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1: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5:37
“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分别于1951年和1953年提出,1956年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简称“双百”方针。“双百”方针是**提出来的,“百花齐放”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百家争鸣”借用了历史典故。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百花齐放”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百家争鸣”借用了历史典故。1951年,*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3年,他就中国历史研究问题提出了“百家争鸣”的主张。
1956年4月28日,*在***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这一方针由*提出,经**确定的关于科学和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针。
5月26日,**宣传部举行报告会,陆定一代表**向知识界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对这个方针作了全面的阐述。
双百方针的意义
1.它鼓舞了一大批来自“五四”新文学传统下的老作家的创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以来,在五四新文学传统和战争文化规范下的解放区文学传统间无形中形成的隔阂。
2.在理论方面提出了反对教条主义,提倡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论”,提倡文学写人性,恢复人道主义传统。
3.出现了一批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创作,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文学开始成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双百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