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什么是五律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09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9:01

五律诗也称五言诗,五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全篇由五字句构成。 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汉书.五行志》和《尹赏传》索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为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五言歌谣继续产生,并被采入乐府,其中如《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 文人五言诗始于何时,前人的看法颇不一致。旧传西汉枚乘、李陵、苏武、班婕妤等人的五言作品,实际上不可靠。今存最早的文人的五言诗当为东汉班固的《咏史》∶ 咏史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钟嵘《诗品》说他「质木无文」,这说明文人初学五言诗体,技巧还很不熟练。 继作者有张衡《同声歌》、秦嘉《赠妇诗》和赵壹《疾邪歌》等,表现技巧日趋成熟。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古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辞之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灵活细致地书行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后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起源、始末的。诗歌并不例外。如所周知,诗是一种可以歌咏的 韵文。诗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起源于劳动。它是为协调劳动节奏而产生的。最初的诗 歌,是人类的集体口头创作。旧诗起初也是如此。 在文学史上,一般提到旧诗,都把它分为两种体裁,即"古体诗"和"近体诗"。 这所谓古体诗和近体诗,并不完全是以时代而划分的,那只是一种体裁的叫法。大家不 要在字义上引起误会。至于新诗,即白话文的自由诗,不在旧诗之列,也不要误会它是 近体诗。 所谓近体诗(又称近体诗,那是古人的叫法),这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它们由齐、 梁时代的"新体诗"开始由不大讲究规律的诗格,转入极度讲究的了。诗人沈约在这一方 面,建立了一套音的理论,首先就奠定了律诗的基础。初时只限于五言,七言是由唐代 人所创造的。 律诗和绝句是近体诗的两大部分。如果明了律诗的格律,绝句也可以了然;因为绝句是 随着律诗而来的。 律诗的格律也分五言、七言,是一种每首八句的诗体。它们由一定的平仄和对偶,有和 谐的音节,有整齐的章句。作者不能自由地逾越其范围和*。 所谓平仄,就是每一个字,都有平、上、去、入四声之分。不属于平声的,就是仄声。 关于这,我们下面再作详谈。律诗、绝句每一句都受固定的平仄的*。 所谓对偶,就是律诗中间四句,必须再字面上成为排偶一对对子,相对成为两联。首尾 四句不排。三、四两句,称为"前联"或"颔联";五、六句,称为"后联"或"颈联"。这些对 句,好比门的双扉,车的两轮,凡是虚字和实字,均须铢两悉称。有意对、事对、正对? 反对、方法很多,这里不妨先举白居易一首题为《草》的五言律诗来看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从这首诗不难看出,第三、四句是一幅对子;第五、六句又是一幅对子。但开头和结尾 两句都不用对仗。 至于平仄呢?下面我们先来弄清"四声",再谈律诗、绝句怎样运用这些平仄。 四声和平仄 我们已经说过,写旧诗,特别是格律严谨的律诗、绝句,必须遵守固有的平仄限定。 什么叫做平仄呢?对声韵有点常识的,当然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但完全没有留意过这一 方面的话,那就大有说明一下的必要了。所谓平、仄,那就是每一个字的平声和仄声。 怎样才叫平声,又怎样才叫仄声呢?原来中国自东晋以后,人们做诗作文,都非常讲究 声调。齐朝的周?和梁朝的沈约,都在这一方面著有专书,把每一个字的声调,调为 平、上、去、入四声。 举一个例子来说,"方"为平声;"袄"为上声;"放"为去声;"霍"为入声。 除平声之外,上、去、入三声,都属仄声。但要知道,平声本身也有"阴平"和"阳平"之 分。如:"方"为阴平,"房"为阳平。至于上、去、入三声,却是没有阴阳之分的。 说得更明白一点,那就是所有的字的音调,都有阴平、阳平、上、去、入(简称阴、阳、上、去、入)之分;每一个字,要不属于平声,便属于仄声(即上、去、入)。比如:"阴"字,本身就是阴平;"阳"字是阳平,"上"字是上声;"去"字是去声;"入"字是入声。如果把这四声调熟,那么,是很人容易就能辨别出每一个字是属平属仄的。这里不妨再举几个例,以便对这方面陌生的读者,可以藉此将四声调熟一些,请看下面: 因(阴)、忍(上)、印(去)、一(入); 人(阳)、忍(上)、印(去)、日(入); 金(平)、敢(上)、禁(去)、急(入)。 把四声调熟,分出那一字是平声,那一字是仄声,这样,我们才可以谈这些平仄再旧诗中是如何被安排的。 五言律诗的平仄 律诗,是旧诗"近体诗"中一种最流行的形式。所谓"律",是含有规律的意思的。这些规律,包括平仄的限定,字句的长短,对偶的工整,等等。现在,先说平仄。 律诗在字句上,一般有五言、七言两种。如写五言,平仄如下: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些平仄,共八句。一般学做旧诗的人,都先要把它念熟。但这并不困难。这里不妨提供一些记忆它的窍诀。第一,这八句中,事实上是两组。开头的四句,自成一组;后边四句,只是重复一次吧了,所以,只要记四句便够了。第二,每一组起句如果是"平"起的话,第四句也一定是用"平"头来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平起""平收"。第三,每一组如果是"平起平收"的话,二、三两句,一定是仄声开始的。第四,正常的平仄定式,每组除第三句,其余三句最末一字一定是平声。(但是,上列一式,却有变体。因为第一句如不押韵,可以用"平平平仄仄"来起的,那么,这就恰恰是每四句成为一组了。 上列的一种,是用平声起头的格式;但另有一种是用仄起的,其定式如下。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上式如果句首不押韵,也可用"仄仄平平仄"来开始的。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就只有这两种,加上首句的变化,成为四式。但是,当你熟读了第一种之后,知道第二种是变式,也就迎刃而解了。因为念起来,都市差不多的。 至于这些平仄,怎样和诗句配合呢? 现在举一个例子来参看一下。这是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为了方便讨论,我们不妨把这首诗所用的平仄格式再抄一次,看看它是否完全依照这平仄的格式,便是我们前面所谈的第一种: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首诗的平仄,当然是合乎这个格律的。但如果你逐个字地来对一对,不难会发觉第三、第七和第八这三句,有些和格律不符。例如第三句的"一"字,应为平声,现在却是仄声,整句就要变成"仄仄仄平仄";第七句的"挥"字和"兹"字也不合,应仄而平,应平而仄,变成了"平仄仄平仄";最后一句的"班"字也不对,应仄而平,成为"平平平仄平"了。 这些不符平仄之处,是不是诗人不小心,下笔有误呢?抑或是在遣词用字时,找不到更适宜的,因此就将就一下算数呢? 不。要知道,律诗也好,绝句也好,在谈平仄的时候,是有这么一条规律的,那就是:"一、三、*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每句凡第一、三、五这几个字,即使跟原有的平仄格式不对也不算错;但第二、四、六,却一定要严守格律,不能弄得应平而仄,或应仄而平的。 这首诗因为是五言,所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试看看全诗那三句不协平仄的字,不是在每句第二和第三的位置上么? 前面所举出的李白那首《送友人》,第一句"青山横北郭",跟以后的句子是不押韵的。这种句式,在谈平仄的开始时,我们已经提到过了。 现在,再举一首,是由第一句开始便押韵的,这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诗押的是庚韵,跟李白那首《送友人》一样。可是由第一句起,便开始押韵了,这因为它采用的是这一平仄格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如果要温习一下这些平仄格式,拿这和上面所举出的例子来参照对看,杜甫这首五言律诗,只有第三和第七句的起首一字外,全诗的平仄,都是绝对依照规格的。至于第三、七句起首这个字,当然是运用"一、三、*论"这个原则了。 人们说,杜诗格律严谨,这不仅指他的笔法、意境而言,并且和他的格律有关的。试看,这首诗的对仗是多么工整,而平仄又多么谨守不易,所以,读来声调铿锵,不同凡响。 要学好平仄,这里不妨再提供一个窍诀:多选几首平仄和原格律一字不易的好诗,熟读到能够背诵,以后写诗时,便在心里有一个范本,不怕有错;也不必老念着"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这一套了。有些旧诗的范本如《唐诗三百首》,在每一首诗的文字旁边,都标点有平仄符号的,那是平声用圈(o);仄声用点(.)。找一本这样的范本来看看,这对于初研平仄的人,是很有帮助的。 七言律诗的平仄 七言律诗,跟五言律诗,都是在唐代时,才大未流行的。而且,七言在后来,树林上还比五言为多。在唐代以前,五言诗已大为普遍,而七言的古诗也甚少。这可见事物是由无到有,以及不断向前发展的。 说到七言律诗的声调、平仄,大致和五言律诗差不多。前人说,五言出于四言,现在我们也可以说,七言出于五言。试看只要在五言律句的每句上面加上两个字,便成为七言了。举个例子,比如五言是"仄仄仄平平",若加二字,便成"平平仄仄仄平平";五言是"平平平仄仄",若加二字,即成"仄仄平平仄仄仄"。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公式,凡是平声开始的句子,加上两个;反之,仄声开始的却加两个平声。现在将七言律诗的两种平仄公式,分举如下。 平起定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拿这定式和五言的参照一下,不是很明显地表示出,它是由五言发展而来的吗?它一样遵守着"平起平收"的规律。此外,这一式如首句不押韵,同样可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现在再拿两首唐人的七律来作实例参看。 这是刘长卿的《长沙过贾宜宅》。平仄如上面的定式,首句开始押韵: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思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再看元稹的《空悲怀》。平仄虽用的是上面的定式,但首句不押韵,所以,第一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七言律诗,除了上面所举出的一种"平起平收"的定式之外,一如五言律诗一样,也有另一种"仄起平收"的定式。这里且把它抄下来。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果用这一式,首句不押韵的话,应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现在也举两首唐诗作实例,不妨以此来比对一下。这是杜甫的《蜀相》,平仄就是用上面的定式,并且一开始押韵: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但他另一首也是咏叹诸葛孔明的《咏怀古迹》,虽用同样的平仄,首句以"仄仄平平平仄仄",这句一般是不算协韵的。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上面所举的各实例,如果你小心核对,发觉其中个别的字,若有不合平仄之处,那也不能算错的;因为你别忘记我们曾提到过的"一、三、*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律。关于律诗的平仄,五言的也好,七言的也好,到此可以告一个段落。但是,这只是一般的规律和方式,此外,还有许多特殊和值得一谈之处。以后,我们谈过了绝句之后,还要回过头来,再一一作更详细的谈论和指出的。 相同字、下三连、孤平 什么又叫做相同字、下三连、孤平呢? 相同字,这比较易于解释。比如《黄鹤楼》中开头那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每句都有一个"黄鹤"重复,这不是相同字吗? 在古诗中,以相同的字,相同的词,甚至相同的句来表现,并不出奇。那不特不算不妥;而且,诗人还王往往要让某些字或词,在诗中重复几次,以求取得明确的意思,或者加强其气势哩!翻开最古的诗集《诗经》,便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非常之多,比如: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诗经》如此,其他的民歌也如此。我们可以再看两首: 《沧浪之水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采莲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渔戏莲叶东,渔戏莲叶西, 渔戏莲叶南,渔戏莲叶北! 但这种写法,在唐以后的近体诗中,已经没有;就是盛唐诗人所写的古时,也没有这类句法和大量重复的字、词、句了。 在古时中,可以大量运用的字、词、句,而在律诗、绝句中,却引为禁忌,这不单是诗风的问题,主要是古人用语简单,而古诗大半又是源于民歌民谣,口语化得多。近体诗已成为文人笔下的文艺作品,自然是要字斟句酌了。 也许有人说,除了《黄鹤楼》一诗外,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不是一开始也有相同字吗?它开头的两句便是:"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一句中便有两个"凤凰",这岂非比之《黄鹤楼》更为甚?但要知道李白此作,是刻意模仿《黄鹤楼》,而且要与它争胜的。 除此之外,在唐以后的律、绝诗中,实在是很难找到了。尤其是协韵(即押韵脚)的字,更不能相同;因为一旦相同,读来便不够铿锵了。 除此之外,在唐以后的律、绝诗中,实在是很难找到了。尤其是协韵(即押韵脚)的字,更不能相同;因为一旦相同,读来便不够铿锵了。 我们已经谈过,律、绝虽受一定的平仄格律*,但是,一般仍有一个通融的规律,那就是"一三*论;二四六分明。"意即单数的字,无论在七言、五言中,都可以变通,不必一定严守平仄,但双数的字则否。比如:"平平仄仄仄平平",这在写诗时,诗句的平仄可以变为"仄平平仄仄平平"也行的。这样的句子很多。然而,可不可以一下子变为"仄平平仄平平平"呢?这诗把一、三、五三个字的平仄都变了。但那却是不许可的;因为这句最后三个字,却一连用平声,读来极不顺口。不过,《黄鹤楼》的第四句:"白云千载空悠悠"正是如此。那是例外的例外。应该知道:无论是平声也好,仄声也好,都不可以在句末一连三个出现的。只要多读一下前人的诗,便知道了。至于说到孤平,那就是在每一句中,单独一个平声字被夹在句子里,如:"仄平仄仄仄平平",这也是不行的。但《黄鹤楼》却有这种句子,所以又是特别的例外。 以前,我们谈律诗、绝句的格式时,曾经指出过一些记忆那些平仄的窍诀。如果更具体地来说,这就是前人们在做诗时所常提到的"黏""对"法。 什么叫做"黏"和"对"呢? 先举一个平仄的格式(仄起定式)为例: 仄仄(起)仄平平,平平(对)仄仄平, 平平(黏)平仄仄,仄仄(对)仄平平。 仄仄(黏)平平仄,平平(对)仄仄平, 平平(黏)平仄仄,仄仄(对)仄平平。 细看上述的平仄格式,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两个规则,即"对"和"黏"。所谓"对",就是由第二句起,每句的第二字、第四字(如系七言,第六字也照此规律),必须和上句的第二、四字的平仄相反。比如,现在这个格式的起句第二个字是仄声,接着的第二句第二个字,便要用平声来和它"对"了。同样,同一格式的起句第四个字是平声,那么第二句的第四个字,便要用仄声来对。 所谓"黏"呢?那是每句的第二、四个字(如系七言,第六字也照此规律),必须与上句的平仄黏连相同。比如,现在这个格式的第二句第二字是平声,那么,第三句第二字,也必须是平声。四、六等字类推。 如果应黏反对,或应对反黏呢?换言之,应仄而用平,应平而用仄呢?这就叫做"拗"了。 为什么"黏""对"之法,只以二、四、六字为标准呢?这诚如我们以前谈过,一、三、五等字,是可以通融变化的。 "失黏"和"失对" 我们既然明白了什么叫做"黏",什么叫做"对",这不特在做起律诗和绝句来,不会出现拗声,违反平仄格律;而且,在记忆这些平仄的格律的时候,也容易得多。为什么呢?记忆的窍诀是这样的: 当念出第一句,即起句的平仄之后,第二句便立刻用"对",而第三句用"黏",第四句又用"对"。这样一"对"一"黏"相间,无论是八句的律诗也好,四句的绝句也好,只要记住每句的二、四、六字,都要符合"对"和"黏"的方法,平仄自然不会错了。 在近体诗中,律诗和绝句,都必须遵守这"对"、"黏"的平仄规律。否则,违反法则,便叫"失对"和"失黏"("失黏"也有人叫做"失严")。特别在做律诗的时候,这规律犹应严格遵守。 不过,唐代诗人作品中,也偶有"失对"的。至于"失黏"的更多。 这里举一个"失黏"的例子: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这首诗,按格律,既然起句第二字是平声,第二句第二字用仄声来"对",这没有错;但第三句第二字就该用仄声来"黏"了,可是这里却用了平声,连第四句也随之错了。整首诗只有"对",而没有"黏",故叫"失黏"。 这种错失,在古人也许是有意的,但新学者做诗时,是最常犯的。所以要特别留意,不要拿古人的例外的作品,为自己辩护。 说容易点吧 律诗一般有8句,绝句有4句 而且绝句具有:起、承、转、合的特点,第3句的最后一个字不压韵,其他3句的最后一个字都压韵。还有就是仄起平收(仄是第3第4声,平是第1第2声)。一般诗句都是前半句起,后半句收,意思就是逗号前的半句读第3或者第4声,逗号后的半句读1、2声。 七言律诗:每个句子都有7个字,共8句 五言律诗:每个句子都有5个字,共8句 七言绝句:每个句子都有7个字,共4句 五言绝句:每个句子都有5个字,共4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9:01

一般诗句都是前半句起,后半句收,意思就是逗号前的半句读第3或者第4声,逗号后的半句读1、2声。 七言律诗:每个句子都有7个字,共8句 五言律诗:每个句子都有5个字,共8句 七言绝句:每句子都有7个字,共4句 五言绝句:每个句子都有5个字,共4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9:02

五律诗也称五言诗,五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全篇由五字句构成。 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9:02

每行五个字的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9:03

就是每句五个字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虹口区东余杭路541弄算几号地块?12年下半年号称要拆,附近都在拆类,明... 我想知道新建路东余杭路这二年有没有拆迁规划? 手机通话变声器哪种好 变声器哪个好用 我准备7月底开始复习考研,还来得及吗 大四下学期考研还来得及吗 考研还来得及吗 ...在脊椎骨右边靠脊椎骨附近疼,是什么原因,大概有半个多月了,弯腰时... 电脑开着总是无缘无故蓝屏提示 电脑开着总是无缘无故蓝屏 电脑无缘无故蓝屏怎么回事探究电脑突然蓝屏的原因 丘成桐大二自学了那么多数学专著,但他是数学系的... 怎样重新给电脑分区 形容“心结”的诗句有哪些? 影音风暴7.01.19版本问题急 丘成桐大学数学竞赛大专生可以参加吗 影音风暴7.01.19版本问题 清华大学增设的“丘成桐数学英才班”有何特点? 4句的古诗有哪些? QQ影音19400错误是什么意思 如何评价丘成桐在物理学上的贡献 急急急急急急、把宫锁心玉的那首诗转换成 竖版的格... on foot 和by foot 的区别和用法 清华丘成桐班高三在读生可以报名吗 wooden造句 急需 白居易 著名诗歌10首? 大家都用什么视频播放器啊 丘成桐数学班有多难考? 用 pass造句并翻译? 在成语,文言文,古诗里有一些字词的意思与现在有... 关于丘成桐 传记 浙大竺院数学求是科学班和浙大丘成桐数学英才班哪... 终极一班3什么时候更新19级?暴风影音说18级就大结... 诗的框架是什么 手机照片视频怎么导出 他是国际奥赛最传奇的中国天才,北大视他如珍宝,... 电脑的硬盘已经分区后,我还可以再重新分区吗?谢谢。 COVID-19是什么意思? 最有意境的十首现代诗 古代诗词中含有“钱”字的诗? 清华2019年丘成桐数学英才班什么时候开始? 十首诗歌。 请问丘成桐数学竞赛,非数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参加数... 数学家到底有什么用 静夜思古诗 征诗征诗 关于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求高手指教。 有哪些大学生的数学或物理方面的竞赛? 非数学专业能参加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吗 请专业人士指教,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怎么报名? NFC是什么功能?有哪些使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