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3:38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9-07 20:03
1、这句诗是宋代词人李之仪的作品《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2、原文: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3、译文: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天天想念你却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这条江水何时不再这般流动?这份离恨什么时候才能停息?只是希望你你的心如同我的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相思意。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0 19:34
原文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①丑奴儿:即《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
②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③层楼:高楼。
④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
⑤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多少事,欲说还休。”[2]
译文
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忧愁的滋味,
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
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
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
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2]
作者辛弃疾
(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6]
赏析
【赏析一】
这是辛弃疾被*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tCKThQtmeAXX4e8vd9WJBQ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0 19:35
这是一首咏雪的词,上片前八句写的是雪景;上片后三句写的是回忆雪中打猎的情形;下片的前句承上片,年少时的打猎时的诗兴;接下来九句可理解为与范先的对话。
天上飞琼,毕竟向、人间情薄。还又跨、玉龙归去,万花摇落。
飞琼本意是瑶台王母一个侍女的名字,后来泛指仙女,此处指下雪之仙女。天上之飞琼仙女对人间应该是没有多少感情。这不,又跨上玉龙归去了,留在地上的雪犹如万花摇落后留下的落花。玉龙指的是雪山雪岭。万花摇落,指的是雪落貌。
云破林梢添远岫,月临屋角分层阁。
岫,本意指山洞,这里代指远山。云破林梢,雪压层林,而林梢之黛色与雪之洁白参差,犹如白云被林梢刺破者。月临屋角分层阁:明月挂在屋角,使视场明暗交错,层次分明。
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东郭。
记得少年时,雪天打猎,骑着骏马,驱着猎犬,那种豪气,把东郭掀起。这里的东郭,可以指狼,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也可指兔,起源于十二生肖故事之"东郭俊"。当然也可按字面意思去理解,郭,外城。
吟冻雁,嘲饥鹊。
我们写诗填词,吟咏雪天之冻雁和饥渴的鸟鹊。
人已老,欢犹昨。
现在我们已经老了,但想起少年的往事,还象昨天一样。
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
对着这如玉洁白的大地,我和您相互敬酒对饮。
最爱霏霏迷远近,却收扰扰还寥廓。
最爱的是雪雾迷漫,分不清远近。怎么这纷纷扰扰的雪停下来了,世界看起来,又是那样空旷寂静。
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
等待羊羔煮熟,酒饮罢了,我们又一起喝茶聊天,扯淡。
扬州鹤,记述了一个扯淡的故事:有四个人在一块扯淡,一个人说想当扬州刺史,一个人说想骑鹤升仙,一个说想腰缠万贯,最后一个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这里的“扬州鹤"有辛弃疾自嘲之意也,辛弃疾一生想光复中原,也许谈的就是这些。自己老了,朝庭又无大志,谈这些也许象扬州鹤的故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