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0: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8:45
毋庸置疑,美国*对美元化的态度举足轻重,尽管从理论上看,实行单边美元化也并非完全不可能。美国*目前的*是对美元化采取开放和中立态度,并让拉美国家的领导人主动来对话[6]。比较而言,美国商界对阿根廷等国表现出来的*美元化倾向持有相当积极的态度,并且对*在美元化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模棱两可极为不满,他们热切希望*能够抓住这一体现美国的经济领导地位、实现自由贸易理想的历史机会。(Ignatius1999; Shelton 1999)
美国**对美元化表现出来的低调欢迎也的确是事出有因。任何选择均有利有弊。对美国而言,美元化可能带来的最明显的负面影响,就是美国可能*介入调整美元区内其他经济体的经济失衡。当它们的经济出现衰退时,美国极有可能面对两种不情愿但又不得不做的选择,一是投入更多的资本,二是接受更多的劳工。目前美国的对策是运用汇率和贸易*进行调节,这显然与美元化后的情况大相径庭。反过来看,如果美元化经济体的数量和规模均达到一定的水平,则它们的经济周期或状况亦会对美国的货币*产生影响。(Bergsten 1999)此外,美元化虽然可以消除汇率风险,但是它并不能保证美元化经济体的各商业银行不出现支付困难。这样一来,美国还必须就是否成为商业银行的最终贷款者做出选择。(Barro 1999)也许正因为考虑到了这一点,才有人积极主张阿根廷干脆就实行单边美元化。他们认为,对阿根廷而言,进入美联储体系的贴现窗口既无必要也不理想,因为现存在的其他机制已经能够提供紧急援救。(Hanke and Schuler 1999)
有无必要支持*美元化也是美国决策者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因为美元化在今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美国已经从中得到了巨大好处,并集中表现在美元作为大多数贸易品的计价单位和流通支付手段上,表现在由此而来的巨额铸币税上,表现在美国的货币*具有全球影响力上。与美国经济规模和成熟的金融市场密切相关的事实美元化,是华尔街保持其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美元在境外流通,对美国而言无异于一种半永久性的无息贷款。长期以来,作为世界投资者的安全天堂,美元使美国吸引了巨额低利率外资。来自国外的、特别是日本的资金,为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上半期美国庞大的联邦预算赤字提供了资金。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资金流入更为安全的美国,压低了美国的利率,促进了美国的经济繁荣。大量外资流入弥补了美国巨额经常项目赤字。
尽管存在上述疑问,但美元化确实能够为美国带来进一步的收益。这种收益首先表现在使铸币税有稳定的、持久化的和广泛的来源方面。换言之,美元化、特别是单边美元化经济体所损失的铸币税,即为美国的铸币收入。在现实美元化下,美国虽然得到了大量的铸币税,虽然吸引了巨额的海外投资,但美国是通过出售以美元计价的债券来向国外借钱并且为此是支付利息的。到1997年底,因为经常项目逆差的积累,美国的净外债高达1.2万亿美元。到2001年该数字预计会突破2万亿美元。如果把这笔钱全部投入到美国的有价证券市场,假定回报率为7%,美国仅为此每年就需付出1400亿美元的利息和股息,约占其GDP的1.5~2%(Preeg 1999)。由于欠的是美元,故美国可以用通货膨胀的办法冲销掉所欠外债,但如果海外投资者认为美国将如此,他们就会要求更高的利息。(Krugman 1998; Mundell 1998b)在这种情况下,美元化、尤其是单边美元化,将诱使大量的美元投资投到美国以外的美元化经济体,从而降低美国向海外借债的利息成本,亦即增加其铸币税。其次,美元化将会为美元区的经济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使美国从中获益。最后,从技术上讲,与欧元区建立相比,美元区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即它拥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在*上予以支持。无疑,这也自然意味着美国在美元区内拥有无可置疑的领导地位,而且美国经济领导地位亦会因此而得到加强。
在此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是,在支付巨额利息后,美国的净债务是否还应被算作美国的铸币税。表面上看,美国和加拿大与澳大利亚一样,通过卖给外国人有价证券和不动产来弥补其贸易赤字,并为此支付利息,因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以无息贷款形式存在的铸币税。但与此同时还应该看到,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要远远大于其利息支出。1999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预计为2400亿美元,大约为利息支出的两倍。最近10年来的其他年份亦如此。这等于说美一直在靠新的借款来偿还原有借款的利息,而且偿还后还有剩余。这意味着美国的国际净债务,至少从短期看,就是其所得到的国际铸币税,不仅如此,其数量还在持续增长。当然,这一切归根到底还在于美国雄厚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
尽管货币联盟的历史从整体上看是一部失败的历史(成功的例子仅为*上先行统一的美国和德国)[7],但欧元的启动应该讲已构成美国推行美元化*或建立美元区的外在压力。这种压力直接来自于美国得自美元的国际铸币税的下降可能。尽管欧元自创立以来因欧盟经济状况不佳而在美元面前略显疲软,但是仍旧有人认为,在未来的5至10年内将会有5,000~10,00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持有量从美元转换为欧元(Bergsten 1999b)。依据前面的结论,这便意味着美国将丧失如此数量的铸币收入,其年损失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25%左右。尽管在程度和时间方面存在较大的争议[8],但欧元将对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支配地位产生冲击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其负面影响除了表现在美国向世界征收铸币税的能力下降或将遇到竞争者外,还表现在美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唯我独尊的局面将一去不复返,表现在美国的货币与贸易*将受到来自欧洲越来越大的掣肘。再退一步讲,即便是美国通过美元得到的铸币税增长速度的放慢本身,亦会对美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支持美元化以弥补将要失去的铸币税,至少是减缓丧失铸币税的速度,对美国的决策者来说来已经是十分现实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