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2 03:0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06:26
我感觉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语言」和「文字」的区别。维基百科里的「中文」实际上指的是「语言」(即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简体、新马简体、台湾正体、香港繁体」等是书写这一语言的「文字」。事实上这几个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字标准,并且某些方面用词差异较大,所以分出这么多类「文字」书写是理所应当。
而像题主所说的「东北话版、京片儿版、江浙沪版、四川版」等,这些已经是属于「语言」范畴了。特别是像「江浙沪版」——实际上就是吴语——或者粤语、闽语、客家话等,和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无法互通的,就必须并列地增加粤语维基、闽语维基、客家语维基等了。理论上根据中文维基的处理方法,其他方言维基里其实也应该有不同的文字版本的。拿粤语举例,起码*、香港、澳门、新马这四地都有许多常驻粤语使用者吧,而且*新马用简体,香港澳门用繁体,四地的用词也有所不同,怎么说都应该下分至少四种文字版本。然而实际上,目前粤语维基所使用的文字始终只有繁体,这让我这个*粤语使用者也颇有微词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06:26
*标准的现代汉语普通话,台湾标准的国语,新马标准的华语,等等,这些不同分支,在语音、语法上高度一致,在常用词汇上也非常接近,正如*人跟台湾人的口语交流可以做到99%无碍,因此自然可以视为现代汉语的通语,合称现代标准汉语。在都使用现代标准汉语的前提下,*、香港、澳门、台湾和海外华人(以及掌握现代汉语通语的外国人)都可以阅读和编辑中文维基百科。
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能出现,*用户编辑的内容,港台用户阅读时不认识部分文字或不理解部分用词的情况;反之亦如是。而且,即便是可以无障碍阅读繁体中文的用户——比如我——也可能更习惯、或更愿意阅读简体;反之亦如是。为此,中文维基百科投入了大量精力在文字的简繁转换上。
维基百科跟百度百科不同,并没有官方组织。维基官方只提供最基本的技术支持,而并不指导中文维基百科的工作。比如说繁简转换,并不是维基官方的意思,也不是中文维基官方的意思——因为根本没有中文维基官方这么一个东西——而是中文维基用户自己参与讨论,不断地协商、坚持和妥协才得到的。包括技术实现,也是用户自己完成的。所以,在一开始,繁简转换只有繁简两个版本。而如上面的那个例子所说,台湾跟香港虽然都使用繁体字,但部分用字不同(香菸——香烟),许多用词也不同,因此变成了*、港澳、台湾三个版本。马新用户人数较少,因此较晚才出现了马新简体。港澳用字本来非常一致,后来在教皇方济各的本名上出现差异(香港:伯格里奥;澳门:贝戈格里奥),因此又分为香港繁体和澳门繁体。以上这些变化,都是维基用户自己提出、然后社群共同讨论得出的结果,也是通过实践而得出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