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27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9:25
一、天人合一
祭祀,送灶,诸佛下降,除残;祭祀祖先,天神地祇、列祖列宗请到人间,天地人沟通汇集、协调合作,共同对付邪祟,维护人间的幸福安康,这些构成春节仪式活动最重要的内容。小小对联连接着整个世界,上下,阴阳,虚实,乾坤,概括天地宇宙,囊括古今人生。富贵之家可以锦上添花,贫苦人家顿时蓬荜生辉,普天之下,皆大欢喜。这些习俗形式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
二、迎春纳福
“福”就是讲究平衡与和谐,既要通过合理合法不影响健康的工作得到你没有的,又要珍惜现在已经拥有的,不要得一个,失一个,得失相抵,更不要得不偿失。“福寿康宁”,是符合人性的共同的愿望和追求,它的内涵相当丰富,超越了地域与时空,最大限度地概括了人们的追求和奋斗的终极价值,具有广泛的心理认同基础。
三、除旧布新
“开端”的意义给予世俗生活中的芸芸众生一种总结过去,期盼、规划和开辟未来时段的当口和节点。春节的全部传统意义都是围绕着“开端”而存在的:宇宙的诞生、万物的起源、文化的建立、新生活的开端。可以从春节燃放鞭炮和年初一的“鸡日”习俗的早期含义来理解。
四、领悟亲情
因为春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和谐人事、领悟亲情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也是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和情感的作用。“一年不赶,赶三十晚”,“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这些话,很深刻地表达了春节所负载的厚重历史积淀,以及春节在中国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五、感恩图报
美国人有感恩节,春节也可以称之为中国人的感恩节。为什么我们必须感恩呢?这个道理其实很浅显,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爱情的人生,人的心理世界就会漆黑一团。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受之于父母、师长的教导,受之于同伴、社会的关爱,受之与自然、环境的恩赐。
孟子说过做人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尽心上》),就是上要对得起天,下要对得起自己人之为人。这需要人们在生活中思考与反思,同时,也需要有某种文化节日的形式来表达,而春节习俗中的团聚、拜年的仪式就具有这种作用。感念上天所赋之赐,感怀父母养育之恩,感谢社会合作之福。
六、庄严仪式
古今中外,任何一种节日都会有它的各种传统仪式,缺少节日的仪式感,便缺少了对节日的尊重与敬畏。当然,节日的仪式也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发生变化,但哪怕再细小的仪式,其核心的形式也是不会改变的,改变了这种形式,也就等同于取消了这个节日。民族的珍贵记忆总是通过如送灶、扫尘、贴春联、贴窗花、穿新衣、办年货等具体而细致地展现出来。
七、放松调节
“关门大吉”、“杜门谢客”,这样的过年可以少一些浮躁喧嚣、多一些笔墨书香,少一些吃喝玩乐、多一些知识文化,从高速运转的快节奏中得到一些调整,让自己充满思想的活力,充满知识的动力,充满文化的魅力。
扩展资料:
一、厚重的内涵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延续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春节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有很大的意义,不仅仅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还是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非物质遗产。
二、文化的传承
我们从小跟着长辈经历春节的快乐,耳濡目染的传承春节文化,当时我们可能并不知道传承这种文化的任务有多么重要,这与传统的农耕文明相适应的节日及习俗对我们国家来说有多么宝贵。我国现正在申请“春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的是抢救人们在不经意间失去的“年味”,著名作家冯骥才呼吁将春节放在我国申遗的首位,期待以此来最大程度的保护我们的春节。
参考资料:人民网评:传统春节带动全球“中国周”-人民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9:25
春节对中国人来的意义:
一、天人合一,和谐自然;
祭祀,送灶,诸佛下降,除残;祭祀祖先,天神地祇、列祖列宗请到人间,天地人沟通汇集、协调合作,共同对付邪祟,维护人间的幸福安康,这些构成春节仪式活动最重要的内容。
小小对联连接着整个世界,上下,阴阳,虚实,乾坤,概括天地宇宙,囊括古今人生。富贵之家可以锦上添花,贫苦人家顿时蓬荜生辉,普天之下,皆大欢喜。这些习俗形式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
二、迎春纳福,趋吉避凶;
既要通过合理合法不影响健康的工作得到你没有的,又要珍惜现在已经拥有的,不要得一个,失一个,得失相抵,更不要得不偿失。“福寿康宁”,是符合人性的共同的愿望和追求,它的内涵相当丰富,超越了地域与时空;
最大限度地概括了人们的追求和奋斗的终极价值,具有广泛的心理认同基础。相互拜年时的一句祝福语,哪怕是简单或者省略为“新年快乐”四个字,过年中的种种“口彩”,都反映着一种心理企盼,这就是谋求吉祥、平安、顺遂和成功,避免凶祸、灾难、疾疫和失败。
三、除旧布新,美好开端;
春节除旧布新的开端意义可以给当代人通过一种年底清理的方式,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它给顺利的人更多的梦想,也给许多不顺利的人以希望。
尤其是每个人生命的不灭是通过后代来体现的,这也让年老之人努力克服对死亡的恐惧有了足够的精神力量。人们把春节的这种开端,作为新的奋斗起点,是个人、家庭、群体,乃至民族以及整个国家整个生活节律的一个新的转折点
四、领悟亲情,凝聚情感;
除夕之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酒酣耳热之际,一杯酒,一生情,一辈子,也就“相逢一笑泯恩仇”,尽释前嫌,它平添了许多宽容和谅解,化解了许多怨恨和矛盾。
在当今的时代,作为中国人中的每一个独立个体,可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通过一种仪式来确认自己的主体性。春节领悟亲情、凝聚情感的仪式性作用,在当今更显得无法替代。
五、感恩图报,回馈社会;
上要对得起天,下要对得起自己人之为人。这需要人们在生活中思考与反思,同时,也需要有某种文化节日的形式来表达,而春节习俗中的团聚、拜年的仪式就具有这种作用。感念上天所赋之赐,感怀父母养育之恩,感谢社会合作之福。
六、放松调节,心灵安宁。
从“封门”习俗说起,对于春节民俗,应该根据当代人社会生活的新变化而不断推陈出新,良风美俗要大力弘扬,有的习俗不适合当代社会生活,也需要做出更新调整 。
“关门大吉”、“杜门谢客”,这样的过年可以少一些浮躁喧嚣、多一些笔墨书香,少一些吃喝玩乐、多一些知识文化,从高速运转的快节奏中得到一些调整,让自己充满思想的活力,充满知识的动力,充满文化的魅力。
扩展资料:
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一年之岁首,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岁首、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过年。春节历史悠久,是由上古时代岁首祭祀演变来,其起源蕴含着深邃的人文与自然文化内涵。
在民间,旧时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新年才算结束。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灵、拜祭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是亲人团聚的日子。
人们在春节这期间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在这节日期间亲朋好友之间走访拜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春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9:26
团圆和谐、辞旧迎新、传承孝道应该是春节文化意义中最为重要的三种。
春节文化的重要特征,在于团圆与和谐。外出远门的的人无论离家多远都要回家过年,因此春运每年都是热点话题,春节是中华民族团圆的节日,几千年来已经融入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
春节文化内涵中的和谐,首先是每个人都要心情舒畅。我们常说:“新年快乐。”它不仅仅代表着祝福,更是中华民族集体人格的体现,希望每个人都能快快乐乐、和谐相处,与家人、亲友、邻居、同事保持和谐,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只有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里,才是快乐的幸福的。可以说,春节就是社会群体和谐团结的黏合剂。
扩展资料
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1、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2、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3、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4、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5、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6、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参考资料:中国文明网--春节的文化意义何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9:26
春节俗称过年,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象征着团员,欢乐的,久别重逢,以及一年新的开始的意义。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灵、拜祭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是亲人团聚的日子。人们在春节这期间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在这节日期间亲朋好友之间走访拜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扩展资料:
年夜饭又称团年饭,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对中国人是极其重要的,一家老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围坐餐桌旁,倍感幸福。人们十分注重除夕的“团年饭”,除合家团圆、聚天伦之乐外,也祈求一家大小平安,在外工作的人都赶回来过新年。
团年饭是过春节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烛烧完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寓有计)、鱼(寓年年有余)、蚝豉(寓好市)、生菜(寓生财)、腐竹(寓富足)等以求吉利。
春节期间走访拜年是春节传统习俗之一,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拜年的意义所在是亲朋好友之间走访联络感情、互贺新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