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在当今时代有何价值?该如何推陈出新,发掘其时代精神?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1:5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1:26
儒学文化是一种“重义轻利”的文化,是值得社会道德理应宣传的文化。然而这种文化也是一种纸上的文化,与现实的距离是比较遥远的。著书者在书中描绘的是一种理想社会的道德与秩序,是一种追求。孔子号召众人重义轻利,然而也屈服于社会的现实,孔子收学生,学生必须向孔子交纳五条风干的肉做为学费,否则免谈!现实与思想就这样背离了。
儒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我们应该以学术的态度去学习与提倡。然而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宣传的主力,我认为儒学难担其责。中国人做事做人的标准想到的不是儒学,是更为直接的良心。虽然这是一种空泛的东西,是一种很难有尺度衡量的东西。但往往起着绝对性的作用,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因而,我认为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发展精神文明的建设是要宣传内在的文化-良心。法律是“疏而有漏”的,法律的制裁是有限,人都有良心,良心的谴责是无限的。
因而儒学的宣传是要在学术的基础上提炼出做人做事的良心文化,给众人一个为人的标准。不求及至,但求伟大而平凡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剔除其封建化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并经过批判性的总结,就能继承这一份珍贵遗产,孙中山、刘少奇都曾作过承传的例证。但儒学的推陈出新有个过程,大体是与历史的发展相适应。从黄宗羲、康有为到现代新儒家都作过历史性贡献,但也有时代的局限。从“为民作主”到“民主制度”的创造性转换,从“返本开新”到“推陈出新”,这才是儒学在当代发展的正确进向。
[关键词] 儒学 批判继承 返本开新 推陈出新
今年“纪念孔子诞辰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讨论主题是:儒学与当代文明。其中有个子题:儒学在当代的推陈出新。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本是我们发展文艺的方针,但对在我国已延续二千多年的传统儒学,如何推封建糟粕之“陈”,出民主精华之“新”?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下面只能谈点本人探索意见。
一
1938年10月,*同志在《中国*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报告中,谈到学习时有段话:“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另外*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亦表述过类似的观点:“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性的东西区别开来。中国现时的新*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
他对于外国的文化遗产也有类似的说法:“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根据我的回忆,从解放后到“*”前的这十七年间,国内学术界基本上按照*同志这种观点作为学习研究中外文化遗产的指导方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尊重历史辩证法的发展,各家的意见是比较一致的。但也碰到难题,如对中国传统儒学,从孔孟之道下传二千多年,留下各个时期有关儒家学者思想的历史文献,我们如何区分其中的精华与糟粕?怎样看各个时期历史辩证法的发展?用食物消化的例子固然生动而具体;但一个学派或一个学者的思想如何区别其精华与糟粕,与食物消化不同,在历史文献中只是以话语的形式表述其思想,如“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忠君”、“孝亲”是儒家要普遍遵循的伦理观念。按照历史辩证法的发展,如何分析其精华与糟粕,做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前十七年似还未能解决这个问题。
二
统儒学中,像忠、孝那样人所共知的封建道德,到现代应该如何批判继承呢?孙中山在《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六讲中有段解释:“现在一般人民的思想,以为到了*,便可以不讲忠字,以为以前讲忠字是对于君的”,“现在没有君,忠字便可以不用,试问我们有没有国呢?我们的忠字可不可以用之于国呢?我们到现在说忠于君,固然是不可以,说忠于国可不可以呢?忠于事又是可不可以呢?我们做一件事,总要始终不渝,做到成功,如果做不成功,就是把性命去牺牲,亦所不惜,这便是忠。”
释,有学者认为孙中山强调了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忠”字的多层含义以及普遍性因素,忠的对象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但忠字本身不会随着某个特定对象消失。他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某些内容进行了现代阐释,为我们在继承优秀传统的方式上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刘少奇在《论*党员的修养》一书中,也有几处借用儒家经典中的某些格言,而作出符合自己需要的解释。如说《孟子》上有这样一句话:“人皆可以为尧舜”,我看这句话说得不错。每个*党员,都应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努力锻炼,认真修养,尽可能地逐步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和品质,不应该望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始人那样伟大的*家的思想和品质,认为高不可攀,畏葸不前,如果这样,那就会变成*上的庸人,不可雕的“朽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