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8 07:0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19:04
1、创设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节课知识的引入可以采用恰当的情景,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让学生带着目的学习,乘着兴趣学习,比毫无目的乏味的学习效率高得多。并且在设疑的时候要注意引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让学生学以至用,让他们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感受数学的乐趣。
2、展示知识形成过程,突破难点
每节课的学习通常都有基础部分和难点两大部分,如何突破难点往往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特别在初中数学中,几何是本阶段的两大难点之一,在几何课程中,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直观地展示如:平移,旋转等,学生在理解的时候是困难重重。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展示图形的平移,旋转等,所以可以使教起来很困难的问题变得很容易,让学生学起来很轻松。例如在教旋转的时候运用“几何画板”,实现起旋转来就很容易了,学生理解起来更直观,这样一举两得,效率还提高了不少。
3、巧妙设计新颖习题,再次激起学生学习的*
学数学离不开做题,可做题往往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急剧下降,特别是一些计算类型,由于要反复练习以达到熟练运用公式定理的情况更是如此。传统的方式是学生练得腰酸背痛无精打采,教师教得枯燥无味。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在反复练习的时候以情景方式出现,让学生觉得在做题的时候有“故事”可听,有兴趣吸引,把乏味的练习变得丰富多彩,提高练习的效率。
4、合理运用多媒体容量大易操作的特点,以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随着学生对数学的不断学习,数学中的知识变得更为丰富,而每节课的内容也变得更多,所以一节课往往容量也很大,题型也较多。按照传统的教法,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往往是要准备许多的资料书,课前也得写许多的小黑板,费时又费力。如果能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所有已习的练习集合构成题库,这样既方便课堂准备,在教学的过程中又能针对不同的学生准备不同的难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材。此外,题库还可以采用与学生共享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找题,做题,既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相应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锻炼自己。
5、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例如:针对统计知识,是初中学习的又一个难点,这类知识往往既抽象,计算又复杂。课堂上教师往往只能以一些比较简单的数据进行举例分析,但实际情况却刚刚相反,无论从题目还是从数据的计算上往往都很复杂,所以学生通常会感觉课堂上的知识很简单,但在实际中却很难弄清楚;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准备许多的生活实例,以更真实的事件,让学生直接掌握方法通过电脑很容易地计算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反复操作计算机,掌握很多工具软件,这既能为本节课服好务,又能为学生课外解决问题提供很多的手段,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
6、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课外通力合作,实现开拓思维,实现创造的目的
学习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只有把学习融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那才能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课堂上的时间是短暂的,而取决于学生成绩好坏和能力强弱的往往是课后的功夫。许多同学愿意学好,但课后由于缺乏相应的资料和学习环境而无法更进一步地学习。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出现能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无论是学校还是在家里教师都能成为学生的好助手。除此以外,随着网络技术的不进步,现在有许多各类专门的网站为学生在课堂以外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在这里学生可以与全国各地的学生交流,可以和各个学校的教师交流,这样教师要做的除了介绍相关的资料、做一些帮助以外,恐怕更多的就是欣赏学生的成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