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30 17: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6 19:27
文·段宏刚
人生苦短,怎么活得自由、洒脱和快乐?完全是个人的事,按理说,他人没有权利去干涉。
关于人生观,在主流的评价体系里,一个人活着不光要为自己,而且要顾及亲朋好友,乃至整个 社会 的感受。只有以“入世”的心态,积极地融入整个 社会 ,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 社会 乃至整个人类做出贡献,那么,他才不枉此生,人生就是*的,也是有价值的。
一个人如果抛弃名利和地位,无视世俗生活里物质*的束缚,忠实于自己的内心,选择以“出世”的姿态去活,每天粗茶淡饭,与大自然为伴,只为了寻求内心的安宁和淡然,这样活的人,在大多数人眼里,一定是一个不可理喻的“另类”。
对80后柳智宇来说,他就是父母、朋友、同学、同事眼中的另类,以他的条件和资历,他完全可以在世俗生活里名利双收,受人敬仰,但是,他在人生的辉煌时刻,却头也不回地选择在凤凰岭龙泉寺出家,从数学天才摇身一变成为“贤宇法师”,把8年大好时光用在了长斋礼佛上。
最终,他的理想破灭,在现实的召唤下,他不得不选择下山,重新回到红尘之中。
柳智宇1988年出生在湖北武汉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物理老师,母亲是工程师,受父母的熏陶,他自小对“数理化”十分感兴趣,当其他小朋友都在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乐趣时,他则一个人闭门不出,乐此不疲地钻研数理化知识。
这份认真劲很快在考试成绩上得到体现,以至于他在每次的数理化考试中,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拿到满分。在老师和同学眼里,他的前途大有可期。
高中时代,柳智宇的天分更加完美地释放出来。
那是在2005年的“第3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循环赛”里,柳智宇一鸣惊人,给中国队捧回一枚金牌,从此,年仅17岁的柳智宇成为炙手可热的公众人物。
2006年,柳智宇再次代表国家队参加国际奥数竞赛,再次折桂。北京大学数学系看到这样的好苗子后,毫不犹豫地把他招入校内。2007年9月,柳智宇正式成为北大学生。
北京大学有两个著名的学生社团,一个是“北大耕读社”,另一个是“北大禅学社”,都是学子们自发建立的,前者主要以研究传统文化为主,后者以研究佛学为主,这两个社团里数学系和哲学系的学生特别多。
在社员们的眼里,物质的满足并不能完全填满精神的空虚,人最终还是需要通过读书,依靠钻研“儒释道”传统文化,才能满足精神的追求。
入学不久,柳智宇就被两个社团所吸引,很快加入其中,后来他做了社长。
“耕读社”的首任社长、北大2002级哲学系研究生邓文庆,不求任何回报,在社团一直干到大学毕业,把4年心血无偿奉献给了社团。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硕士毕业后,邓文庆没有去工作,而是义无反顾地来到凤凰岭龙泉寺剃度出家。
这件事对柳智宇的触动极大,让他心中逐渐滋生了脱离“苦海”的愿望。此时,柳智宇认为:芸芸众生在世俗生活里,要经历各种各样的*,*就像无底洞一样难以填满,人们被*驱使着,很难做真正的自己。唯有离开,生命之花才能绽放出原本的芬芳。
实际上,早在上初中时,柳智宇内心的真实想法就跟别人不一样,只不过被他优秀的学习成绩,以及内向温和的性格,一直掩埋着。
上初二时,柳智宇在《观功念恩日记》里写了这样一段话:孔老师,孟老师啊,教教弟子吧。弟子一直在向上仰慕和希求,愿冷漠、孤独、伤害离我们远去,愿善良、仁慈、忠诚、智慧的光辉遍洒人间。
写完后,他把这段话发给了当时的语文老师周文涛,老师看他年纪轻轻,并没有在意。
到大学时,离开了父母的管教,周围没有人再要求他必须这样做,必须那样做,再加上心智逐渐成熟,以及对佛学发自内心的喜爱,柳智宇茅塞顿开:与其在世俗生活里苦苦挣扎,还不如自由自在地放飞心灵,这样才不枉此生。
原来按部就班地学习,考试拿满分,又按照老师和父母的意愿去参加奥数竞赛,争取冠军,都不是他内心喜欢做的。而现在,他要做一回真正的自己。
2011年夏,也就是柳智宇即将从北大毕业之际,做出了让父母、老师、同学和朋友都瞠目结舌的决定:去凤凰岭下的龙泉寺削发为僧,告别柳智宇的身份。
临别时,他对同窗好友说:世间会少了一个柳智宇学长,却会多了一个佛家大师。
柳智宇由于在北大期间学习成绩非常出色,将要毕业时,麻省理工学院以每年7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给他抛来橄榄枝,希望他参加完毕业典礼后即刻动身,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深造。但是,出家的计划在柳智宇内心早已定型,他什么也不管不顾,只想成为佛门中人。
母亲得知柳智宇要出家,顿时伤心欲绝,哭得死去活来,差点昏死过去,她万万没有想到儿子会做出这样叛逆的决定。
为了培养儿子成才,他们这20多年来付出的心血和金钱不计其数,况且,儿子已经成为 社会 精英和国家栋梁,将来前程似锦,怎么能够说出家就出家了呢?她怎么也想不明白!
柳智宇的父亲和母亲立即动身,从湖北赶到北京凤凰岭山脚下的龙泉寺,多次试图劝儿子回头,得到的却是儿子的置若罔闻,最终,只能放手。
7月25日,柳智宇正式剃度出家,取法号为“贤宇法师”。
出家期间,柳智宇每天的活动都在寺院里进行,每天清晨4点起床,4点半上早殿,然后读书和劳动。11点吃饭,打坐午休后,13点半起来继续劳动或读书。16点半上晚殿,接着上课。21点二十分打板后,各自回到床铺休息,迎接第二天的生活。
出家的日子在按部就班中走过,但是,以“普度众生”为最高目标的柳智宇逐渐发现:自己对佛门的认识太肤浅了、太理想化了,寺庙里的规矩之多,等级之森严,远远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跟俗世生活没有什么两样,让他有一种“心中神圣的东西被玷污了”的感觉。
然而,他始终坚信清者自清,也认定“只有佛教才是自己唯一的归宿”。于是,他更加用功地钻研佛学。
直到有一天,一名对子女教育伤透脑筋的母亲,把柳智宇拦下来,请求他为她解答困惑。
柳智宇跟这位母亲长谈一小时,却没有解决她的问题。临走时,这位母亲对柳智宇流露出失望和不屑的表情。柳智宇无地自容,只能对她说:一个僧人的成长周期至少需要五年。
柳智宇心有余而力不足,拒绝了她。拒绝之后,他又陷入了自我怀疑:我是不是太决绝了?我做这些到底有什么用?
在柳智宇的心里,一直以“普度众生”为己任,然而,众生需要他时,他却什么也做不好。这是一种多大的讽刺?
从2017年开始,柳智宇开始接触心理学,他决定学好心理学,再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2017年底,在母亲的资助下,柳智宇考取了*心理咨询师执照。接着,又在网上开通了一项“佛系心理咨询”。仅仅在第一天,就有四个人前来咨询他。
“看来需求量太大了,我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柳智宇说完这句话,一个新想法立刻在他心中产生了。
他要再次调整人生方向,走出佛门,以入世的姿态,帮助更多的人解决困惑,这才是一条“普度众生”的人生大道。
于是,在2018年3月下旬,出家8年之久的柳智宇终于想好下山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