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07 18: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4 19:43
曲艺表演双簧最早得名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这种表演形式由两位演员共同完成,一人通过形体动作表达,另一人则负责声音的说唱,两者紧密结合,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说唱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嗓音和响亮的声音。表演者则不发出声音,仅通过张嘴模仿口型,其作用类似于“伴舞”。双簧的创始人是清末的硬书(自弹自唱)艺人黄辅臣,他出身于子弟八角鼓票友。关于他由硬书转向双簧表演的原因,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他在晚年嗓音失声后,开始与另一人合作表演,一人弹唱,一人模拟表演。另一种说法是,黄辅臣是咸丰、同治时期的评书艺人,擅长模仿人物语言、鸟兽声音和各种地方口音,他边学边表演,后来改为一人说学,一人表演。这两种说法都有文字记载,但来源和依据不详。黄辅臣一生演出过上百个段子,其中最擅长的是《山东斗法》、《连环套》、《后门窟窿》、《报菜名》、《三近视》、《老来难》、《学四省话》和《猪八戒拱地》等。新中国成立后,挖掘出的“双簧”传统曲目包括《如此照相》和《新学房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