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带高或带吴或带鹏要积极向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1:5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8:20
万里鹏程: 比喻前程远大。
万里鹏翼: 比喻前程远大。
鹏抟鹢退: 喻指宦海的浮沉,仕途的进退。
鹏霄万里: 比喻前程远大。
鹏游蝶梦: 指变幻夸诞之谈。
凤翥鹏翔: 形容奋发有为。
鹏程万里: 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喘月吴牛 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惧其类似者
抉目吴门 抉:剔出;目:眼睛。指忠臣被谗诛杀
楚尾吴头 古豫章一带位于楚地下游,吴地上游,如首尾相衔接,故称“楚尾吴头”。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地方。
蜀锦吴绫 蜀锦:四川生产的彩锦;吴绫:绫的一种,最初出于吴郡。泛指各种精美的丝织品。
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吴楚:泛指长江中下游。原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远越觉得天下垂,除见苍天之外,空无所有。现也比喻一无所见。
吴牛喘月 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吴越同舟 吴越:指吴国人和越国人。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吴头楚尾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吴下阿蒙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吴市吹箫 吴:古国名。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在市上吹箫乞食。比喻在街头行乞。
楚水吴山 楚地的水,吴地的山。指古时吴、楚两国所属地域。后用以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楚舞吴歌 泛指江南的轻歌曼舞。
宋画吴冶 用以作为精巧神妙之物的代称。
吴带当风 唐画家吴道子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因以“吴带当风”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
吴市之箫 见“吴市吹箫”。
悬首吴阙 犹言悬门抉目。
高才大德 高才:有杰出的才能。大德:有极高尚的品德。才能和品德都很好。
高才大学 高才:才能杰出。大学:学识渊博。才能高超,学识渊博。亦作“高才博学”、“高才硕学”。
高才疾足 形容人才能出众,行动快。同“高才捷足”。
出处:宋·陈杰《金石客》诗:“高才疾足长叹息,御卿无权挽无力。”
高才捷足 才:才能;捷:迅速,快捷。形容人才能出众,行动快。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7回:“有力量者十二首都做也可;不能的作一首也可。高才捷足者为尊。”
高才绝学 ①犹言才学高超。②指才学高超的人。
出处:宋·苏轼《续欧阳子〈朋党论〉》:“唐柳宗元、刘禹锡使不陷叔文之党,其高才绝学,亦足以为唐名臣矣。”
高才远识 才能高超,见识深远。
出处:《三国志·魏志·和洽传》“清醇有鉴识”裴松之注引三国·魏·周斐《汝南先贤传》:“召陵谢子微,高才远识。”
高才卓识 才能高超,见识深远。同“高才远识”。
出处:《隋唐演义》第七六回:“[上官昭容]果是高才卓识,即沈宋二人,尚且服其公明,何况臣等。”
高材捷足 高材:才能高;捷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高唱入云 原形容歌声嘹亮,直上云霄,后也形容一种论调或消息社会上传说很盛。
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后宫齐首高唱,声入云霄。”
高车驷马 四匹马驾驶的、车盖很高的车。旧时形容*显贵的阔绰。
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范睢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
高城深池 池:护城河。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形容防卫坚固。
出处:汉·鼌错《论贵粟疏》:“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史记·礼书一》:“故坚革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
高出一筹 筹:筹码。比别人高出一个筹码。指比别人高明一些。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孙文慨然道:‘公系我国的*家,一切设施,比文等高出一筹,文亦不必参议。’”
高蹈远举 意为隐居避世。
出处:宋·王琳《野客丛书·穆生邹阳》:“穆生高蹈远举,意盖有在,逆知异日必不能免,非知几畴克尔哉。”
高遏行云 形容歌声高亢嘹亮。
出处:宋·晏殊《山亭柳》词:“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高而不危 身居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
高飞远遁 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同“高飞远走”。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辞院》:“事不宜迟,趁早高飞远遁,不要连累别人。”
高飞远集 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
出处:语出战国·楚·屈原《九章·惜诵》:“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女何之?”汉·东方朔《七谏·怨世》:“欲高飞而远集兮,恐离罔而灭败。”
高飞远举 举:飞、去。飞得又高又远。比喻前程广大。
出处:汉·刘向《说苑·八·尊贤·十三节》:“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者六翮也。”
高飞远翔 飞得既高有远。比喻前程远大。
出处:汉·刘向《说苑·尊贤》:“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对者六翮也。”
高飞远走 形容离开某地,逃避到远处去。
出处:《后汉书·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高风劲节 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操。同“高风峻节”。
出处:明·邵璨《香囊记·潜回》:“那饮药谯玄,纳肝弘演,高风劲节真堪羡,沧溟波浪能几枯,岁寒松柏何曾变。”
高风峻节 高风:纯洁清高的风格;峻节:坚定不移的节操。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操。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高风亮节 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高凤自秽 东汉高凤,字文通,执志不仕,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巫家,不应为吏,又诈与寡嫂讼田,遂不仕。后用为自诬之典。
高歌猛进 高声歌唱,勇猛前进。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乐观精神。
出处:《解放日报》1996.6.13:“我国广告业高歌猛进。”
高顾遐视 向高远处看。意谓志向高远,傲视流俗。
出处:明·方孝孺《答俞敬德书》:“某鄙朴戆讷,言行不能及古人,器识不足以达时务,然守愚,孑然莫与,徒望望然高顾遐视而不合于时,此固流俗之所笑且讪,士君子之所不敢自是者也。”
高冠博带 冠:帽子;博:大;带:衣带。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束。也比喻穿着礼服。
出处:《墨子·公孟》:“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
高见远识 指见识高远。
出处: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圣人高见远识,固不可以小智测度也。”
高节清风 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
出处:明·孙明儒《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高节清风今已矣,英雄须识时宜。”
高居深拱 指高居帝位,垂拱而治。
出处:《新唐书·张玄素传》:“若上贤右能,使百司善职,则高居深拱,畴敢犯之?”
高举深藏 指避世隐居。
高举远蹈 举:起飞;蹈:踩上。指远离官场,隐居起来。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五柳先生上》:“唯其高举远蹈,不受世纷,而至于躬耕乞食,其忠义亦足见矣。”
巴高望上 指与社会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别说是鸳鸯,凭他是谁,那一个不想巴高望上、不想出头的?”
才高八斗 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才高七步 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才高气清 指才能高超而气质清峻。
出处:唐·韩愈《与孟东野书》:“足下才高气清,行古道,处今世,无田而衣食,事亲左右无违,足下用心勤矣。”
才高识远 才能超众,见识深远。
出处:宋·强至《祠部集·送王宾玉》:“志节慷慨忠义俱,才高识远器有余。”
才高行厚 厚:不可轻薄,端谨。指才能高,品德端谨。
出处:汉·王充《论衡·命禄》:“或时才高行厚,命恶,废而不进;知寡德薄,命善兴而超迈。”
才高行洁 才智高超,操行纯洁。
出处:汉·王充《论衡·逢遇》“才高行洁,不可保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必卑贱。”
才高意广 才学高的人,抱着奢望,难以成事。
出处: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大抵才高意广,如孔北海之徒。”
才高运蹇 蹇:不顺利。才学很高,但命运不好,无法施展才华。含怀才不遇之意。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三十一卷:“司马貌虽然出言无忌,但此人因才高运蹇,抑郁不平,致有此论。”
材高知深 材:通“才”。知:通“智”。才能出众,智慧高超。
出处:汉·王充《论衡·程材》:“今世之将,材高知深,通达众凡,举纲持领,事无不定。”
乘高决水 凭借地势居高临下,决口放水。比喻费力小,收效大。
出处:宋·司马光《言为治所先上殿札子》:“陛下诚能行此二者……后日之政,如顺风吹毛,乘高决水,可以不劳而成功者。”
弛高骛远 犹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合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但其构思落笔之初,未免弛高骛远。”
驰高鹜远 犹言好高骛远。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但其构思落笔之初,未免驰高鹜远。”
处高临深 处高:处在显贵重要地位。临深:如临深渊。处在显贵之位,好比面临深渊。旧时指官职高了常有危险性。
出处:汉·扬雄《酒箴》:“处高临深,动常近危。”
戴高帽儿 吹捧、恭维别人。同“戴高帽子”。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那姑娘道:我这个人虽是个多事的人,但是凡那下坡走马、顺风使船,以至买好名儿、戴高帽儿的那些营生我都不会作。”
戴高帽子 吹捧、恭维别人。
出处:《北史·儒林传下·熊安生》:“道晖好着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仰头举肘,拜于屐上,自言学士比三公。”
德高望重 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处:《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登高必赋 古代指大夫必须具备的九种才能之一。指登高见广,能赋诗述其感受。
出处:《韩诗外传》卷七:“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
登高履危 比喻诚惶诚恐。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登高临下,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无忘玄伏,能存之此,其德不亏。”
登高能赋 赋:写作。登得高,看得远,能够描绘形状,铺陈事势。指国家的有用人才。
出处:《诗经·鄘风·定之方中》:“终然允臧。”毛亨传:“升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登高去梯 攀登到高处后把梯子拿掉。表示已无退路。
出处:《孙子·九地》:“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
登高望远 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出处:《荀子·劝学》:“我尝跂高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吕氏春秋·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
登高一呼 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一省之内,惟彼独尊,自然是登高一呼,众山响应。”
登高自卑 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
出处:《礼记·中庸》:“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道高德重 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出处:艾芜《回家》:“水元伯伯打发人来叫丁永森到他家去坐,丁永森知道定是讲这件不愉快的事情的,但因为水元伯伯是这村里道高德重的人,没法子违反他的命令,就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道高魔重 形容法力高强。
出处:陶牧《七夕和儆庐仍用征字韵》:“道高魔重文驱疟,海涸桑枯路未平。”
道高望重 犹言德高望重。
出处:郑观应《与青城山人书》:“道高望重之人……一心一德,力行公天下之制,主张大同,联合世界异同之民族,组织全球统一之*。其所持之政纲,必以道德为本。”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原意是宗教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的困难。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回:“道高一尺魔高丈,性乱情昏错认家。可恨法身无坐位,当时行动念头差。”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益:更加;势:权势。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出处:《史记·日者列传》:“道高易安,势高益危。居赫赫之势,失身且有日矣。”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 风高:风非常大。月黑:指黑夜。趁风大放火,趁黑夜杀人。形容盗匪趁机作案的行径。
出处:元·元怀《拊掌录》:“欧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一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
出处:明·李贽《与梅衡湘书》:“‘佛高一尺,魔高一丈。’昔人此言,只要人知有佛即有魔,如形之有影,声之有响,必然不相离者。”
格高意远 指文章的格调高雅,含意深远。
出处:宋·王禹偁《送丁谓序》:“去年得富春生孙何文数十篇,格高意远,大得六经旨趣。”
功高不赏 功:功勋,功业。赏:赏赐。功劳极大,无法赏赐。形容功劳之大。
功高盖世 功劳极大,当代没人能比。
出处:唐浩明《曾国藩》二部二章:“小人在江湖上,到处听说将军功高盖世。”
功高望重 望:名望,声望。指功劳大而名望高。
出处:明·孙梅锡《琴心记·相如受世》:“将军不必怨怅,你功高望重,不久自明。”
功高震主 功:功劳,功勋;震:震动、威震;主:君主。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有疑虑。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好高骛远 好:喜欢;骛:追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出处:《宋史·道学传一·程灏传》:“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好高鹜远 指不自量力,不愿实际去处理事情。
脚高步低 形容脚步不稳,歪歪倒倒。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三人躲在芦苇丛中,望后面时,那火把渐近,三人心里越慌,脚高步低,在芦苇里撞。”
居高临下 居:站在,处于;临:面对。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登高临下,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无忘玄伏。”
局高蹐厚 本指蜷曲不敢伸展。后常指小心谨慎,惶惧不安。同“局高天,蹐厚地”。
跼高蹐厚 本指蜷曲不敢伸展。后常指小心谨慎,惶惧不安。同“局高天,蹐厚地”。
跼高天,蹐厚地 本指蜷曲不敢伸展。后常指小心谨慎,惶惧不安。
出处:语出《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陆德明释文:“局本又作跼。”
据高临下 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指凭仗优势地位足以控制别人。
出处:清·郑观应《盛世危言·边防一》:“盖有土垒,则据高临下,敌必不克骤攻。”
略高一筹 筹:筹码,记数用具。略微超过一个码。形容双方比较,稍强一些。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小生所以忝出君上者,以起处数语,略高一筹耳。”
论高寡合 言论高超,投合者少。
北窗高卧 比喻悠闲自得。
出处:晋·陶渊明《与子俨等书》:“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宋·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有别、归来意。”
步步高升 步步:表示距离很短;高升:往上升。指职位不断上升。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8回:“并且事成之后,大人步步高升,扶摇直上,还望大人栽培呢!”
才望高雅 形容人富有才学,享有很高的声望,不同流俗。
出处:《旧唐书·陆象先传》:“陆景初才望高雅,非常所及。”
长戟高门 门庭高大,门内列戟。形容旧时显贵人家的威仪。
出处:唐·张鷟《游仙窟》:“鸣钟食鼎,积代衣缨;长戟高门,因循礼乐。”
错落高下 犹言长短高低。
出处:宋·叶适《文林郎前秘书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铭》:“已而耳改目化,气竦神涌,古今事物,错落高下,不以涯量。”
东山高卧 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出处:《晋书·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
笃论高言 确切高明的言论。
出处:清·王悔生《祭海峰先生文》:“笃论高言,谆谆训诫,沃我心灵,开我眉瞆。”
放言高论 指毫无顾忌地大发议论。
出处:宋·苏轼《荀卿论》:“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
福星高照 形容人很幸运,有福气。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管保你这一瞧,就抵得个福星高照。”
故作高深 本来并不高深,故意装出高深的样子。多指文章故意用些艰深词语,掩饰内容的浅薄。
鬼瞰高明 指鬼神窥望显达富贵人家,将祸害其满盈之志。同“鬼瞰其室”。
出处:《隋书·裴肃传》:“窃见高熲以天挺良才,元勋佐命,陛下光宠,亦已优隆。但鬼瞰高明,世疵俊异,侧目求其长短者,岂可胜道哉!”
贵贱高下 指人的社会地位高低不同。
好戴高帽 比喻喜欢别人吹捧,喜欢听奉承讨好的话语。
厚禄* 禄:俸禄。泛指职位高,待遇优。
出处:《荀子·议兵》:“是高爵丰禄之所加也,荣孰大焉。”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闳言高论 指博大高远的议论。
出处:宋·欧阳修《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故其间钜人硕德闳言高论流铄前后者,恃其所载之在文也。”
讳莫高深 隐瞒得很紧,不让别人知道。
火伞高张 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酪烈;张:展开。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出处: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诗:“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吉星高照 吉星:指福、禄、寿三星。吉祥之星高高照临。
出处:陈残云《热带惊涛录》:“那是他在香港当学徒时刺上的,带有'吉星高照'之意。”
俭腹高谈 俭腹:腹中空空,比喻知识匮乏。腹中知识匮乏,却喜欢高谈阔论。
蹇视高步 犹言昂首阔步。
出处: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夫中国之立于亚洲也,文明先进,四邻莫之与伦,蹇视高步,因益为特别之发达;及今日虽凋苓,而犹与西欧对立,此其幸也。”
建瓴高屋 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同“高屋建瓴”。
亢音高唱 亢:喉咙。放开喉咙,高声歌唱。
出处:汉·傅毅《舞赋》:“动朱唇,纡清扬,亢音高唱,为乐之方。”
空腹高心 腹内空虚而目空一切。形容并无真才实学。
出处:鲁迅《坟·论“*!”》:“至于大姓,实不过承祖宗余荫,以旧业骄人,空腹高心,当然使人不耐。”
阔步高谈 阔步:迈大步。潇洒地迈着大步,随意地高声交谈。比喻言行不受束缚。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号曰《皇览》”裴松之注引《魏书·曹丕》:“乃弘三章之教,恺悌之化,欲使曩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
阔论高谈 阔:广阔;高:高深。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出处:唐·吕岩《徽宗斋会》:“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林下高风 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同“林下风气”。
另谋高就 指另找一份职业,意即辞去原职。
另请高明 另外请一个较高明的人,意即不想受委托或聘请。
流水高山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明镜高悬 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人心胆。比喻*判案公正廉明。
出处:《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
莫测高深 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指处世的态度、或说话、文章的内容(多不用在正面,带贬义)。
出处:《汉书·严延年传》:“吏民莫能测其意深浅。”
秦镜高悬 秦镜:相传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知道心的邪正;悬:挂。比喻*判案公正廉明。
出处:《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硋。……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清风高节 比喻人品格纯洁,节操高尚。
文星高照 比喻文运亨通。
郤诜高第 比喻指科举高中,荣登榜首。
出处:晋郤诜举贤良对策试,为天下第一。见《晋书·郤诜传》。
雄辩高谈 辩论充分有力,言词豪放不羁。形容能言善辩。亦作“高谈雄辩”。
半低不高 中等;不高不矮。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我们行户人家,到是养成个半低不高的丫头。”
不知天高地厚 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深。形容骄狂无知。
出处:《庄子·让王》:“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
步步登高 登:升。一步步地升高。多形容仕途顺利,职位不断高升。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三十:“曰:‘步步登高时如何?’师曰:‘云生足下。’”
行远升高 比喻为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出处:《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学富才高 学识渊博,才能高强。
出处:明·朱之瑜《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不能作文,虽学富五车,忠如比干,孝如伯奇、曾参,亦冥冥没没而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8:20
*远瞩,展翅高飞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8:20
万里鹏程: 比喻前程远大。
万里鹏翼: 比喻前程远大。
鹏抟鹢退: 喻指宦海的浮沉,仕途的进退。
鹏霄万里: 比喻前程远大。
鹏游蝶梦: 指变幻夸诞之谈。
凤翥鹏翔: 形容奋发有为。
鹏程万里: 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喘月吴牛 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惧其类似者
抉目吴门 抉:剔出;目:眼睛。指忠臣被谗诛杀
楚尾吴头 古豫章一带位于楚地下游,吴地上游,如首尾相衔接,故称“楚尾吴头”。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地方。
蜀锦吴绫 蜀锦:四川生产的彩锦;吴绫:绫的一种,最初出于吴郡。泛指各种精美的丝织品。
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吴楚:泛指长江中下游。原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远越觉得天下垂,除见苍天之外,空无所有。现也比喻一无所见。
吴牛喘月 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吴越同舟 吴越:指吴国人和越国人。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吴头楚尾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吴下阿蒙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吴市吹箫 吴:古国名。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在市上吹箫乞食。比喻在街头行乞。
楚水吴山 楚地的水,吴地的山。指古时吴、楚两国所属地域。后用以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楚舞吴歌 泛指江南的轻歌曼舞。
宋画吴冶 用以作为精巧神妙之物的代称。
吴带当风 唐画家吴道子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因以“吴带当风”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
吴市之箫 见“吴市吹箫”。
悬首吴阙 犹言悬门抉目。
高才大德 高才:有杰出的才能。大德:有极高尚的品德。才能和品德都很好。
高才大学 高才:才能杰出。大学:学识渊博。才能高超,学识渊博。亦作“高才博学”、“高才硕学”。
高才疾足 形容人才能出众,行动快。同“高才捷足”。
出处:宋·陈杰《金石客》诗:“高才疾足长叹息,御卿无权挽无力。”
高才捷足 才:才能;捷:迅速,快捷。形容人才能出众,行动快。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7回:“有力量者十二首都做也可;不能的作一首也可。高才捷足者为尊。”
高才绝学 ①犹言才学高超。②指才学高超的人。
出处:宋·苏轼《续欧阳子〈朋党论〉》:“唐柳宗元、刘禹锡使不陷叔文之党,其高才绝学,亦足以为唐名臣矣。”
高才远识 才能高超,见识深远。
出处:《三国志·魏志·和洽传》“清醇有鉴识”裴松之注引三国·魏·周斐《汝南先贤传》:“召陵谢子微,高才远识。”
高才卓识 才能高超,见识深远。同“高才远识”。
出处:《隋唐演义》第七六回:“[上官昭容]果是高才卓识,即沈宋二人,尚且服其公明,何况臣等。”
高材捷足 高材:才能高;捷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高唱入云 原形容歌声嘹亮,直上云霄,后也形容一种论调或消息社会上传说很盛。
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后宫齐首高唱,声入云霄。”
高车驷马 四匹马驾驶的、车盖很高的车。旧时形容*显贵的阔绰。
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范睢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
高城深池 池:护城河。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形容防卫坚固。
出处:汉·鼌错《论贵粟疏》:“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史记·礼书一》:“故坚革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
高出一筹 筹:筹码。比别人高出一个筹码。指比别人高明一些。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孙文慨然道:‘公系我国的*家,一切设施,比文等高出一筹,文亦不必参议。’”
高蹈远举 意为隐居避世。
出处:宋·王琳《野客丛书·穆生邹阳》:“穆生高蹈远举,意盖有在,逆知异日必不能免,非知几畴克尔哉。”
高遏行云 形容歌声高亢嘹亮。
出处:宋·晏殊《山亭柳》词:“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高而不危 身居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
高飞远遁 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同“高飞远走”。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辞院》:“事不宜迟,趁早高飞远遁,不要连累别人。”
高飞远集 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
出处:语出战国·楚·屈原《九章·惜诵》:“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女何之?”汉·东方朔《七谏·怨世》:“欲高飞而远集兮,恐离罔而灭败。”
高飞远举 举:飞、去。飞得又高又远。比喻前程广大。
出处:汉·刘向《说苑·八·尊贤·十三节》:“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者六翮也。”
高飞远翔 飞得既高有远。比喻前程远大。
出处:汉·刘向《说苑·尊贤》:“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对者六翮也。”
高飞远走 形容离开某地,逃避到远处去。
出处:《后汉书·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高风劲节 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操。同“高风峻节”。
出处:明·邵璨《香囊记·潜回》:“那饮药谯玄,纳肝弘演,高风劲节真堪羡,沧溟波浪能几枯,岁寒松柏何曾变。”
高风峻节 高风:纯洁清高的风格;峻节:坚定不移的节操。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操。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高风亮节 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高凤自秽 东汉高凤,字文通,执志不仕,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巫家,不应为吏,又诈与寡嫂讼田,遂不仕。后用为自诬之典。
高歌猛进 高声歌唱,勇猛前进。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乐观精神。
出处:《解放日报》1996.6.13:“我国广告业高歌猛进。”
高顾遐视 向高远处看。意谓志向高远,傲视流俗。
出处:明·方孝孺《答俞敬德书》:“某鄙朴戆讷,言行不能及古人,器识不足以达时务,然守愚,孑然莫与,徒望望然高顾遐视而不合于时,此固流俗之所笑且讪,士君子之所不敢自是者也。”
高冠博带 冠:帽子;博:大;带:衣带。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束。也比喻穿着礼服。
出处:《墨子·公孟》:“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
高见远识 指见识高远。
出处: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圣人高见远识,固不可以小智测度也。”
高节清风 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
出处:明·孙明儒《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高节清风今已矣,英雄须识时宜。”
高居深拱 指高居帝位,垂拱而治。
出处:《新唐书·张玄素传》:“若上贤右能,使百司善职,则高居深拱,畴敢犯之?”
高举深藏 指避世隐居。
高举远蹈 举:起飞;蹈:踩上。指远离官场,隐居起来。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五柳先生上》:“唯其高举远蹈,不受世纷,而至于躬耕乞食,其忠义亦足见矣。”
巴高望上 指与社会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别说是鸳鸯,凭他是谁,那一个不想巴高望上、不想出头的?”
才高八斗 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才高七步 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才高气清 指才能高超而气质清峻。
出处:唐·韩愈《与孟东野书》:“足下才高气清,行古道,处今世,无田而衣食,事亲左右无违,足下用心勤矣。”
才高识远 才能超众,见识深远。
出处:宋·强至《祠部集·送王宾玉》:“志节慷慨忠义俱,才高识远器有余。”
才高行厚 厚:不可轻薄,端谨。指才能高,品德端谨。
出处:汉·王充《论衡·命禄》:“或时才高行厚,命恶,废而不进;知寡德薄,命善兴而超迈。”
才高行洁 才智高超,操行纯洁。
出处:汉·王充《论衡·逢遇》“才高行洁,不可保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必卑贱。”
才高意广 才学高的人,抱着奢望,难以成事。
出处: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大抵才高意广,如孔北海之徒。”
才高运蹇 蹇:不顺利。才学很高,但命运不好,无法施展才华。含怀才不遇之意。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三十一卷:“司马貌虽然出言无忌,但此人因才高运蹇,抑郁不平,致有此论。”
材高知深 材:通“才”。知:通“智”。才能出众,智慧高超。
出处:汉·王充《论衡·程材》:“今世之将,材高知深,通达众凡,举纲持领,事无不定。”
乘高决水 凭借地势居高临下,决口放水。比喻费力小,收效大。
出处:宋·司马光《言为治所先上殿札子》:“陛下诚能行此二者……后日之政,如顺风吹毛,乘高决水,可以不劳而成功者。”
弛高骛远 犹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合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但其构思落笔之初,未免弛高骛远。”
驰高鹜远 犹言好高骛远。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但其构思落笔之初,未免驰高鹜远。”
处高临深 处高:处在显贵重要地位。临深:如临深渊。处在显贵之位,好比面临深渊。旧时指官职高了常有危险性。
出处:汉·扬雄《酒箴》:“处高临深,动常近危。”
戴高帽儿 吹捧、恭维别人。同“戴高帽子”。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那姑娘道:我这个人虽是个多事的人,但是凡那下坡走马、顺风使船,以至买好名儿、戴高帽儿的那些营生我都不会作。”
戴高帽子 吹捧、恭维别人。
出处:《北史·儒林传下·熊安生》:“道晖好着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仰头举肘,拜于屐上,自言学士比三公。”
德高望重 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处:《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登高必赋 古代指大夫必须具备的九种才能之一。指登高见广,能赋诗述其感受。
出处:《韩诗外传》卷七:“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
登高履危 比喻诚惶诚恐。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登高临下,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无忘玄伏,能存之此,其德不亏。”
登高能赋 赋:写作。登得高,看得远,能够描绘形状,铺陈事势。指国家的有用人才。
出处:《诗经·鄘风·定之方中》:“终然允臧。”毛亨传:“升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登高去梯 攀登到高处后把梯子拿掉。表示已无退路。
出处:《孙子·九地》:“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
登高望远 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出处:《荀子·劝学》:“我尝跂高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吕氏春秋·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
登高一呼 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一省之内,惟彼独尊,自然是登高一呼,众山响应。”
登高自卑 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
出处:《礼记·中庸》:“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道高德重 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出处:艾芜《回家》:“水元伯伯打发人来叫丁永森到他家去坐,丁永森知道定是讲这件不愉快的事情的,但因为水元伯伯是这村里道高德重的人,没法子违反他的命令,就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道高魔重 形容法力高强。
出处:陶牧《七夕和儆庐仍用征字韵》:“道高魔重文驱疟,海涸桑枯路未平。”
道高望重 犹言德高望重。
出处:郑观应《与青城山人书》:“道高望重之人……一心一德,力行公天下之制,主张大同,联合世界异同之民族,组织全球统一之*。其所持之政纲,必以道德为本。”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原意是宗教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的困难。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回:“道高一尺魔高丈,性乱情昏错认家。可恨法身无坐位,当时行动念头差。”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益:更加;势:权势。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出处:《史记·日者列传》:“道高易安,势高益危。居赫赫之势,失身且有日矣。”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 风高:风非常大。月黑:指黑夜。趁风大放火,趁黑夜杀人。形容盗匪趁机作案的行径。
出处:元·元怀《拊掌录》:“欧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一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
出处:明·李贽《与梅衡湘书》:“‘佛高一尺,魔高一丈。’昔人此言,只要人知有佛即有魔,如形之有影,声之有响,必然不相离者。”
格高意远 指文章的格调高雅,含意深远。
出处:宋·王禹偁《送丁谓序》:“去年得富春生孙何文数十篇,格高意远,大得六经旨趣。”
功高不赏 功:功勋,功业。赏:赏赐。功劳极大,无法赏赐。形容功劳之大。
功高盖世 功劳极大,当代没人能比。
出处:唐浩明《曾国藩》二部二章:“小人在江湖上,到处听说将军功高盖世。”
功高望重 望:名望,声望。指功劳大而名望高。
出处:明·孙梅锡《琴心记·相如受世》:“将军不必怨怅,你功高望重,不久自明。”
功高震主 功:功劳,功勋;震:震动、威震;主:君主。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有疑虑。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好高骛远 好:喜欢;骛:追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出处:《宋史·道学传一·程灏传》:“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好高鹜远 指不自量力,不愿实际去处理事情。
脚高步低 形容脚步不稳,歪歪倒倒。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三人躲在芦苇丛中,望后面时,那火把渐近,三人心里越慌,脚高步低,在芦苇里撞。”
居高临下 居:站在,处于;临:面对。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登高临下,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无忘玄伏。”
局高蹐厚 本指蜷曲不敢伸展。后常指小心谨慎,惶惧不安。同“局高天,蹐厚地”。
跼高蹐厚 本指蜷曲不敢伸展。后常指小心谨慎,惶惧不安。同“局高天,蹐厚地”。
跼高天,蹐厚地 本指蜷曲不敢伸展。后常指小心谨慎,惶惧不安。
出处:语出《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陆德明释文:“局本又作跼。”
据高临下 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指凭仗优势地位足以控制别人。
出处:清·郑观应《盛世危言·边防一》:“盖有土垒,则据高临下,敌必不克骤攻。”
略高一筹 筹:筹码,记数用具。略微超过一个码。形容双方比较,稍强一些。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小生所以忝出君上者,以起处数语,略高一筹耳。”
论高寡合 言论高超,投合者少。
北窗高卧 比喻悠闲自得。
出处:晋·陶渊明《与子俨等书》:“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宋·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有别、归来意。”
步步高升 步步:表示距离很短;高升:往上升。指职位不断上升。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8回:“并且事成之后,大人步步高升,扶摇直上,还望大人栽培呢!”
才望高雅 形容人富有才学,享有很高的声望,不同流俗。
出处:《旧唐书·陆象先传》:“陆景初才望高雅,非常所及。”
长戟高门 门庭高大,门内列戟。形容旧时显贵人家的威仪。
出处:唐·张鷟《游仙窟》:“鸣钟食鼎,积代衣缨;长戟高门,因循礼乐。”
错落高下 犹言长短高低。
出处:宋·叶适《文林郎前秘书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铭》:“已而耳改目化,气竦神涌,古今事物,错落高下,不以涯量。”
东山高卧 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出处:《晋书·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
笃论高言 确切高明的言论。
出处:清·王悔生《祭海峰先生文》:“笃论高言,谆谆训诫,沃我心灵,开我眉瞆。”
放言高论 指毫无顾忌地大发议论。
出处:宋·苏轼《荀卿论》:“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
福星高照 形容人很幸运,有福气。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管保你这一瞧,就抵得个福星高照。”
故作高深 本来并不高深,故意装出高深的样子。多指文章故意用些艰深词语,掩饰内容的浅薄。
鬼瞰高明 指鬼神窥望显达富贵人家,将祸害其满盈之志。同“鬼瞰其室”。
出处:《隋书·裴肃传》:“窃见高熲以天挺良才,元勋佐命,陛下光宠,亦已优隆。但鬼瞰高明,世疵俊异,侧目求其长短者,岂可胜道哉!”
贵贱高下 指人的社会地位高低不同。
好戴高帽 比喻喜欢别人吹捧,喜欢听奉承讨好的话语。
厚禄* 禄:俸禄。泛指职位高,待遇优。
出处:《荀子·议兵》:“是高爵丰禄之所加也,荣孰大焉。”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闳言高论 指博大高远的议论。
出处:宋·欧阳修《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故其间钜人硕德闳言高论流铄前后者,恃其所载之在文也。”
讳莫高深 隐瞒得很紧,不让别人知道。
火伞高张 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酪烈;张:展开。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出处: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诗:“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吉星高照 吉星:指福、禄、寿三星。吉祥之星高高照临。
出处:陈残云《热带惊涛录》:“那是他在香港当学徒时刺上的,带有'吉星高照'之意。”
俭腹高谈 俭腹:腹中空空,比喻知识匮乏。腹中知识匮乏,却喜欢高谈阔论。
蹇视高步 犹言昂首阔步。
出处: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夫中国之立于亚洲也,文明先进,四邻莫之与伦,蹇视高步,因益为特别之发达;及今日虽凋苓,而犹与西欧对立,此其幸也。”
建瓴高屋 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同“高屋建瓴”。
亢音高唱 亢:喉咙。放开喉咙,高声歌唱。
出处:汉·傅毅《舞赋》:“动朱唇,纡清扬,亢音高唱,为乐之方。”
空腹高心 腹内空虚而目空一切。形容并无真才实学。
出处:鲁迅《坟·论“*!”》:“至于大姓,实不过承祖宗余荫,以旧业骄人,空腹高心,当然使人不耐。”
阔步高谈 阔步:迈大步。潇洒地迈着大步,随意地高声交谈。比喻言行不受束缚。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号曰《皇览》”裴松之注引《魏书·曹丕》:“乃弘三章之教,恺悌之化,欲使曩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
阔论高谈 阔:广阔;高:高深。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出处:唐·吕岩《徽宗斋会》:“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林下高风 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同“林下风气”。
另谋高就 指另找一份职业,意即辞去原职。
另请高明 另外请一个较高明的人,意即不想受委托或聘请。
流水高山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明镜高悬 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人心胆。比喻*判案公正廉明。
出处:《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
莫测高深 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指处世的态度、或说话、文章的内容(多不用在正面,带贬义)。
出处:《汉书·严延年传》:“吏民莫能测其意深浅。”
秦镜高悬 秦镜:相传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知道心的邪正;悬:挂。比喻*判案公正廉明。
出处:《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硋。……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清风高节 比喻人品格纯洁,节操高尚。
文星高照 比喻文运亨通。
郤诜高第 比喻指科举高中,荣登榜首。
出处:晋郤诜举贤良对策试,为天下第一。见《晋书·郤诜传》。
雄辩高谈 辩论充分有力,言词豪放不羁。形容能言善辩。亦作“高谈雄辩”。
半低不高 中等;不高不矮。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我们行户人家,到是养成个半低不高的丫头。”
不知天高地厚 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深。形容骄狂无知。
出处:《庄子·让王》:“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
步步登高 登:升。一步步地升高。多形容仕途顺利,职位不断高升。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三十:“曰:‘步步登高时如何?’师曰:‘云生足下。’”
行远升高 比喻为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出处:《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学富才高 学识渊博,才能高强。
出处:明·朱之瑜《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不能作文,虽学富五车,忠如比干,孝如伯奇、曾参,亦冥冥没没而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8:20
*远瞩,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