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气预报为什么不写40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0 02:52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2:59
一,为什么很少报过40度,可能是你所在的地方温度确实很少达到40度。二,不同地点温度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体感的温度差别也非常大,比如你在车里,十几分钟可以达到五六十度,和你站在湖边,你站在大马路上,你在站在山顶,所感知的温度都是不一样的,感受到的温度并不是你本地最真实准确且有代表性的大气温度。三,所有的气象数据观测仪器,方法,时间都是统一的,观测的位置也会选最能反映本地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周围必须是空旷,没有公路河流和较大的建筑。空气温度的感应点必须在1.5m的百叶箱内,气象局测定的温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测得的。我们在看天气预报的时候,往往一个市或者一个县只给出一个气温预报的值,但是一个县市的面积是非常大的,不同地点的气温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我们给出的这个气温需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就是说可以用这个气象站的气温来代表全市的情况。那么,气象局有没有预报过40度以上的高温呢?在过去几年的全国高温预警列表里,发现除了新疆地区,在2020年6月4号的河南,还有近两年重庆每到七八月份也经常会连续几天预报40度以上的天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2:59
在物理上:高温无极限,根据题意为什么天气预报很少预报高温攀越40*度呢?天气预报的温度来源数据,是根据百页箱里的所测数据,百页箱离地面1米,无阳光直射辐射,是恒温数据。超过40*的高温为极端天气,出现的概率极小。当然,人体对高温耐受的承受感觉,还取决于外界的自然环境、空气湿度过大,人体散热受到阻碍定会大汗淋漓、肯定会觉得炎热异常,另外阳光的直射、空气不流通、水泥地面温度的反射,人身体质的好坏、工作时间的长度这些都是左右着人体对高温的承受力。所以象新疆吐鲁番一带有时温度至45*以上,因空气干燥、高温度就那么一会、人体觉得能承受,而长江中下游低纬度、低海拔一带气温至40*,因当天高温时长可达七八个小时,野外工作人员就谨防中暑了。你以为预报元不想报40℃,但问题是,一年下来有几天40℃?你在预报时,会考虑大概率事件还是小概率?人家预报员也要考核准确率的。首先她们会看看近期的实况,再看看预报模式,再参考历年气候,最后得出结论。所以相比40℃,预报员可能认为38、39℃出现概率更大。
1.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2.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3.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同一地区相差不远的地方有可能温差很大。比如夏天柏油公路的温度可能比几十米外的小路上的温度高10度。同一地区市内和郊区比温度相差也有5度的差别!!!大部分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接近40度高温的天气里,傍晚骑电动车从市区向郊区行驶,温度差感觉非常明显。天气预报对同一地区预报的应该是平均温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3:00
因为红色预警已经是最高预警级别,一般天气温度超过37度,天气预报就会发布红色预警,而40度属于37度以上,被涵盖在里面啦,所以40度的时候就不再发布预警信息,并且40度不但鸡蛋能晒熟,估计人也差不多能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3:00
很多人认为室外温度明明已经到了40度,可是天气预报显示的仍然是38-39摄氏度。其实,我们感受到的是体感温度,而天气预报测量的温度是百叶箱的温度,二者之间确实是有区别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3:01
因为我们感受的是体感温度40度,而天气预报报告的是体感箱的温度。两者是截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