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见齐景公的正确翻译。。。只要我下文的翻译。。不要多余的东西。。谢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10 06:1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1:57
上面的扯淡,这是三篇不同的文章:
1 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赠予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于是辞别景公离去。
2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大片土地,对曾子说,给你添置几件衣服用吧。曾子并不领情。他坚决不受。没办法,国王派的人只好回去。国王又让他再送来,曾子还是不受,来来回回反复多次,曾子坚持不收。使者就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的采邑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3 子思居住在卫国,生活很困苦。穿着很薄的袍子,大半个月只吃了九顿饭。田子方听说了这件事情,派人给子思送了白狐皮裘,恐怕他不接受,就叫送去的人这么说:“我借给别人的,就是忘记拿回来的;我送给别人的,就是我不要的。”子思推辞不接受,子方说:“我有的你没有,为什么不接受?”子思说:“我听说了,你这样还不如直接把东西扔进山沟里,我虽然很贫穷,不忍心自己变成山沟,所以我不敢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1:58
孔子谒见齐景公,景以赠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孔子本是布衣也,官职不过为鲁国司寇。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的名节没有他显扬,孔子对待取舍的态度一丝不苟啊!
荆国与吴国即将交战,荆*队人数少,吴*队人数多,荆国将军子囊说:“我们与吴国交战,一定会打败仗。这样就使荆*队溃散,使君主声名被玷污。使荆国领土丧失,忠臣不忍这样办。”他没有向荆王告白就撤兵了。子囊带军队到达都城外,派人向荆王转达他的请求,说:“请处我死刑。”荆王说:“将军撤兵,是因为这样做有利。现今确实对国家有利,将军为什么还请处死刑呢?”于囊说:“临阵撤兵的将军不受惩罚,那么今后为王率领军队的人,都会借不利于国家的名义来效法我而退缩。倘若这样,则荆国最终还是天下的弱者。”于是以剑自刎。荆王说:“允我成全将军的义节。”于是赐子囊一具桐木棺材,上面放置斧锧。一国之主忧虑的是,社稷存而不知为什么存,社稷亡而不知为什么亡,这就是存亡之危多次出现的原因。荆为国者已有四十二世,这期间有像子囊这样的人臣吗?子囊的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荆昭王为政时,有士名叫石渚。他为人公直无私,昭王任命他为政廷。有人杀了人,石渚追捕凶犯,得知杀人者是自己的父亲,便掉转车头返回,站立在殿庭上说:“杀人者,是我的父亲。对父亲执行刑罚,我不忍;私庇罪犯,枉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抛却国法当接受惩处,这是人臣应属守的义理。”于是伏在斧饭上,请昭王下令处死。昭王说:“追捕犯人但没有追到,怎么一定要惩处你呢?你还是履职去吧。”石渚谢绝,说:“不钟爱自己父母,不能称作孝子。为君主职事而枉法,不能称作忠臣。您下令赦免我,是为君者的仁惠。不敢枉废国法,是人臣的品行。”石渚不离斧饭,在昭王廷前断头而死。主法者枉法必被处死,父亲犯了法但不忍捉捕,君主赦罪他却不承受。石渚作为人臣,可称得上既是忠臣又是孝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1:57
上面的扯淡,这是三篇不同的文章:
1 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赠予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于是辞别景公离去。
2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大片土地,对曾子说,给你添置几件衣服用吧。曾子并不领情。他坚决不受。没办法,国王派的人只好回去。国王又让他再送来,曾子还是不受,来来回回反复多次,曾子坚持不收。使者就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的采邑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3 子思居住在卫国,生活很困苦。穿着很薄的袍子,大半个月只吃了九顿饭。田子方听说了这件事情,派人给子思送了白狐皮裘,恐怕他不接受,就叫送去的人这么说:“我借给别人的,就是忘记拿回来的;我送给别人的,就是我不要的。”子思推辞不接受,子方说:“我有的你没有,为什么不接受?”子思说:“我听说了,你这样还不如直接把东西扔进山沟里,我虽然很贫穷,不忍心自己变成山沟,所以我不敢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1:58
孔子谒见齐景公,景以赠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孔子本是布衣也,官职不过为鲁国司寇。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的名节没有他显扬,孔子对待取舍的态度一丝不苟啊!
荆国与吴国即将交战,荆*队人数少,吴*队人数多,荆国将军子囊说:“我们与吴国交战,一定会打败仗。这样就使荆*队溃散,使君主声名被玷污。使荆国领土丧失,忠臣不忍这样办。”他没有向荆王告白就撤兵了。子囊带军队到达都城外,派人向荆王转达他的请求,说:“请处我死刑。”荆王说:“将军撤兵,是因为这样做有利。现今确实对国家有利,将军为什么还请处死刑呢?”于囊说:“临阵撤兵的将军不受惩罚,那么今后为王率领军队的人,都会借不利于国家的名义来效法我而退缩。倘若这样,则荆国最终还是天下的弱者。”于是以剑自刎。荆王说:“允我成全将军的义节。”于是赐子囊一具桐木棺材,上面放置斧锧。一国之主忧虑的是,社稷存而不知为什么存,社稷亡而不知为什么亡,这就是存亡之危多次出现的原因。荆为国者已有四十二世,这期间有像子囊这样的人臣吗?子囊的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荆昭王为政时,有士名叫石渚。他为人公直无私,昭王任命他为政廷。有人杀了人,石渚追捕凶犯,得知杀人者是自己的父亲,便掉转车头返回,站立在殿庭上说:“杀人者,是我的父亲。对父亲执行刑罚,我不忍;私庇罪犯,枉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抛却国法当接受惩处,这是人臣应属守的义理。”于是伏在斧饭上,请昭王下令处死。昭王说:“追捕犯人但没有追到,怎么一定要惩处你呢?你还是履职去吧。”石渚谢绝,说:“不钟爱自己父母,不能称作孝子。为君主职事而枉法,不能称作忠臣。您下令赦免我,是为君者的仁惠。不敢枉废国法,是人臣的品行。”石渚不离斧饭,在昭王廷前断头而死。主法者枉法必被处死,父亲犯了法但不忍捉捕,君主赦罪他却不承受。石渚作为人臣,可称得上既是忠臣又是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