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5: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4:12
真不明白,那么多的人治病也爱“赶时髦”,不管大小的病,都爱挂吊瓶输冷水!这更迎合了目前医改的形势,药品零利润后,西医诊所将会见病人就输水!不然就无利可赚。请谈谈输水疗法的好处和坏处有哪些? 很多人认为治病打针输液,作用快,疗效好,因此,不管病情轻重或大小,一看病就要求打针,其实,打针输液也有不少缺点,此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引起网友们的热烈讨论。l、容易引起不良反应:注射给药过敏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口服给药,毒性反应也远比口服为高,如氨茶碱口服时很少发生中毒,而注射有时可有生命危险;如将空气注入血管,可造成空气栓塞,也有生命危险;输液有时会发生输液反应,病人也较痛苦。2、容易引起感染:打针要求严格消毒针具、注射部他的皮肤,稍有疏乎,消毒不严就可能发生针眼处感染或深部感染,甚至造成败血症。3、许多药物有刺激性。注射后局部会疼痛,如青霉素G盐、氨茶碱、维生素B12等。注射给药有一些缺点,滥用针剂会给病人带来一定危害,因此要注意掌握注射给药的适应症。通常认为,病情严重、需急救处理的病人;因恶心、呕吐、消化道梗阻、口服药物有困难的病人;使用必须注射才能生效的药物,如链霉素、胰岛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才采用注射给药的方法。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即使是得了普通的感冒、发烧、腹泻也要求医生输液,认为这样可以让病情迅速好转。殊不知,不适当的输液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误区一:很多患者常说,输液能提高身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病就好得快。现在多数患者到医院看病,都主动要求医生给自己输液,认为只有输液才能使病好得快。这是缺乏医学常识所致,也是大多数人存在的误区。 走出误区:滥输液的危害相当大,一般情况下,可服药或肌肉注射治疗。 不可否认,静脉输液的方法减少了胃酸对药物的破坏,效果比较直接,特别是对那些患有胃病和伴随高烧的患者。但是,输液也并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液到病除,相反,输液的方式比口服药物有更大风险。因为输液要求无菌操作,特别是静脉输液,环境必须清洁,否则大气内的细菌、致病微生物会对穿刺部位和输入的液体造成污染,引起患者不良反应。对于有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及老年人,不适当的输液甚至会造成生命危险。因此,如果不是十分必要输液的话,可以用肌肉注射或服药来治疗。 误区二:大多数人认为,输液效果好,无论大病小病都选择输液。 走出误区:不合理静脉输液很危险,能吃药尽量不打针,能打针尽量不输液。 有些人把输液当成了救命的法宝,认为输液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无论是大病还是小病都要求医生给其输液。其实,治疗像感冒这类疾病,一般是不需要静脉输液的。我们认为,对付普通的病毒*冒发烧,最好的办法是多休息、大量喝水、补充维生素C。当然,你也可以遵医嘱口服抗感冒药物,缓解感冒症状。口服药物与输液相比有方便、安全、经济的优点。但如果感冒者症状较重,如高热不退、食欲极差、频繁呕吐、继发细菌感染(如肺炎等),就应由专科医生诊断,看是否需要输液。 静脉输液对药物的纯度要求也非常高,如果药物中有杂质,随着吊针直接进入血管,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样非但没能治病,还会产生副作用,甚至造成过敏性休克,如果抢救不及时,人在几分钟之内就会丧失生命。另外,一些补液中本身就带有容易引起发烧的物质。 因此,能吃药尽量不打针,能打针尽量不输液,尤其不要轻易输抗菌素和激素。 误区三:常有人讲,每年输液两次可以防脑血栓 现在,定期给脑血管病患者输一些活血化瘀、抗氧化、抗自由基、降低血液粘稠度、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已经成为许多医院的惯例和患者心目中的“仙丹”,认为输了液就能防止脑血栓,即便是血栓已经形成了,也能使其化解。很多老年人听说输液可以防脑血栓,都到医院要求输液。连有些医生都奇怪,为什么我们开的这些药老年人不信,却偏要相信传言呢。经常有老人去医院要求输液并且说,“输液好啊,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走出误区:遵医嘱吃降压药平稳降压、控制血压,才是预防脑血栓的最好办法 事实上,输进的药液随着身体的新陈代谢,药物的作用会很快消失,并不可能长期有效。所谓每年春秋两次输液可以防脑血栓是没有道理的。 医学研究表明:脑血栓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血粘度增高、颅内或颅外动脉粥样硬化,使血腔狭窄,血栓形成、栓塞或造成出血。脑血栓往往伴有高血压,而长期的高血压也易导致脑血管意外,使小动脉硬化,易于破裂出血或痉挛,导致脑溢血。因此,脑血栓的防治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靠输液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需提醒的是,在必须输液治疗的情况下,您应该去正规的医院,在合格的环境下、正确的操作下进行输液。即使是医生要求输液,您也要问个明白。尤其当要给您输抗生素或激素时,更要问清楚为什么,以防滥输液给您带来没有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