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地理的游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6:01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23:46
一新一旧,两座灯塔挺立在晴空之下,长满仙人掌的海岸向前延伸,退潮后的细浪轻轻拍打着绵软的沙滩,几棵椰子树与木麻黄迎着午后的炎热面朝蔚蓝色的南海,不远处的海上有几艘渔船随波起伏。天高海远,这里就是中国*的最南端:灯楼角,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才三月份,地处中国*最南端的徐闻已经夏日炎炎,站在椰子树下,似乎也并不凉爽一些,顶着烈日,让我这个从北方寒冬而来的人有些昏昏欲睡。第二天下午,才准备前往此行徐闻的目的地:中国*的最南端:灯楼角。前一天在客运站问过,去灯楼角,只能在城南的客运站乘开往角尾乡的中巴,然后打摩的过去。
从住地搭乘三轮车到城南客运站,这里并不象我想象中的客运站,开往南部与西部乡镇的所谓中巴,更象是金杯一样的客车。下午时份,并没有几个乘客。我问了门口卖酸芒果的小姑娘,她告诉我们,去灯楼角就在这里坐这样的车去角尾或盐场的车。但是车不是定点发,要等人满了才能走。从这里到灯楼角要三十多公里,如果坐中巴车,估计就回不来了。吃过她的酸芒果,我决定搭乘三轮车前往。司机是位四十多岁的妇女,谈好价钱,开车出发。
刚走出县城,在一所加油站前,车坏了。她没有收我们的钱,把我们又介绍给了正好在这里等客的男司机。这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他说自己去过灯楼角,路又熟,价钱还是当初谈好的。上了他的车,果然他还算是健谈,而且普通话还可以,至少这样的旅途上,不会有太多的寂寞。笨重的三轮车载着我们沿着长满桉树的乡间公路一直向西南始去,两旁的红土地上香蕉迎风摇曳,成堆成堆被丢弃的红辣椒不时出现。前一段时间媒体报道海南的辣椒因收购价太低而被丢弃的新闻,如今真实目睹了,只不过是在徐闻,同样是南菜北运的县份。
迎着吹面的夏风,我和司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风有点大,加上车的噪音,我需要扯着嗓子说话。司机大哥以前是本地开客车的,后来又开上了货车,专门北上跑运输,去过不少地方,也见过雪。从外面回来后就在县城跑三轮拉客。他儿子今年读高三,他希望儿子能考上一个好一点的大学,将来毕业了才好找工作。我去过广东海洋大学,告诉他,考到湛江也行,离家近一点,他说海大不太好,他感觉湛江师范好一些,要是能考到广州就更好了。他说,如果儿子考上大学了,自己再苦再累也不怕。
颠簸不平的公路穿过一座座一闪而过的村落,路两旁的人家,门口的三角梅正在盛放,绯红一片,青芒果和菠萝蜜从院子里升向墙外。高大的椰子树下,几位老人在乘凉聊天,一群母鸡度着慵懒的脚步在树荫下刨土找食,两只黑狗无趣地爬在食摊前。身后响起一串串刺耳的鸣笛,我回过头,一辆挂外地牌照装满蔬菜的货车要在狭窄的公路上超过我们。
过了迈陈镇,再往南就是角尾乡了。角尾地处徐闻的西南部,这里是中国*上最南边的一个乡,而角尾中学也是最南的中学了。我们乘坐的三轮车喘着粗气,从午后安静的角尾街上驶过,还好,没并有把它从宁静中吵醒。从角尾再向西南四五公里,就是灯楼角了。在最南端的村庄:西坡村附近,成片的盐田出现在乡村公路两边,盐池映着蓝天,洁白的盐堆恰似蓝天下的雪山。寂寞的仙人掌在路边开出*的花朵,野草在炎热的热带阳光下无精打彩,这里是雷州半岛的背风坡,鲜有台风经过,降雨量少,蒸发量大。越过远处密密麻麻的木麻黄林,就是灯楼角的大海了。
三轮车穿过片片盐田,驶上沙土筑成的堤坝,扑面而来的风中,夹杂着咸咸的味道,这就是大海特有气味。一座灯塔离我们越来越近,堤坝外面是北部湾与琼州海峡的大海。
路的尽头,就是灯楼角,在绿树丛中,一新一旧,两座灯塔相映而立。这里就是灯楼角,东经119°55′、北纬20°13′,中国*的最南端。灯楼角是一个岬角,从北向南插入琼州海峡,而它也是琼州海峡与北部湾的分界线。它与对面海南的临高角隔海而望,在它的西面,越过北部湾,就是越南。灯楼角扼守*与海南岛的交通要冲,附近的海面上多礁石,清光绪年间,曾在此修建灯塔,因此得名灯楼角。
清末,广州湾(湛江)沦为法国的租界,法国强盗染指灯楼角,在这里修建驻所堂馆。如今,在灯楼角的密林中,还留有法国当年遗留的断垣残壁,密林有风,断壁无言,这一切都在记录与诉说着法国强盗的罪恶行径。
在灯楼角,旧的灯塔呈园筒形,高约16米,修建于1980年,现已弃用。与它相对而立的是雄伟高耸的新灯塔,新灯塔建于1994年,是一座10层的六角方形灯塔,高36米,塔身全部用白色瓷砖镶嵌,用蓝色瓷砖隔层,上书“中国*最南端”。塔的最高一层装有有标灯。航灯采用太阳能装置,自动自灭。这座新灯塔是琼州海峡和北部湾唯一的航标灯,也是中国*最南端的标志建筑。
灯塔下面的海滩上,有一条狭长的沙滩,退潮的时候,它一直伸向大海。这条沙滩就是琼州海峡与北部湾的分界线。它以东的海,属于琼州海峡,以西则是北部湾。这里不是开发的旅游区,没有几位游人,只有几艘渔船在海上捕鱼。走在柔软的沙滩上,南海蔚蓝,椰风吹拂。灯楼角周围的海水洁净清澈,浅海生长着美丽的珊瑚。在分水线,我们搭乘渔民的船只,出海观看水下的珊瑚,红的,蓝的,绿的,美丽的水下精灵带给我们只有叹为观止的份了。
夕阳西下,南海之上,金波荡漾。渔船往来,海风唱晚,天地之远的灯楼角,时光静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23:46
去年6月18日,艳阳高照,灼热的阳光撕裂万里晴空,无情地释放着能量。在行摄中倍感骄阳似火,汗流浃背。从第二天的报纸上才知道重庆市气象台发出了今年入夏以来的第一个橙色高温警报,部分地方达到41.2℃,所到的中山古镇的气温也达到37℃,是感有一种灼热难熬的感觉。
在路上,满目青山,郁郁葱葱。那水田里的禾苗青青翠绿,在微风中轻轻地拖曳,好像一张张绿色的地毯,平铺在山野间,美妙而精致。与蓝天白云相互交融,衬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中午时分,太阳越来越炽热。远远的便可眺见中山古镇侧卧在四面山下,与笋溪河相依相伴。古镇与河流相伴是乎是一个不变的定律,大凡都是如此。
中山古镇距重庆125公里,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面山一脉相连,在幽幽青山中沿续着古老的风情和瑰丽的景色。
当站在中山古镇南端的龙洞桥上,浑黄的笋溪河水从桥下潺潺流过(因前几天涨大水),斑驳鳞次的长街在茂密的竹林和黄桷树的掩映下,苍翠而古老。尽管岁月的风雨褪去了从容的颜色,但仍有一种油画般的生动和鲜活。
桥头一卖冷饮的老者,看见游客们汗流浃背,在烈日下不停地按动快门,赶忙招呼我们过来坐一会。指着斜对面的一餐馆楼顶,介绍拍照的最佳位置。当问及古镇的历史时,脸上泛起一丝微笑,指着桥下的一块石刻,说那是最好的见证。老者亲和而富有的热情,好像卖不卖冷饮冰棍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要向客人介绍故土的风情。淳朴厚道之风可见一斑。
桥下一老者正在《清溪龙洞题名》石刻的石头上垂钓,而题名石刻还依稀可见,距今已有850多年的历史。中山古镇最早叫“龙洞场”,清朝光绪年间,将龙洞场、老场、马桑垭场三场合并称“三合场”。在古镇老街笋溪河东有石刻“三合场”石碑为证。80年代因区县规划调整,便以三合场后面的一座山叫“中山”来命名“中山镇”,延用至今。
走过石桥,雨后的古镇老街显得潮湿阴悔。如火的骄阳透过风雨楼照射在街面上,轻轻地升腾起一缕缕飘忽的雾气,在空气中漫延开来。风雨楼——这是中山古镇最具特色的风景,这在其它的古镇几乎是没有的。古镇狭窄不过3米宽,石板铺就,两边房屋均为木结构,其顶层横跨两边,用穿斗挑梁连接,形成长廊式的风雨楼建筑,独具匠心,别具一格,形成与其它古镇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晴天遮阳,雨天蔽雨,因此古镇上有“街有多长,楼有多长,晴不落光,雨不湿街”的说法。历经风吹雨打,沧桑磨砺,加之洪水和火灾的损毁,至今仍保留着部分风雨楼景观。走在浸润的青石板上,风雨楼的斑驳和着穿透的阳光,放飞的思绪仿佛倒回千年,又漫漫地驻脚在古镇的风雨楼下。使你真切地感受到生命顽强的守望和古镇阳光随风吟唱着的无奈与忧伤。
古镇长街显得有些冷清,零零星星的几间铺面摆放着一些什杂用品,甚至有的还无人看管,孤零零地守着自己的地盘。而人们都躲在家里避热消暑,或三五一群围着打麻将,或斗地主,或打长牌;有的一把长椅静静地躺在家里,悠闲自得;就连谁家的小猫也懒洋洋地躺在屋檐下,享受着古镇的宁静和清凉。就在这阳光与悠闲间,你会感受到古镇的宁静与和谐。久居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忽然间置身在宁静的古镇上,仿佛是在倒时差一般。
古镇上不时有木制招牌指明所在路段,由南向北共分八节:江家码头、观音阁、万寿宫、水巷子、一人巷、卷桥洞、盐店头、月亮坝,全长约1000多米,组成古镇上的全部音符和精彩。
行走在街上,能看见一些收藏品的铺面,品种较多,有古玩铜器、木雕玉器、*遗品、铜钱古币等。其中在古镇老街闵家收藏的一架明清木雕牙床堪称精品,据传当年数十名木匠雕工精雕细刻四年半才完成,仅其表面敷金就耗费黄金300克,足见其该床之珍贵。
古镇靠近贵州、合江、綦江等地,曾是川东地区的水码头,山区商品的集散地。漫步在古镇上,仍可见当年遗留下来的作坊,如铁匠铺、锅厂、染房,还有茶馆、客栈等。在古镇街边依稀可见刻有“禁止贩卖发水米坑民”、“木邦公罪:禁止乱伐林木、禁止捕鱼”等碑刻。从不同侧面印证了古镇当年的繁荣。如今,随着水运码头的衰落和城乡经济的发展,三合场的地位日渐不保,一切的风光已经永远成为历史。而今的中山古镇,依然伫立在四面山下、笋溪河畔,却是以沧桑厚重的古董姿态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倘佯在古镇老街上,享受着阳光,享受着宁静,真切地感受着古镇的另类风景,感受着古镇诗意般的平平仄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23:47
太多了,
黄山,泰山,峨眉山,武夷山,是世界人文自然双遗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23:47
没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