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5:4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4:09
话说人类的鼻祖亚当与夏娃,当年在伊甸园赤身*饮食无忧,估计情之所至,随时随地都能嗨起来,可惜被蛇引诱,吃了禁果,让上帝赶到人间受苦受难。
那上帝是怎么发现他们吃了智慧果子呢?
亚当和夏娃
因为看他们摘无花果叶子,缠在身上做了内衣,上帝这才知道——哦?这小夫妻俩开了天眼,长花花肠子了!
可以说,正是这天杀的内衣,将我们逐出“伊甸园”,开始了文明的进化……
01 “与子同泽”露背装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内衣,应该是商周时期的“泽”。
据后来的汉朝人解释,这是因为内衣贴身穿着,用以吸收人体的汗泽,故而得名。因此在汉代,人们干脆就把它叫“汗衣”或者“汗衫”。
《诗经》有云: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天哪,这也太忘我了!
这可比今天咱们说的,“俩人穿一条裤子的交情”,还要铁的多得多,铁到可以共用一套内衣。
诗经·秦风·无衣
今天的汉语成语“袍泽之谊”,也是源出于此。
当然了,士兵在营房里换件汗衫,倒也没什么,古时女子的内衣,就讲究多了。
秦汉时期管女子贴身的上衣,称为“亵衣”,也叫“裹衣”、“衷衣”。这个“亵”字好理解,就是“轻慢、不庄重”的意思,比如猥亵、亵渎之类;而“衷”,原意就是“缠裹”。
至于为什么要“缠裹”?
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总之,从字面意义上看,这类衣服是不可轻易示人的,你可以“与子同泽”,但想要“与子同亵”,那肯定要招打了!
不过同样是“亵衣”,款式也是不一样的,简单来说,分为:帕腹、抱腹和心衣。
“报腹”复原图
就在身前横着裹一块布,简单豪横,那叫“帕腹”;在帕腹的基础上加肩带和背带,向上可以系在脖子上,向后能系在背上收紧腹部,因此称“抱腹”,如上图所示;如果把抱腹的肩带做得宽一些,领口高一些,多遮一些肩部和胸口,这便是“心衣”,如下图所示。
“心衣”复原图
不要以为古人穿衣很保守,你仔细品,上述三种女子内衣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没—有—后—片,都是露背装。此间氤氲,自行脑补……
可惜好景不长,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更方便实用也更保守的“两当”,又称“裲档”,其实就是把心衣复制粘贴,变作前后两片,往后背上又搭了一份。这就变成了一个无领无袖的外套,男女都能用,内外皆可穿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外穿的两当
下一轮的内衣风情,就得看煌煌盛唐了……
02 唐宋“抹胸”潮流装大唐的风格,自信而开放,崇尚丰腴之美,女子内衣都是无肩带的“抹胸”样式。
下图是唐永泰公主(唐中宗之女,武则天孙女)墓室的壁画,仕女身着低胸长裙,上衣是小衫和披肩,酥胸半露,即使放在今天,也是很潮很nice的。
永泰公主墓壁画复原图
抹胸其实是始于南北朝,但到唐代才流行起来,唐人也称其为“诃子”。
这种内衣也是只有前片而无后片,在胸下部有系带,胸前有一排扣子系合,或者用其他带子束紧,以此固定双峰。实际上,唐代女子的裙子都提得很高,抹胸或者说是“诃子”,是掩在裙子里面,做丰胸塑形之用的,外人看到的并不是全貌。如下图这幅《簪花仕女图》,一望便知。
唐代《簪花仕女图》
如果非要一探究竟,想知道唐人的裙子里面是什么,那么可以参考元朝的内衣“合欢襟”(也称“合欢”,仅看名称就足够香艳了),也是无肩带系扣式露背装,道理上比较类似。如下图所示,胸前有一排“盘花扣”扣合,后背则是两条交叉的系带,可以调整松紧。不难想象,在这外面套上高腰长裙,身形就很“挺拔”了。
元代“合欢襟”透视图
元代“合欢襟”前后视图
其实,自打抹胸系带式内衣在唐代流行之后,中国古代的女子内衣,基本形制就再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了。比如在宋代,中华帝国开始内卷化,民风趋于保守,那时的内衣曰“裹肚”,其实就是一个加长版的抹胸,连胸带腹一起遮盖了。
宋代裹肚示意图
“裹肚”再往后发展,到明清时分,终于成为了今天我们熟悉的“肚兜”。
03 大红大绿说肚兜其实从宋朝的“裹肚”到今天的“肚兜”,还有一个过渡,那就是明朝的特色内衣“主腰”。马马虎虎来说,“主腰”就像是今天的背带裤,不过只保留了腰部以上的部分。
明代“主腰”复原图
明代“主腰”复原图二
肩膀上有宽阔的肩带用来固定,后背是开襟的,有三条左右的系带,可以收紧腰身,这一部分构造,又有点像同时代欧洲贵妇人的束腰。此间详情,可参见拙作:从束腰到文胸,摧残了欧洲女性几百年的贴身装具,如今谁也离不了
“主腰”的结构再演化,肩带和后襟都简化成了系带,只剩下正面一块正方形或者菱形的布片,穿时用线绳系在脖子和后背上,这就成了“肚兜”。
不过在明清,“抹胸”和“肚兜”的说法,还时长混用。
比如明朝人写的《金瓶梅词话》,写李瓶儿去世时:
身上止着一件红凌抹胸儿。
清朝人写的《红楼梦》里,描述尤三姐,是:
身上穿着大红小袄,半掩半开的,故意露出葱绿抹胸,一痕雪脯。
花样繁多的清代肚兜样式
这里所谓的“抹胸”,并非唐宋时窄紧的款式,其实就是覆盖整个胸腹的“肚兜”,如上图所示,样式也是五花八门。
而且,从上述描写可以看出,那时的中国人,外表上含蓄保守,却在内衣上热烈奔放,大都采用大红大绿等鲜艳色彩。这也许是民间在用自己的方式,对理学禁欲主义无声地反抗吧?
那时的肚兜,不仅颜色鲜艳,有“葱绿”、“土黄”、“鲜红”、“靛青”……极具视觉冲击力,而且纹饰的图案丰富多彩,取材广泛,像花鸟鱼虫、山水风景、神话传说、器物果木、戏剧人物等等,都跃然在这胸腹的方寸之间,情趣十足。如下图所示图案,分别是:吹箫引凤、莲生贵子、蝶恋花、凤戏牡丹。
肚兜图案:吹箫引风(左)、莲生贵子
肚兜图案:蝶恋花(左)、凤戏牡丹
看了这些创意,谁还能说中国古人保守拘谨,不解风情呢?
大约在那个时代,太*太压抑了,人们只好把想象力和创造性,尽情挥洒在这隐秘之所的内衣上了吧?不过挥洒过了头,有时也会变逗比,比如下面这件*时期的肚兜,就上书当时的金句“天下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