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30 01: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4 05:04
我们将从生活中获得什么样的真正报酬,完全取决于我们所贡献的品质与数量。从《圣经》到自然科学、心理学、商业,以及所有的文献内容都是相同的——“有播种,就有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对于每一项行动,都会产生一种相等但对立的反应——“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我们要自立,首先就要认识我们在自由社会中所拥有的许多选择。丹尼斯曾经访问过许多获释归来的越南战俘和从伊朗回来的人质,他们说,在监禁期间,最想念的一件事,就是“选择的自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两种主要的选择:接受眼前的状况,或是接受责任去改变这些状况。
柏克莱加州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以及过去生活得最快乐、最能适应环境的人,就是那些相信自己能够自如控制生活的人。他们似乎能够对任何事情选择更合适的反应,并且更容易地面对不可改变的事实。他们从过去的错误中获取教训,而不只是徒然接受失败。他们在眼下花时间“做事”,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害怕将会发生什么事上”。
另外一些人与他们正好相反,他们相信运气、命运、不祥之物、错误的时间与地点、星相与星座,而且口头上经常挂着这么一句话:“你不能对抗大势力。”他们很容易向怀疑与恐慌让步,结果就产生重大的失落情绪和健康问题,因而痛苦万分。他们认为自己是目前这个社会制度的受害者,能否成功完全靠运气,就如同摸奖或掷骰子。但如果人们在分析日本人为什么能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废墟中获得成功,同时阅读许多人的传记,获悉他们如何从贫民窟走向成功之后,就可以明了事实*。在美国,许多所谓的社会制度的受害者,实际上就是自愿制造失败的人。
想要自立,就需要以知识和行动来取代恐慌。丹尼斯向我们出示了密西根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曾经帮助他减少了恐慌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分量。报告指出,我们的恐慌中,60%完全没有正当理由;20%早已成为过去,完全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另有10%是琐碎的小事,完全起不了任何作用;剩下的10%的恐慌中,只有4%到5%是真正而且有正当理由的恐慌,这些恐慌中,一半是由于我们完全束手无策,剩下的那一半,也就是2%,是我们可以轻易解决的。因此,我们必须不再犹豫,立即采取对策——运用知识与采取行动。
这里有个公式,表面上看来似乎很简单,但你尝试之后,就会发现它内在的道理。一年有365天。你现在感觉到,或将来会感觉到的恐慌当中,只有2%具有正当理由,值得你去注意,并采取行动。为什么不在它们萌芽阶段,就消灭它们呢?一年中,只有2%的时间是“恐慌之日”,因此,你每一年都可以抽出一些时间“正当地”感到恐慌。我们大多数人每年都有3周的假期,在假期里我们可以摆脱日常琐事(以及恐慌)的神经,所以,我们可以拥有49个星期来吸收这些“恐慌之日”。
建议如下:(读完本章之后)在你的日历上,事先选好一天,每7个星期选一天,在那一天上面用红笔写上一个大大的“F”(代表恐慌Fear)。虽然最初它只是你虚拟的“恐慌之日”,但它将逐渐发展为真正的“完成之日”。每隔7周的那一天,尽力找出可能的忧虑与恐慌的所有来源,把目前和将来的恐慌全部写下来,并且列出处理恐慌时所采取的一些选择。接着电话安排和某人见面谈一谈,或写信约个时间,这个人必须是你所尊敬的,或对你的问题有所帮助的人。只要你能对列出的每一种恐慌采取特别的行动,你将会发现,在“F”日中,即使只抽出一两个小时来动用,也会使你进步,你的计划能够继续进行下去。当恐慌要求你注意时,你已经能采取积极的行动去减少恐慌的不良影响。
我们不仅把自己监禁起来,成为恐慌的囚犯,还习惯成为团体共同的受害者。更准确地说,我们每个人都成了自己所立下的众多*的人质。在孩提时代,我们不是拒绝,就是接受父母加在我们头上的“共同性”。到了10多岁时,我们之中的某些人强烈需要向同龄人的标准看齐。我们或许在欺骗自己,认为自己“与众不同”,但事实上,我们就像是一支*划一、步伐整齐的军队。
要想成为自立的青年人,我们需要定下某些指导方针:
尽量与众不同,培养更高尚的个人与职业标准。
尽量与众不同,比团体中的其他人更干净、更整洁、穿着更得体。在任何场合中,外表稍微胜过其他人,比稍微逊于其他人要好得多。
尽量与众不同,也就是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在你所做的每一件事上。
尽量与众不同,不妨冒一冒没经过仔细计算的危险。生活中最大的危险,就是等待,以及依赖他人来保障安全。最大的安全就是计划与行动,同时要面对将使你独立自主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