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2: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5:58
清道光二年(1822)中举,分发福建省,以知县试用。黄开基在代理福建平和知县时,领导人民筑堤防洪,群众为了纪念他,把这道防洪堤取名“黄公堤”。
道光二十年补任台湾彰化知县,因多次捕获海盗有功,升同知直隶州。
道光二十五年,代理台湾鹿港同知并兼彰化知县,后调署淡水。
咸丰元年(1851),黄开基升任台湾府知府,不久加道台衔。这时,黄开基已积劳成疾,患吐血病,遂辞官还乡。
黄开基在福建为官16年,对人宽厚公道,处理案件及时,他走到那里,就增加赡老抚幼经费,设育婴局,兴办学校,对贫困学生给以补助,深受群众爱戴。黄开基67岁时病逝于永川县五间乡故宅,葬五间盘龙桥,后人尊他为“台湾公”。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率军在台抗击英军,取得击沉英舰“阿纳号”的战绩。
道光末期,经历了康乾盛世后的清朝,渐显衰颓之势,内忧外患,民不聊生。
道光二十年(1840年),黄开基补任台湾彰化知县,后升用同知直隶州。此时,林则徐禁烟不久,中英和议破裂。英国乘机炮击广东,强占港口,很快将战火蔓延中国沿海各商埠。同时,派出军舰和兵船,在台湾海域*扰窥伺。
国难当前,黄开基不畏强敌,大义凛然,决心狠狠打击英军嚣张气焰。他抓紧建筑炮墩,制备器械、旗帜、号衣,自雇乡勇三百名,巡查策应,督率各庄团练义勇三千名,听候调拨。同时,与淡水同知曹谨的军队形成犄角之势,互相策应支援。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二十四日,英国侵略军派出3艘军舰,从梧栖港出发向台湾北面驶来,公然挑衅。
得到消息后,黄开基按照台湾总兵达洪阿、兵备道姚莹的急令,与淡水同知曹谨连夜召集有关人员商议,定下对策,各自依计行事。
过了六天,英舰驶抵台湾。当天早晨,英“阿恩”号等3艘三桅军舰带领众多舢板船,从淡水和彰化交界处的大安港强行进攻。由于港口戒备森严,兵勇众多,旌旗猎猎,吼声如雷,英军几番试探都无法入港。只好调转船头,退回外洋。途经“猫雾矶”时,遇上当地渔船。英军派舰上的汉奸用土语向渔人问路,欲另寻港口进入。渔船上周梓等人早被黄开基招募,同意带其进入土地公港。
英“阿恩”号军舰带领4条舢板船,尾随周梓渔船,小心翼翼地向土地公港口进发。沿岸均未发现有兵勇把守,英军高兴异常。进港不久,敌舰触上暗礁,立即搁浅,一侧发生斜翻,海水顿时涌人船舱。舰上英军,乱成一团。这时,预先埋伏在岸上的清军,配合周梓渔船,发炮痛击。“阿恩”号遭受重创,英军纷纷落水,死伤众多。黄开基趁此派出几十名精兵,手持短械,跳上贼船拼杀。其他勇士则乘坐船只,全力围击敌舢板船。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当场击毙来敌11人,生擒英国、印度官兵49人,缴获洋炮10门,铁炮、鸟*、腰刀、图画若干。
游弋在外洋的另2艘英舰见势不对,吓得鼠窜而逃,几年后都不敢来犯。
道光十六年(1836年),黄开基初到福建漳州平和县代理知县。平和县正处乱世,灾害连年,抢劫掠夺事件经常发生,百姓过得很不安宁,民怨极大。黄开基到任之后不动声色,悄悄摸清情况,设计诱捕了主要*者。细加审问后,得知为首*者本系普通百姓,因受灾不能果腹而起事。黄开基力排众议,对他们未施任何刑法,而是遣去守卫边防。几个首目非但没被砍头,反而因参加驻防解除了衣食之忧。于是,率领众乡邻,一心一意守家卫国,多次阻击海盗袭击,剿杀匪徒若干。平和县很快平定下来,百姓无不感激黄开基。
道光十八年(1838年),黄开基到台湾彰化县代理知县。到任伊始,发现当地军民关系异常紧张,随时可能爆发军民械斗。黄开基马不停蹄,立即赶去调解劝导。对冥顽不化者,果断拘捕,制止了械斗事件的发生。之后,黄开基会同有关人等,在水沙连之触口地方,成功歼灭了县内陈勇、黄马于等两股土匪。彰化的社会治安,一下就好转了。黄开基的声名一时大振,百姓无不敬仰之至。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黄开基离开彰化县,升任“代理鹿港同知”。走后不久,彰化县发生了械斗,事态越来越严重,波及范围也越来越大,已毁村庄多达500余处。台湾总兵和道台紧急商议,认为“非黄丞莫救之厄”。于是,又命黄开基兼任彰化知县。黄开基火速回到彰化,深入*最严重的地方,理喻参加械斗之人。大家既感念黄开基的恩德,又惧怕其威严,无不痛哭流涕,跪地认错。最后,黄开基严惩了首恶,并对受灾百姓逐一进行安抚救济。5天过后,械斗事件全部处置妥当。黄开基在台湾彰化县的威信、声望之高,可见一斑。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因“剿办逆匪”有功,朝廷赐黄开基花翎,特补台防同知,调署淡水。
清咸丰元年(1851年),黄开基升任台湾府知府,不久加道台衔。
因积劳成疾,患“吐血病”,黄开基辞官还乡。临行时两袖清风,台湾百姓联名签字,赠送他“万民黄龙盖伞”,以表崇敬之情。
咸丰六年(1856年),黄开基病故于五间。墓葬重庆永川市(县)五间镇(乡)盘龙桥。噩耗传到台湾,彰化、鹿港、淡水三地人民,自发为其立碑纪念,尊称为“台湾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