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若其败丧,则同死社稷\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两句中“则”用法为何不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6:2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6:49
你所提出问题中的两句原文出自于不同的古文典籍,即:
原文一“若其败丧,则同死社稷”出自东晋 习凿齿《襄阳耆旧记》中的内容,这里的“则”表假设,可译为:那么、就。
所以原文一的大意是:如果我死亡祸乱,就同社稷一起灭亡。
原文二“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自《孟子·告子下》,这里的连词“则”表假设,可译为:如果。
所以,原文二的大意为: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犯的祸害。
由于“则”的语义环境不同,所在的位置不同,所以“则”充当连词时的意思也是不相同的。比如:
原文一中的连“则”出现在后分句,与“若”构成表假设的偏正复句,是顺从前分句的意思,申说应有的结果,所以这里的“则”应译为:那么,就。
原文二中的“则”出现在前分句中(后分句:国恒亡),也是表假设,但所表示的是假设的条件,而不是结果,所以这里的“则”应译为:如果,假如。
另及:连词“那么”和“就”都是顺着前文假设或让步的意思而表结果,所以连词“那么”和“就”的意思是一样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6:49
若其败丧,则【表假设关系】同死社稷
出则【表顺承关系】无敌国外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