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7:51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2:09
古代有冒名顶替科考的,特别是崇祯年间特别多,涉及的人数众多,*贪污钱的数量也很大,被发现了一般都是家产充公,自己的父母妻儿、兄弟姐妹被判流放,惩罚也是很严重的。
古代的科考和我们现在的高考差不多,但是比现在的高考更为残酷,现在的学子如果没能考上也能有别的出路,在古代好多学子唯一的出路就是科考,是真正的寒窗苦读十年,毕竟在古代封建等级制度比较严格,如果你是平常的百姓家,只有科考一条路可以光耀门楣。
我记得上学的时候学的一篇课文《范进中举》,范进就是考了一辈子的科考,年年考不上,年年考,最后终于考上了,自己却因为太开心刺激疯了,也是很讽刺,不过也很写实,真实的写出来科考对古代人的影响。平常百姓科考有多难,我们对于那些作弊的就有多恨,科考作弊在崇祯年间最为猖獗,当时江南简直就是作弊成风,童生的名额根本就不是靠真实实力的,而是明码标价出售的。
当时有个秀才实在看不下去,因为一场考试下来真正有才学的特别少,大多数都是靠钱靠关系,后来他就举报给了巡按,巡按准备办理此案的时候,却被调走了,当时买卖童生资格的事一个叫张能麟的人,这个人应该后台也是挺硬的,不然也不能那么巧合的刚要查他,巡按就被调走了,后来张能麟知道了是秀才举报了他,他就疯狂的报复。
这种风气一直到了清朝才有了改善,可能清朝当时正值缺乏人才的时候,所以很是重视科考,针对江南的作弊风气做出了严厉的惩罚,只要被发现了,就会被罢官仗刑,然后家人则被流放。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2:09
有的,有记载,在嘉庆三年为戊午年,湖南乡试就发生了一起“割卷”案,冒名者叫傅晋贤,被冒名者叫彭莪。傅晋贤是个不学无术的富二代,而彭莪是个富有才华,有拿下解元潜力的人,这就导致了这件最后东窗事发。在古代,一般这种科举舞弊案最后都是处死刑。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2:10
古代肯定也有冒名顶替科考的,一旦被发现,处理方法好像是终身不能参加科考。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2:10
清朝200多年间,总共发生规模较大,朝野震惊,最后不得不严刑峻法,以禁效尤的科场舞弊大案,不下10次。每次重惩之后,换来科场30余年的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