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学习总结与心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05:09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4:13
这个假期是从7月16日正式放假的,这之前都在玩,与小学的同学聚会,回忆小学时的快乐时光,直到13号报道。
报道后学校留了不少的作业,这也让我的假期变得更充实了,于是我每天的假期生活就又多了一项任务——写作业。我总是喜欢把一项事作完了再做另一件事,于是我利用20天将作业全部写完了,剩下的时间,我就用来复习和预习,为初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每天半小时的锻炼让的体格增强了很多,剪报让我了解到了更多的新闻,每天的早读也让我的口语流利了很多,帮父母做家务也让我体会到了他们的辛苦,在社区的劳动也让我明白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每天和妹妹在街头卖笔,让我们体会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辛苦,让我们知道了如果不好好学习,没有高人一等的才能,将来以后会承受多么多的苦。
回首过去,心中无限感慨,展望未来,相信依旧灿烂。学习中的收获,生活中的点滴,思想上的感悟,使我成长。明天的我,吸取教训,不再让自己陷入过去错误的泥潭中。我将启航扬帆,驶向我理想的目标。我也不再感到迷茫了,而过多的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让我以崭新的自我,更强的自我,去迎接新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吧!
自己改一改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4:14
学数学课前是否需要预习?这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有的老师认为 数学学习没有必要预习。因为预习使学生提前知道了教学内容,了解了解题方法,知道了结论的推导过程,使课堂失去了悬念和新奇,会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而有的老师则认为预习很有必要。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究竟 数学课前需要预习吗?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开展课前预习存在着以下好处:
1、开展课前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预习时,会对第二天要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在教师讲解时,他会回忆预习中了解到的程序,自己在预习时没有理解的知识,会成为学生关注的部分,而专心听讲,主动而又重点地学习,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开展课前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常常有一些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吸收。但是有的学生会因为前面的知识还没有完全理解再学习后面的知识,感觉难度很大,而逐渐失去信心。要求课前预习以后,这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理解,初步掌握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一些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就会积极参与课堂上的讨论、提问,对学习与自己便有了信心。长期坚持,自然不再觉得数学难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3、 开展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时,最初是为了完成书后的练习而看书。当学生无法解决练习时,他会认真看例题,对例题与习题进行比较,思考解决例题需要的新旧知识,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恰当的方法来理解和分析知识。长期经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会在预习中逐渐掌握自学方法,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学会举一反三。形成知识的构架和网络,为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逐渐主动高效的学习新知识。
但是,通过平时课堂上有的学生的表现,我感到要求学生进行数学课前预习,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对于学生来说,语文的预习是查字典,分段,写段意等。数学的课前预习,由于 学生 接触, 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和预习的兴趣。如果教师没有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学生会从练习出发,看看自己是都会做。会了就不再看书,不会再看例题。对教材中要求学生思考的问题自然是能不想就不想。也就出现了 在课堂作业上出现的格式。(尽管计算讲求多样化,但是也要选择简单有效的方法。)为此,我将数学课前预习的方法总结为“读”(读教材)——“思”(思考例题的思考过程,解题方法,为什么这样解?这部分知识运用到我们学过那些知识?教材中的有些问题盖如何回答?还可以怎样想?)——“练”(完成书上相关的“试一试”、“练一练”对自己的预习进行检验)。这些步骤中“思”是关键。
2、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重新设计教学程序。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初步掌握了教材中例题的程序。如果教师还按照教材中的先例题再“试一试”“练一练”,学生就会对教师的教学失去兴趣,有“我已经会了”的想法,注意力自然不再集中。对教师重点讲解的内容不再注意, 完成练习时就会出现方法原始,不知道作业格式的现象。
3、课前预习的内容要有所选择。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进行课前预习的。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不要求学生预习。因为学生常会因为时间或习惯原因,不注重预习内容的过程,直接参看课本里的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课堂上进行活动时,他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最后的结论,不再关注面积的推导过程。使活动过程失去实际意义。这不利于学生的实践探索和思考等的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而且,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某些知识点理解错误,产生误解。对知识的误解,比较多的人都会有着“先入为主”的想法。到了上课时,老师却告诉他,他一直所认定的结论是错的。虽然结论是有根有据的,但刚开始,一般的学生在潜意识里是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的。虽然后来他不得不改正想法,但第一印象是比较深刻的。
纵观课前预习的实验,利弊都有,这就需要 我们根据自己际情况及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选择,以收到最好的效果。
———逝佉の泪、耐
2010、8、6.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4:14
你可以从语数外三门分别分析比如从写假期作业的一些心得或者从自己对一些学科的认识写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4:13
这个假期是从7月16日正式放假的,这之前都在玩,与小学的同学聚会,回忆小学时的快乐时光,直到13号报道。
报道后学校留了不少的作业,这也让我的假期变得更充实了,于是我每天的假期生活就又多了一项任务——写作业。我总是喜欢把一项事作完了再做另一件事,于是我利用20天将作业全部写完了,剩下的时间,我就用来复习和预习,为初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每天半小时的锻炼让的体格增强了很多,剪报让我了解到了更多的新闻,每天的早读也让我的口语流利了很多,帮父母做家务也让我体会到了他们的辛苦,在社区的劳动也让我明白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每天和妹妹在街头卖笔,让我们体会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辛苦,让我们知道了如果不好好学习,没有高人一等的才能,将来以后会承受多么多的苦。
回首过去,心中无限感慨,展望未来,相信依旧灿烂。学习中的收获,生活中的点滴,思想上的感悟,使我成长。明天的我,吸取教训,不再让自己陷入过去错误的泥潭中。我将启航扬帆,驶向我理想的目标。我也不再感到迷茫了,而过多的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让我以崭新的自我,更强的自我,去迎接新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吧!
自己改一改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4:14
学数学课前是否需要预习?这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有的老师认为 数学学习没有必要预习。因为预习使学生提前知道了教学内容,了解了解题方法,知道了结论的推导过程,使课堂失去了悬念和新奇,会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而有的老师则认为预习很有必要。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究竟 数学课前需要预习吗?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开展课前预习存在着以下好处:
1、开展课前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预习时,会对第二天要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在教师讲解时,他会回忆预习中了解到的程序,自己在预习时没有理解的知识,会成为学生关注的部分,而专心听讲,主动而又重点地学习,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开展课前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常常有一些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吸收。但是有的学生会因为前面的知识还没有完全理解再学习后面的知识,感觉难度很大,而逐渐失去信心。要求课前预习以后,这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理解,初步掌握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一些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就会积极参与课堂上的讨论、提问,对学习与自己便有了信心。长期坚持,自然不再觉得数学难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3、 开展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时,最初是为了完成书后的练习而看书。当学生无法解决练习时,他会认真看例题,对例题与习题进行比较,思考解决例题需要的新旧知识,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恰当的方法来理解和分析知识。长期经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会在预习中逐渐掌握自学方法,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学会举一反三。形成知识的构架和网络,为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逐渐主动高效的学习新知识。
但是,通过平时课堂上有的学生的表现,我感到要求学生进行数学课前预习,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对于学生来说,语文的预习是查字典,分段,写段意等。数学的课前预习,由于 学生 接触, 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和预习的兴趣。如果教师没有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学生会从练习出发,看看自己是都会做。会了就不再看书,不会再看例题。对教材中要求学生思考的问题自然是能不想就不想。也就出现了 在课堂作业上出现的格式。(尽管计算讲求多样化,但是也要选择简单有效的方法。)为此,我将数学课前预习的方法总结为“读”(读教材)——“思”(思考例题的思考过程,解题方法,为什么这样解?这部分知识运用到我们学过那些知识?教材中的有些问题盖如何回答?还可以怎样想?)——“练”(完成书上相关的“试一试”、“练一练”对自己的预习进行检验)。这些步骤中“思”是关键。
2、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重新设计教学程序。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初步掌握了教材中例题的程序。如果教师还按照教材中的先例题再“试一试”“练一练”,学生就会对教师的教学失去兴趣,有“我已经会了”的想法,注意力自然不再集中。对教师重点讲解的内容不再注意, 完成练习时就会出现方法原始,不知道作业格式的现象。
3、课前预习的内容要有所选择。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进行课前预习的。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不要求学生预习。因为学生常会因为时间或习惯原因,不注重预习内容的过程,直接参看课本里的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课堂上进行活动时,他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最后的结论,不再关注面积的推导过程。使活动过程失去实际意义。这不利于学生的实践探索和思考等的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而且,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某些知识点理解错误,产生误解。对知识的误解,比较多的人都会有着“先入为主”的想法。到了上课时,老师却告诉他,他一直所认定的结论是错的。虽然结论是有根有据的,但刚开始,一般的学生在潜意识里是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的。虽然后来他不得不改正想法,但第一印象是比较深刻的。
纵观课前预习的实验,利弊都有,这就需要 我们根据自己际情况及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选择,以收到最好的效果。
———逝佉の泪、耐
2010、8、6.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4:14
你可以从语数外三门分别分析比如从写假期作业的一些心得或者从自己对一些学科的认识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