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3 22: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1 23:37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宋代·吴文英《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 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译文
雨后,漫天的愁云被风吹散,明月露出姣好的月容,就像嫦娥刚刚沐浴梳洗般。尽管街上车水马龙,来往着体态轻盈的佳人,却没有扬起半点尘埃,因为雨后的路面润泽酥软不起尘土。我如今重游京华旧地,当日赏灯的情事依稀在心。难忘她的柔情似水,我的思绪如流水般难以止息。独自回到小楼里,薰香拥被独自睡去,进入温馨的春梦,梦里恍惚听到笙歌乐音。
此词写灯节之事,但词人并未由正面起笔描绘灯市盛况,而是以试灯夜的景象作陪衬,用怅惘的笔调抒发自己逢佳节而倍觉神伤的落寞情怀,虽只寥寥数语,却写得纡徐顿挫,舒卷自如,从而委婉地道出内心的万千感慨。
上片“卷尽”两句,写试灯日遇雨,而入夜雨收云散,天青月朗;以月宫仙女“素娥”代指月亮,即以“新梳洗”形况月色明净,比拟浑成,三字兼带出“雨后”之意。这是写天上。“暗尘”两句写地上,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日夜》)和韩愈“天街小雨润如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句,又有所变化、增益,切合都城灯夜雨后的光景。《武林旧事》卷二“元夕”又载姜白石诗云:“南陌东城尽舞儿,画金刺乡满罗衣。也知爱惜春游夜,舞落银蟾不肯归。”形象地刻画了天街月夜的歌舞场面。
上片并未用雨字、灯字、人字,读后便觉灯月交辉,地润绝尘,舞儿歌女,结队而至,赏灯士女,往来不断,显示出吴文英在语言上的精深功力和鲜明特点,比如爱用代字,用“素娥”代月亮,再如善于点代前人诗句等等。
谭献说此词“起稍平”,这是由于上片只是客观地描述场景;下片才是密切结合自己的回忆、联想,抒发感情,借此反映出不平静亦即“拗怒”的心理状态。“辇路”两句,写词人故地重游,沉入回忆之中。“重来”,说明词人对眼前的景象亦曾相识,从而引起联想,又以“仿佛”两字形容触景恋旧的心境。赏灯那时自己春衫年少,意气风发,记得也是同样的夜晚,月色灯光,交相辉映,箫鼓舞队,绵连数里。这一句隐隐含有物是人非之感慨,景物依旧,可是作者的心情已由欢喜变为落寞。
末尾三句,写往事如烟、柔情似水;月与灯依旧在,伊人无觅处,自己一往情深的凄凉心事,无人倾诉。“情如水”二句也显示出吴文英语言精警的特点。
吴文英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长驱入,歌台舞榭,风卷落花愁。 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 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 红板桥空,溅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 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 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