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类与豌豆象的斗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04 14:4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02:58
读完文章,第一感受是豌豆象算不上称职的母亲,排卵也太随意了,完全不考虑孩子将来的生存情况,典型的管生不管养。具体表现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豌豆个头小,一粒豌豆也只够一只幼虫生长发育食用,一个豆荚里往往最多存在4-5粒的豌豆,但豌豆象妈妈基本不会考虑这些,一个豆荚上哗啦哗啦的产下5-10个卵来,能不能生存,孩子们,你们自己去竞争吧。第二点,卵的发育离不开阳光沐浴,可豌豆象产卵多是成对的,放置还是一上一下,这样的结果就是孪生卵中先产下被放置在下排的那个,缺少足够发育条件,往往没有发育就干瘪死去,看不到美丽的阳光和他们最爱的豌豆。如果说,上述两点跟生理相关,不是豌豆象妈妈所能控制得住的,不去苛责,那么第三点,怎么都是不负责任的态度问题了。豌豆象妈妈完全没有考虑怎么帮助自己的孩子在孵化后能快速进入食厨觅食,产卵有些在豆荚上,只跟豌豆种子隔着一层皮,但有些被产在了豆荚隔膜层外侧,孵化的幼虫需翻山越岭才能寻觅到梦中的豌豆种子啊。这样的妈妈也太粗心大意了。
第二个感受是豌豆象幼虫太具备公平竞争精神了。有句话叫愿赌服输,如果多个幼虫都碰巧钻进同一个豆粒,那么他们就踏上了以生命为赌注的竞争之旅。因为豌豆粒只能供一只幼虫生存发育,谁能抢先到达豌豆的中心部位,得到那里最合胃口最适合豌豆象发育的营养供给,谁就最有可能继续生命旅程。而在公平竞争的原则下,当幼虫们发现竞争已经产生了冠军(有幼虫已经到达豆粒中心),他们会停止前进的脚步。不是去拼斗一番,争夺生存圣土,而是愿赌服输、承认结果。当然,这是种说法太过童话的纯洁了。我个人以为,豌豆象幼虫是种独居动物,靠气味宣布自己的领地,当他们发现某区域存在其他同类的气味,就不再前往了。我的这种推断来源于人类的感受:被豌豆象幼虫占据过的豆英气味难闻,不能食用。另外,豌豆发育会逐渐变得坚硬,变得不适合幼虫食用,而这个变化是从外向中心部位推进的。因此,没能占据中心部位的幼虫会因粮食短缺而死去。
类似的理由,法布尔也用在了豌豆天窗的分析上。表象是豌豆变硬后,成虫没有工具打开一条出去的通道,于是幼虫早有预见的在豌豆尚未变硬时就挖好了一条通道,只留下豆粒的表皮,既防止天敌进入,又确保自己今后容易破皮而出。看似好有远见,其实是豌豆粒的表皮不好吃,幼虫吃到那儿就发自生理的拒绝继续,扭头就走。
作为童话,我们宣扬美好,但作为科普文章,不能刻意地赋予低端动物太多的感情和智慧,而是要理智地分析出现象背后的实际原因,这也许是让初中生,让所有正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小朋友们阅读《昆虫记》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