制定的里制一直沿用至今,既继承了中国传统里制的特点,又吸收了西方米制,并与其结合。
所谓继承中国里制特点表现在:从周代开始中国传统里制为一里300步,这次里制为一里150丈,而以营造尺的五尺为步、二步为一丈,则150丈恰为三百步。
所谓吸收西方米制与之结合表现在:“一市里为150丈合公制为500米”,则是以西方的米制表示中国的里制,而中国的市尺则变为西方一米的三分之一。
这样二者融为一体。由于这次制定的里制,适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方便了与西方长度单位的换算,所以沿用至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里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08:56
古代的一里等于现在的多少米?
估计这个问题比较难以得到准确的答案,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身也在不停地变动。不过,这里可以给出一些相关问题的解释和史书里记载的距离。
1里=300步。古代的一步实际上等于现在的2步,估计是古人讲究阴阳的结果,即左右脚各迈一次算一步。成人两步的距离在120厘米左右,估算古代的1里约等于现在的360米左右。
1步=6尺(或5尺)。古代的一步等于现在的两步,而尺就是一个人前臂的长度(尺骨的长度,这就是为什么要叫尺骨的原因),约在22-23厘米左右。古代丈量长度一定是“带”着尺子走的,与长度度量的起源是一致的、合理的。更巧合的是,一个人前臂的长度约等于其足的长度,所以西方的“尺”就叫“foot 足”。跨出去一步,从后脚脚跟到前脚脚尖的距离约等于三个足的长度,所以古人的一步也就等于6尺(6个足长)。后面可能意识到连续跨两步的话(左右脚各一步)实际上是5个脚长而不是6个脚长,所以后来就变成了1步等于5尺。
《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楚三大夫张九军,北围曲沃、於中,以至无假之关者三千七百里,景翠之军北聚鲁、齐、南阳,分有大此者乎?
这是齐国使者说服越王无疆不要攻齐,转而攻楚的一段说词节录。在这段说词里提到了一个距离数字3700里,但具体的起止点有点模糊,毕竟不是专门描述距离的书籍。从说词看来,应该是从曲沃到无假关的距离是3700里。那时的曲沃应该就是现在的山西曲沃,而无假关的具体地址却早已遗失。据考证,那时的无假关是现在湖南平江县汨罗江畔的加义镇(由假邑而转为加义),与当时越国的相对位置(现在的湘赣边界就是当时的楚越边界)以及越国攻楚的目的(为了楚南四邑)是相吻合的。从曲沃到平江的距离约1100公里,合现在的2200里,这样算来,当时的1里约等于现在的0.6里(2200/3700)即300米。
这是在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之前齐国或越国、楚国的长度度量情况,各国的度量肯定是不一样的,不然秦始皇就没有必要统一度量衡了。按估计,这时的1里约等于300-350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09:00
一公里就是1000米,一市里和一华里意思是一样的,都指500米.但古代的里和现在的里长度有不同.周制以八尺为一步,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08:54
周秦汉,一里=415.8米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08:55
秦制六尺一步,一尺约0.23~~0.24米左右(秦汉时期),三百步为一里,约420米左右。其时古时度量不停变化,标准不一。殷商一尺约0,16米,所以丈夫。秦汉一尺0,23,24左右,所以七尺男儿。隋唐一尺约0,26,宋元约0,3。明清约0,32。直到民国时期和法德为主的公制接轨,三尺一米,一丈两步,换算300步一里500米。总之,古时一里在420米~~550米之间。由此亦可见统一度量衡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