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1:5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8:15
.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加涅(1965,1985)提出了一个关于知识与技能的描述性理论,认为学校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他又进一步根据其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一个关于教学策略的描述性理论。由此观点出发,他根据学习过程中包含有多个内部心理加工环节,从而推断出相应教学过程应由九个教学事件构成:引起注意、告诉学习者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导学习表现(行为)、提供反馈、评价表现、促进记忆和迁移。加涅特别指出,以上九个教学事件的展开是可能性最大、最合乎逻辑的顺序,但也并非机械刻板、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并非在每一堂课中都要提供全部教学事件。加涅在分析学习的条件时,根据实验研究和经验概括,详尽地区分了不同学习结果对不同教学事件的要求。这就是加涅的规定性教学理论。
2.瑞奇鲁斯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框架及其细化理论 瑞奇鲁斯(1983)把教学理论的变量分为教学条件、教学策略和教学结果,并进一步把教学策略变量细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输策略。他还就教学内容的宏观组织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这就是教学的细化理论(The Elaboration Theory of Instruction,简称ET)。他认为这种理论综合了布鲁纳的螺旋式课程序列、奥苏贝尔的逐渐分化课程序列、加涅的分层序列和斯坎杜拉的最短路径序列,是一种通用的课程序列化的理论。 瑞奇鲁斯等人的细化理论(ET)和梅瑞尔(1983)的成分显示理论(Component Display Theory,简称CDT)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3.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CDT) 梅瑞尔的CDT理论主要是认知领域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对教学策略进行了较详尽的规定。他首先提出了一个有关知识的描述性理论,认为知识由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构成了两维分类。梅瑞尔还提出了一个有关教学策略的描述性理论,认为策略有基本呈现形式(PPF)、辅助呈现形式(SPF)和呈现之间的联系(IDR)。基本呈现形式由讲解通则、讲解事例(例子)、探索通则(回忆)、探索事例(实践)构成。辅助呈现形式(SPF)由附加的促进学习的信息构成,如使注意集中的措施、记忆术和反馈;呈现之间的联系(IDR)则是一些序列,包括例子-非例子的配对序列、各种例子的分类序列和例子难度的范围。对于每一个行为-内容类别,CDT都规定了PPF、SPF、IDR之间的组合,这些组合就构成了最有效的教学策略。
4.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是对90年代以前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总结,真正把教学系统设计的重点从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转移到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教学模式上来,着眼于具体教学问题,对设计教学策略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他们首先总结并综合运用了加涅(1965,1985)、布鲁姆(1956)和安德森(1985)有关学习结果的理论。认为学习结果包括:陈述性知识、概念、规则(关系型规则、程序型规则)、问题解决、认知策略、态度和心因动作技能。同时,他们借鉴了瑞奇鲁斯(1983)有关教学策略的分类框架,把教学策略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输策略。然后,对加涅的一般教学策略模型进行了扩展。在此基础上,史密斯和雷根提出了自己的教学事件理论,认为一般教学过程包括以下15个教学事件,并由此对各种不同的学习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这就形成一个与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相类似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框架
5、何克抗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初步建构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导一主体”教学设计模式。第一,注重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研究。第二,构建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使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能够更加深刻和贴切地反映社会转型与技术进步所提出的实际需求。由于教学系统设计以多学科理论为基础,与技术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相关学科理论和技术的每一发展和变化必然对教学系统设计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超媒体、人工智能、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同时由于建构主义主张的以学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思想符合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及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使建构主义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第三,提出了“主导一主体”教学设计理论。“主导一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该模式在深入分析了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各自的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和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将两种模式取长补短,提出了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型学习环境的“双主”教学系统设计思想,初步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
第四,注重将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6、戴尔的经验之塔
戴尔将人们获得的经验分为三大类--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并将获得这三类经验的方法分为十种.
"经验之塔"理论要点
塔的底层的经验
该经验是直接,具体的,学习时最容易理解,也便于记忆.塔的顶层经验最抽象,易获得概念,便于应用.
学习方法
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这是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经验
教育不能止于直接经验,不能过于具体化,而必须上升到理论,发展思维,形成概念.
替代经验
位于塔的中部的是替代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且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形成科学的抽象
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媒体,以使教育更为具体,从而形成科学的抽象
7.结构主义心理学派 ——皮亚杰
主要观点:
a)同化(assimilation),顺应(accommodation),平衡(balance)是他提出的三个基本概念:
同化:个体感受刺激时,将它们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境的过程;
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的平衡状态过度的过程.
b)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S-AT-R(A代表同化,T代表主体的认知结构),客体的刺激只有被主体同化于认知结构中,才能引起对刺激的行
为反应.
c)学习从属于发展(只有当儿童达到一定的认知发展阶段时,他们才能通过心理运演来推断)
d)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建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8:16
1.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加涅(1965,1985)提出了一个关于知识与技能的描述性理论,认为学校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他又进一步根据其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一个关于教学策略的描述性理论。由此观点出发,他根据学习过程中包含有多个内部心理加工环节,从而推断出相应教学过程应由九个教学事件构成:引起注意、告诉学习者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导学习表现(行为)、提供反馈、评价表现、促进记忆和迁移。加涅特别指出,以上九个教学事件的展开是可能性最大、最合乎逻辑的顺序,但也并非机械刻板、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并非在每一堂课中都要提供全部教学事件。加涅在分析学习的条件时,根据实验研究和经验概括,详尽地区分了不同学习结果对不同教学事件的要求。这就是加涅的规定性教学理论。
2.瑞奇鲁斯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框架及其细化理论 瑞奇鲁斯(1983)把教学理论的变量分为教学条件、教学策略和教学结果,并进一步把教学策略变量细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输策略。他还就教学内容的宏观组织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这就是教学的细化理论(The Elaboration Theory of Instruction,简称ET)。他认为这种理论综合了布鲁纳的螺旋式课程序列、奥苏贝尔的逐渐分化课程序列、加涅的分层序列和斯坎杜拉的最短路径序列,是一种通用的课程序列化的理论。 瑞奇鲁斯等人的细化理论(ET)和梅瑞尔(1983)的成分显示理论(Component Display Theory,简称CDT)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3.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CDT) 梅瑞尔的CDT理论主要是认知领域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对教学策略进行了较详尽的规定。他首先提出了一个有关知识的描述性理论,认为知识由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构成了两维分类。梅瑞尔还提出了一个有关教学策略的描述性理论,认为策略有基本呈现形式(PPF)、辅助呈现形式(SPF)和呈现之间的联系(IDR)。基本呈现形式由讲解通则、讲解事例(例子)、探索通则(回忆)、探索事例(实践)构成。辅助呈现形式(SPF)由附加的促进学习的信息构成,如使注意集中的措施、记忆术和反馈;呈现之间的联系(IDR)则是一些序列,包括例子-非例子的配对序列、各种例子的分类序列和例子难度的范围。对于每一个行为-内容类别,CDT都规定了PPF、SPF、IDR之间的组合,这些组合就构成了最有效的教学策略。
4.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是对90年代以前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总结,真正把教学系统设计的重点从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转移到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教学模式上来,着眼于具体教学问题,对设计教学策略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他们首先总结并综合运用了加涅(1965,1985)、布鲁姆(1956)和安德森(1985)有关学习结果的理论。认为学习结果包括:陈述性知识、概念、规则(关系型规则、程序型规则)、问题解决、认知策略、态度和心因动作技能。同时,他们借鉴了瑞奇鲁斯(1983)有关教学策略的分类框架,把教学策略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输策略。然后,对加涅的一般教学策略模型进行了扩展。在此基础上,史密斯和雷根提出了自己的教学事件理论,认为一般教学过程包括以下15个教学事件,并由此对各种不同的学习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这就形成一个与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相类似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框架
5、何克抗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初步建构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导一主体”教学设计模式。第一,注重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研究。第二,构建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使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能够更加深刻和贴切地反映社会转型与技术进步所提出的实际需求。由于教学系统设计以多学科理论为基础,与技术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相关学科理论和技术的每一发展和变化必然对教学系统设计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超媒体、人工智能、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同时由于建构主义主张的以学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思想符合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及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使建构主义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第三,提出了“主导一主体”教学设计理论。“主导一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该模式在深入分析了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各自的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和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将两种模式取长补短,提出了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型学习环境的“双主”教学系统设计思想,初步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
第四,注重将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6、戴尔的经验之塔
戴尔将人们获得的经验分为三大类--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并将获得这三类经验的方法分为十种.
"经验之塔"理论要点
塔的底层的经验
该经验是直接,具体的,学习时最容易理解,也便于记忆.塔的顶层经验最抽象,易获得概念,便于应用.
学习方法
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这是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经验
教育不能止于直接经验,不能过于具体化,而必须上升到理论,发展思维,形成概念.
替代经验
位于塔的中部的是替代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且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形成科学的抽象
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媒体,以使教育更为具体,从而形成科学的抽象
7.结构主义心理学派 ——皮亚杰
主要观点:
a)同化(assimilation),顺应(accommodation),平衡(balance)是他提出的三个基本概念:
同化:个体感受刺激时,将它们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境的过程;
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的平衡状态过度的过程.
b)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S-AT-R(A代表同化,T代表主体的认知结构),客体的刺激只有被主体同化于认知结构中,才能引起对刺激的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8:15
.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加涅(1965,1985)提出了一个关于知识与技能的描述性理论,认为学校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他又进一步根据其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一个关于教学策略的描述性理论。由此观点出发,他根据学习过程中包含有多个内部心理加工环节,从而推断出相应教学过程应由九个教学事件构成:引起注意、告诉学习者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导学习表现(行为)、提供反馈、评价表现、促进记忆和迁移。加涅特别指出,以上九个教学事件的展开是可能性最大、最合乎逻辑的顺序,但也并非机械刻板、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并非在每一堂课中都要提供全部教学事件。加涅在分析学习的条件时,根据实验研究和经验概括,详尽地区分了不同学习结果对不同教学事件的要求。这就是加涅的规定性教学理论。
2.瑞奇鲁斯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框架及其细化理论 瑞奇鲁斯(1983)把教学理论的变量分为教学条件、教学策略和教学结果,并进一步把教学策略变量细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输策略。他还就教学内容的宏观组织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这就是教学的细化理论(The Elaboration Theory of Instruction,简称ET)。他认为这种理论综合了布鲁纳的螺旋式课程序列、奥苏贝尔的逐渐分化课程序列、加涅的分层序列和斯坎杜拉的最短路径序列,是一种通用的课程序列化的理论。 瑞奇鲁斯等人的细化理论(ET)和梅瑞尔(1983)的成分显示理论(Component Display Theory,简称CDT)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3.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CDT) 梅瑞尔的CDT理论主要是认知领域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对教学策略进行了较详尽的规定。他首先提出了一个有关知识的描述性理论,认为知识由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构成了两维分类。梅瑞尔还提出了一个有关教学策略的描述性理论,认为策略有基本呈现形式(PPF)、辅助呈现形式(SPF)和呈现之间的联系(IDR)。基本呈现形式由讲解通则、讲解事例(例子)、探索通则(回忆)、探索事例(实践)构成。辅助呈现形式(SPF)由附加的促进学习的信息构成,如使注意集中的措施、记忆术和反馈;呈现之间的联系(IDR)则是一些序列,包括例子-非例子的配对序列、各种例子的分类序列和例子难度的范围。对于每一个行为-内容类别,CDT都规定了PPF、SPF、IDR之间的组合,这些组合就构成了最有效的教学策略。
4.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是对90年代以前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总结,真正把教学系统设计的重点从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转移到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教学模式上来,着眼于具体教学问题,对设计教学策略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他们首先总结并综合运用了加涅(1965,1985)、布鲁姆(1956)和安德森(1985)有关学习结果的理论。认为学习结果包括:陈述性知识、概念、规则(关系型规则、程序型规则)、问题解决、认知策略、态度和心因动作技能。同时,他们借鉴了瑞奇鲁斯(1983)有关教学策略的分类框架,把教学策略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输策略。然后,对加涅的一般教学策略模型进行了扩展。在此基础上,史密斯和雷根提出了自己的教学事件理论,认为一般教学过程包括以下15个教学事件,并由此对各种不同的学习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这就形成一个与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相类似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框架
5、何克抗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初步建构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导一主体”教学设计模式。第一,注重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研究。第二,构建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使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能够更加深刻和贴切地反映社会转型与技术进步所提出的实际需求。由于教学系统设计以多学科理论为基础,与技术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相关学科理论和技术的每一发展和变化必然对教学系统设计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超媒体、人工智能、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同时由于建构主义主张的以学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思想符合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及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使建构主义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第三,提出了“主导一主体”教学设计理论。“主导一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该模式在深入分析了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各自的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和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将两种模式取长补短,提出了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型学习环境的“双主”教学系统设计思想,初步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
第四,注重将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6、戴尔的经验之塔
戴尔将人们获得的经验分为三大类--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并将获得这三类经验的方法分为十种.
"经验之塔"理论要点
塔的底层的经验
该经验是直接,具体的,学习时最容易理解,也便于记忆.塔的顶层经验最抽象,易获得概念,便于应用.
学习方法
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这是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经验
教育不能止于直接经验,不能过于具体化,而必须上升到理论,发展思维,形成概念.
替代经验
位于塔的中部的是替代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且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形成科学的抽象
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媒体,以使教育更为具体,从而形成科学的抽象
7.结构主义心理学派 ——皮亚杰
主要观点:
a)同化(assimilation),顺应(accommodation),平衡(balance)是他提出的三个基本概念:
同化:个体感受刺激时,将它们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境的过程;
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的平衡状态过度的过程.
b)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S-AT-R(A代表同化,T代表主体的认知结构),客体的刺激只有被主体同化于认知结构中,才能引起对刺激的行
为反应.
c)学习从属于发展(只有当儿童达到一定的认知发展阶段时,他们才能通过心理运演来推断)
d)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建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8:16
1.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加涅(1965,1985)提出了一个关于知识与技能的描述性理论,认为学校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他又进一步根据其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一个关于教学策略的描述性理论。由此观点出发,他根据学习过程中包含有多个内部心理加工环节,从而推断出相应教学过程应由九个教学事件构成:引起注意、告诉学习者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导学习表现(行为)、提供反馈、评价表现、促进记忆和迁移。加涅特别指出,以上九个教学事件的展开是可能性最大、最合乎逻辑的顺序,但也并非机械刻板、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并非在每一堂课中都要提供全部教学事件。加涅在分析学习的条件时,根据实验研究和经验概括,详尽地区分了不同学习结果对不同教学事件的要求。这就是加涅的规定性教学理论。
2.瑞奇鲁斯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框架及其细化理论 瑞奇鲁斯(1983)把教学理论的变量分为教学条件、教学策略和教学结果,并进一步把教学策略变量细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输策略。他还就教学内容的宏观组织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这就是教学的细化理论(The Elaboration Theory of Instruction,简称ET)。他认为这种理论综合了布鲁纳的螺旋式课程序列、奥苏贝尔的逐渐分化课程序列、加涅的分层序列和斯坎杜拉的最短路径序列,是一种通用的课程序列化的理论。 瑞奇鲁斯等人的细化理论(ET)和梅瑞尔(1983)的成分显示理论(Component Display Theory,简称CDT)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3.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CDT) 梅瑞尔的CDT理论主要是认知领域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对教学策略进行了较详尽的规定。他首先提出了一个有关知识的描述性理论,认为知识由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构成了两维分类。梅瑞尔还提出了一个有关教学策略的描述性理论,认为策略有基本呈现形式(PPF)、辅助呈现形式(SPF)和呈现之间的联系(IDR)。基本呈现形式由讲解通则、讲解事例(例子)、探索通则(回忆)、探索事例(实践)构成。辅助呈现形式(SPF)由附加的促进学习的信息构成,如使注意集中的措施、记忆术和反馈;呈现之间的联系(IDR)则是一些序列,包括例子-非例子的配对序列、各种例子的分类序列和例子难度的范围。对于每一个行为-内容类别,CDT都规定了PPF、SPF、IDR之间的组合,这些组合就构成了最有效的教学策略。
4.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是对90年代以前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总结,真正把教学系统设计的重点从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转移到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教学模式上来,着眼于具体教学问题,对设计教学策略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他们首先总结并综合运用了加涅(1965,1985)、布鲁姆(1956)和安德森(1985)有关学习结果的理论。认为学习结果包括:陈述性知识、概念、规则(关系型规则、程序型规则)、问题解决、认知策略、态度和心因动作技能。同时,他们借鉴了瑞奇鲁斯(1983)有关教学策略的分类框架,把教学策略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输策略。然后,对加涅的一般教学策略模型进行了扩展。在此基础上,史密斯和雷根提出了自己的教学事件理论,认为一般教学过程包括以下15个教学事件,并由此对各种不同的学习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这就形成一个与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相类似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框架
5、何克抗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初步建构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导一主体”教学设计模式。第一,注重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研究。第二,构建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使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能够更加深刻和贴切地反映社会转型与技术进步所提出的实际需求。由于教学系统设计以多学科理论为基础,与技术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相关学科理论和技术的每一发展和变化必然对教学系统设计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超媒体、人工智能、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同时由于建构主义主张的以学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思想符合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及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使建构主义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第三,提出了“主导一主体”教学设计理论。“主导一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该模式在深入分析了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各自的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和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将两种模式取长补短,提出了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型学习环境的“双主”教学系统设计思想,初步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
第四,注重将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6、戴尔的经验之塔
戴尔将人们获得的经验分为三大类--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并将获得这三类经验的方法分为十种.
"经验之塔"理论要点
塔的底层的经验
该经验是直接,具体的,学习时最容易理解,也便于记忆.塔的顶层经验最抽象,易获得概念,便于应用.
学习方法
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这是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经验
教育不能止于直接经验,不能过于具体化,而必须上升到理论,发展思维,形成概念.
替代经验
位于塔的中部的是替代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且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形成科学的抽象
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媒体,以使教育更为具体,从而形成科学的抽象
7.结构主义心理学派 ——皮亚杰
主要观点:
a)同化(assimilation),顺应(accommodation),平衡(balance)是他提出的三个基本概念:
同化:个体感受刺激时,将它们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境的过程;
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的平衡状态过度的过程.
b)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S-AT-R(A代表同化,T代表主体的认知结构),客体的刺激只有被主体同化于认知结构中,才能引起对刺激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