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人们玩的那个秋千为什么会叫“秋千”?有什么典故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8:49

我来回答

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23:24

秋千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上古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为了谋生,不得不上树采摘野果或猎取野兽。在攀缘和奔跑中,他们往往抓住粗壮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条的摇荡摆动,上树或跨越沟涧,这是秋千最原始的雏形。至于后来绳索悬挂于木架、下拴踏板的秋千,春秋时期在我国北方就有了。《艺文类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载。当时拴秋千的绳索为结实起见,通常多以兽皮制成,故秋千两字繁写“靴a”,均以“革”字为偏旁。

秋千的起源与流变
方川
荡秋千是中华大地上很多民族共有的游艺竞技项目。据现有文献记载,它源自先秦。

《古今艺术图》上说:“此(荡秋千)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敏捷)者。”(见清翟灏《通俗编》卷三一)山戎是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属地在今天的北京市及其周围地区,秋千原是其进行军事训练的工具。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带兵打败山戎后,将其国土划归燕国,秋千也随之向南流传,后来逐渐演变成游戏的用具。

荡秋千日后主要为宫中、闺中女子的游戏或传统节日广场狂欢内容。汉武帝时宫中盛行荡秋千;唐人高无际《汉武帝后庭秋千赋》云:“秋千者,千秋也。汉武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荡秋千在当时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唐代宫廷把荡秋千称为“半仙戏”,五代王仁裕在其笔记《开元天宝遗事》中说:“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市民因而呼之。”

荡秋千一方面可“摆疥”(医治疾病),另一方面可以“释闺闷”。《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五回开头写吴月娘、孟玉楼、潘金莲、李瓶儿等在花园里荡秋千的场面,并引用了据说是出自唐伯虎之手的《秋千诗》。诗云:

二女娇娥美少年,绿杨影里戏秋千。/ 两双玉腕挽复挽,四只金莲颠倒颠。/ 红粉面对红粉面,玉酥肩共玉酥肩。/ 游春公子遥鞭指,一对飞下九重天。

李清照亦填有一首《点绛唇·蹴罢秋千》。一时间,荡秋千几乎成了女性的专利品。

大概在唐宋以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的大量涌现,荡秋千才演变成节日中广场的狂欢节目。杜甫有诗云:“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刘禹锡亦有:“秋千争次第,牵掩彩绳斜。”可见荡秋千习俗流传之广之盛。

宋代诗僧惠洪也有一首题为《秋千》的诗:

画架双裁翠络偏,佳人春戏小楼前。/ 飘扬血色裙拖地,断送玉容人上天。/ 花报润沾红杏雨,彩绳斜挂绿杨烟。/ 下来闲处从容立,疑是蟾宫谪降仙。

从以上描述荡秋千习俗的诗作中,我们便可窥见当时这种习俗的全民性。也许人们对传统秋千玩腻了,寻求新花样,秋千习俗开始变化。

宋代出现了“水秋千”。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等书的记载,不管是在北宋都城汴梁的金明池,还是在南宋都城临安的西湖、钱塘江,都举行过这种杂技表演。每逢夏季举行水秋千表演时,上自皇帝妃子、王公大臣,下至庶民百姓,竞相观看。表演之前,先在水中置两艘雕画精美的大船,船头竖起高高的秋千架。表演时,船上鼓声大作,船尾上杂耍艺人先耍练上竿,然后表演者按次序登上秋千,奋力悠来荡去。当秋千悠到和秋千架的横梁相平之时,他们双手脱绳,借秋千回荡之力跃入空中,在空中翻个跟斗,然后投身入水。因表演者姿势各异,看上去惊险优美而又变化无穷。“水秋千”类似现代跳水运动,是宋代杂技的新发展,在中国杂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颇有影响。

唐宋之后,荡秋千习俗普及全国,盛况空前。

当然,荡秋千流变花样最多的是我国的民族地区。

朝鲜族最喜爱荡秋千这一传统竞技游艺活动了,这一活动常在节日举行,有时还进行比赛。节日里,姑娘们身穿色调艳丽的彩裙,围在秋千旁,争试高低,只有挑选出来的能手,才能参加运动会的比赛。比赛时,在高空的彩带上悬挂一串金*的铜铃,比赛选手荡起秋千,看谁能碰响铜铃,碰到的次数越多,成绩越高。飘逸的长裙,叮当悦耳的铃声,惊险的摆荡,令人叹为观止。

台湾高山族人称荡秋千为“渺绵”,是“飞天”的意思,这与汉族人对秋千的传统认识是相同的。

云南西北及川南纳西族的荡秋千习俗俗称“秋千会”。纳西族东部的秋千会多在每年夏历正月初一至初四举行,西部则于正月初六开始,历时4~5天不等。清代《盐源竹枝词》云:“高悬彩架接云天,共庆新年胜旧年;姊妹艳装争奇丽,倩郎抛索送秋千。”丽江白沙村一带,当年结婚的新娘常以红绳系秋千扶手,用点心、瓜子等招待荡秋千者,以此讨得平安吉利。永宁等地于“秋千会”的最后一天由女青年备办酒席款待前来赛秋千的男青年。席间男子用锅烟抹女子脸,互相追逐嬉戏,以抹黑为吉。传说古时“秋千会”期间有魔鬼来捉拿美女,后因以此法遮颜,防遭鬼害,成为会中的又一习俗。

除了最为常见的吊秋之外,一些民族还有许多秋千的变种。

新疆柯尔克孜族的荡秋千游艺,当地人称“阿拉提巴坎谢里钦吉克”。在空地上选一点,用3根木头搭一座三角架,在3~5米外的另一点也搭一座同样的架子,然后在两个三角架中间架一横梁,离地大约3米,横梁上悬挂6根“U”型的牛毛绳,构成秋千。玩时一男一女面对面,两人皆双脚交错蹬在较长的两根牛毛绳上,伸开双臂各抓两根牛毛绳,背部靠在绳上,双脚蹬动,越荡越高。

青海土族荡秋千用的是轮子秋。土族称轮子秋为“卜日热”,意为“旋转、转轮”。轮子秋根据当地条件,就地取材制作。如拆下大板车柱轮,将车柱竖起,下轮压重物固定重心;上轮绑一架梯,在梯两端拴上等长皮绳(似秋千)即成,故谓之“轮子秋”。

维吾尔族玩的秋千更为奇特,叫“沙哈尔地”,意为“空中转轮”,每逢春秋季节和举办婚礼时荡玩。在场地上牢固竖起一根高约10米的圆木作轴,轴顶装一木轮,轮上装两根横木,各拴上绳索,如秋千状。竖轴底部另装一根横木,以绳与顶部木轮相连接。游戏时,绳索秋千上各站一人,然后底部横木两边,各有数人相向而立,双方等速推动横木,带动顶部木轮旋转。站在绳索上的游戏者即随着转轮的加速慢慢升上高空,转速越快,游戏者飞得越高。

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还流行有磨秋、风车秋千等秋千形式。

磨秋又可分成两种,一种叫转磨秋,另一种叫磨担秋。转磨秋在中间有一立柱,其顶有轴,上系四绳,绳末各有一环,由四人抱环旋跃为戏,状如推磨,故曰转磨秋。

磨担秋的玩法是,取一根长1~2米,直径约15厘米的硬木固定竖于场地上,顶端削细作轴;另选一根长约10米、直径与木柱相当的木杆,中间凿凹,横置于立柱顶上,即搭成磨担秋。木杆两端骑坐对等人数,骑坐者用脚蹬地略跑数步后,即迅速骑上木杆或匍匐杆头,木杆即磨一般旋转,两端上下升沉,又似挑担时扁担的上下起伏,故称磨担秋。随着木杆的旋转起伏,落地的一方用脚蹬地,增加动力,使杆弹起,这样,木杆两端交替上下,旋转不止。

磨担秋以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区的傣、景颇、苗、壮、哈尼、布依、仡佬族为盛,其中哈尼族最为典型。

哈尼人打磨秋主要在农历的五月或六月。五月份在戌日或亥日举行,称“五月年”;六月份选其中间的3~5日举行,称“六月年”,哈尼人叫“苦扎扎”节。“五月年”、“六月年”均为磨秋节。关于“五月年”的来历,当地有一则传说:远古时,太阳、月亮出没不定,危害庄稼,阿朗和阿昌兄妹俩决定要救助乡邻。他们砍来栗树支起磨秋,磨秋飞转,载他们飞上太阳和月亮。他们费尽心机说服它们有规律地昼夜出没。理想实现了,兄妹俩却分别被烤死、冻死在太阳和月亮上。人们为了纪念他们,演变为节日。

风车秋千又叫车秋、转秋、转转秋、转秋千、纺车秋,因其形状略似纺车,故名。风车秋千的结构比吊秋、磨秋都要复杂。在场地中立两根约3米高的木柱,相距约3米,柱顶架一横梁,横梁*套一宽约1米的木制十字形滚轴,如车轮状。滚轴上有各长约2米的4对平行足,足端系短绳,绳端拴一木板,形如秋千。玩时,4人各坐一木板上,使滚轴转动,上下升降。各人脚触地时用力蹬地,再加上空中三人下坐、下拉的力量,秋千作圆形旋转,转速快时,如飞旋的大风车,煞是好看。在黔东南苗族地区,风车秋千的每块坐板上可坐两人,4块坐板坐8人,这样的风车秋千叫做“八人秋”。风车秋千在苗、阿昌、僳僳等民族中盛行,其中僳僳族最为典型。僳僳族转风车秋千的多为女子,节日里,她们着盛装前来比赛。比赛时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依次参赛。参赛者脸朝外坐在秋千板上,裁判一声号令,秋千像纺车一样开始转动,越转越快,这时场地上如同转起一个缤纷的彩球。

1991年,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将荡秋千列为表演项目,后来吊秋又被列为比赛项目。

秋千这种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民俗事象,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它活跃了人们的生活,也为民俗工作者提供了蕴涵丰富的标本。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0:42

秋千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上古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为了谋生,不得不上树采摘野果或猎取野兽。在攀缘和奔跑中,他们往往抓住粗壮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条的摇荡摆动,上树或跨越沟涧,这是秋千最原始的雏形。至于后来绳索悬挂于木架、下拴踏板的秋千,春秋时期在我国北方就有了。《艺文类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载。当时拴秋千的绳索为结实起见,通常多以兽皮制成,故秋千两字繁写“靴a”,均以“革”字为偏旁。

秋千的起源与流变
方川
荡秋千是中华大地上很多民族共有的游艺竞技项目。据现有文献记载,它源自先秦。

《古今艺术图》上说:“此(荡秋千)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敏捷)者。”(见清翟灏《通俗编》卷三一)山戎是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属地在今天的北京市及其周围地区,秋千原是其进行军事训练的工具。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带兵打败山戎后,将其国土划归燕国,秋千也随之向南流传,后来逐渐演变成游戏的用具。

荡秋千日后主要为宫中、闺中女子的游戏或传统节日广场狂欢内容。汉武帝时宫中盛行荡秋千;唐人高无际《汉武帝后庭秋千赋》云:“秋千者,千秋也。汉武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荡秋千在当时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唐代宫廷把荡秋千称为“半仙戏”,五代王仁裕在其笔记《开元天宝遗事》中说:“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市民因而呼之。”

荡秋千一方面可“摆疥”(医治疾病),另一方面可以“释闺闷”。《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五回开头写吴月娘、孟玉楼、潘金莲、李瓶儿等在花园里荡秋千的场面,并引用了据说是出自唐伯虎之手的《秋千诗》。诗云:

二女娇娥美少年,绿杨影里戏秋千。/ 两双玉腕挽复挽,四只金莲颠倒颠。/ 红粉面对红粉面,玉酥肩共玉酥肩。/ 游春公子遥鞭指,一对飞下九重天。

李清照亦填有一首《点绛唇·蹴罢秋千》。一时间,荡秋千几乎成了女性的专利品。

大概在唐宋以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的大量涌现,荡秋千才演变成节日中广场的狂欢节目。杜甫有诗云:“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刘禹锡亦有:“秋千争次第,牵掩彩绳斜。”可见荡秋千习俗流传之广之盛。

宋代诗僧惠洪也有一首题为《秋千》的诗:

画架双裁翠络偏,佳人春戏小楼前。/ 飘扬血色裙拖地,断送玉容人上天。/ 花报润沾红杏雨,彩绳斜挂绿杨烟。/ 下来闲处从容立,疑是蟾宫谪降仙。

从以上描述荡秋千习俗的诗作中,我们便可窥见当时这种习俗的全民性。也许人们对传统秋千玩腻了,寻求新花样,秋千习俗开始变化。

宋代出现了“水秋千”。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等书的记载,不管是在北宋都城汴梁的金明池,还是在南宋都城临安的西湖、钱塘江,都举行过这种杂技表演。每逢夏季举行水秋千表演时,上自皇帝妃子、王公大臣,下至庶民百姓,竞相观看。表演之前,先在水中置两艘雕画精美的大船,船头竖起高高的秋千架。表演时,船上鼓声大作,船尾上杂耍艺人先耍练上竿,然后表演者按次序登上秋千,奋力悠来荡去。当秋千悠到和秋千架的横梁相平之时,他们双手脱绳,借秋千回荡之力跃入空中,在空中翻个跟斗,然后投身入水。因表演者姿势各异,看上去惊险优美而又变化无穷。“水秋千”类似现代跳水运动,是宋代杂技的新发展,在中国杂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颇有影响。

唐宋之后,荡秋千习俗普及全国,盛况空前。

当然,荡秋千流变花样最多的是我国的民族地区。

朝鲜族最喜爱荡秋千这一传统竞技游艺活动了,这一活动常在节日举行,有时还进行比赛。节日里,姑娘们身穿色调艳丽的彩裙,围在秋千旁,争试高低,只有挑选出来的能手,才能参加运动会的比赛。比赛时,在高空的彩带上悬挂一串金*的铜铃,比赛选手荡起秋千,看谁能碰响铜铃,碰到的次数越多,成绩越高。飘逸的长裙,叮当悦耳的铃声,惊险的摆荡,令人叹为观止。

台湾高山族人称荡秋千为“渺绵”,是“飞天”的意思,这与汉族人对秋千的传统认识是相同的。

云南西北及川南纳西族的荡秋千习俗俗称“秋千会”。纳西族东部的秋千会多在每年夏历正月初一至初四举行,西部则于正月初六开始,历时4~5天不等。清代《盐源竹枝词》云:“高悬彩架接云天,共庆新年胜旧年;姊妹艳装争奇丽,倩郎抛索送秋千。”丽江白沙村一带,当年结婚的新娘常以红绳系秋千扶手,用点心、瓜子等招待荡秋千者,以此讨得平安吉利。永宁等地于“秋千会”的最后一天由女青年备办酒席款待前来赛秋千的男青年。席间男子用锅烟抹女子脸,互相追逐嬉戏,以抹黑为吉。传说古时“秋千会”期间有魔鬼来捉拿美女,后因以此法遮颜,防遭鬼害,成为会中的又一习俗。

除了最为常见的吊秋之外,一些民族还有许多秋千的变种。

新疆柯尔克孜族的荡秋千游艺,当地人称“阿拉提巴坎谢里钦吉克”。在空地上选一点,用3根木头搭一座三角架,在3~5米外的另一点也搭一座同样的架子,然后在两个三角架中间架一横梁,离地大约3米,横梁上悬挂6根“U”型的牛毛绳,构成秋千。玩时一男一女面对面,两人皆双脚交错蹬在较长的两根牛毛绳上,伸开双臂各抓两根牛毛绳,背部靠在绳上,双脚蹬动,越荡越高。

青海土族荡秋千用的是轮子秋。土族称轮子秋为“卜日热”,意为“旋转、转轮”。轮子秋根据当地条件,就地取材制作。如拆下大板车柱轮,将车柱竖起,下轮压重物固定重心;上轮绑一架梯,在梯两端拴上等长皮绳(似秋千)即成,故谓之“轮子秋”。

维吾尔族玩的秋千更为奇特,叫“沙哈尔地”,意为“空中转轮”,每逢春秋季节和举办婚礼时荡玩。在场地上牢固竖起一根高约10米的圆木作轴,轴顶装一木轮,轮上装两根横木,各拴上绳索,如秋千状。竖轴底部另装一根横木,以绳与顶部木轮相连接。游戏时,绳索秋千上各站一人,然后底部横木两边,各有数人相向而立,双方等速推动横木,带动顶部木轮旋转。站在绳索上的游戏者即随着转轮的加速慢慢升上高空,转速越快,游戏者飞得越高。

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还流行有磨秋、风车秋千等秋千形式。

磨秋又可分成两种,一种叫转磨秋,另一种叫磨担秋。转磨秋在中间有一立柱,其顶有轴,上系四绳,绳末各有一环,由四人抱环旋跃为戏,状如推磨,故曰转磨秋。

磨担秋的玩法是,取一根长1~2米,直径约15厘米的硬木固定竖于场地上,顶端削细作轴;另选一根长约10米、直径与木柱相当的木杆,中间凿凹,横置于立柱顶上,即搭成磨担秋。木杆两端骑坐对等人数,骑坐者用脚蹬地略跑数步后,即迅速骑上木杆或匍匐杆头,木杆即磨一般旋转,两端上下升沉,又似挑担时扁担的上下起伏,故称磨担秋。随着木杆的旋转起伏,落地的一方用脚蹬地,增加动力,使杆弹起,这样,木杆两端交替上下,旋转不止。

磨担秋以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区的傣、景颇、苗、壮、哈尼、布依、仡佬族为盛,其中哈尼族最为典型。

哈尼人打磨秋主要在农历的五月或六月。五月份在戌日或亥日举行,称“五月年”;六月份选其中间的3~5日举行,称“六月年”,哈尼人叫“苦扎扎”节。“五月年”、“六月年”均为磨秋节。关于“五月年”的来历,当地有一则传说:远古时,太阳、月亮出没不定,危害庄稼,阿朗和阿昌兄妹俩决定要救助乡邻。他们砍来栗树支起磨秋,磨秋飞转,载他们飞上太阳和月亮。他们费尽心机说服它们有规律地昼夜出没。理想实现了,兄妹俩却分别被烤死、冻死在太阳和月亮上。人们为了纪念他们,演变为节日。

风车秋千又叫车秋、转秋、转转秋、转秋千、纺车秋,因其形状略似纺车,故名。风车秋千的结构比吊秋、磨秋都要复杂。在场地中立两根约3米高的木柱,相距约3米,柱顶架一横梁,横梁*套一宽约1米的木制十字形滚轴,如车轮状。滚轴上有各长约2米的4对平行足,足端系短绳,绳端拴一木板,形如秋千。玩时,4人各坐一木板上,使滚轴转动,上下升降。各人脚触地时用力蹬地,再加上空中三人下坐、下拉的力量,秋千作圆形旋转,转速快时,如飞旋的大风车,煞是好看。在黔东南苗族地区,风车秋千的每块坐板上可坐两人,4块坐板坐8人,这样的风车秋千叫做“八人秋”。风车秋千在苗、阿昌、僳僳等民族中盛行,其中僳僳族最为典型。僳僳族转风车秋千的多为女子,节日里,她们着盛装前来比赛。比赛时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依次参赛。参赛者脸朝外坐在秋千板上,裁判一声号令,秋千像纺车一样开始转动,越转越快,这时场地上如同转起一个缤纷的彩球。

1991年,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将荡秋千列为表演项目,后来吊秋又被列为比赛项目。

秋千这种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民俗事象,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它活跃了人们的生活,也为民俗工作者提供了蕴涵丰富的标本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2:17

我的比较简单。
古代,清明节有荡秋千的习俗。秋千,古字两字均有“革”字旁,千字还带走字,意思是揪着皮绳而迁移。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高处的食物,在攀登中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最早称之为“千秋”。传说为春秋时代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开始仅是一根绳子,双手抓绳而荡。后来,齐恒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带入中原。至汉武帝时,宫中以“千秋”为祝寿之词,取“千秋万寿”之意,以后为避忌讳,将“千秋”两字倒转为“秋千”。以后逐渐演化成用两根绳加踏板的秋千。到了唐宋时代,秋千成为专供妇女玩耍的游戏,以练习轻捷、矫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4:08

秋千,游戏用具,将长绳系在架子上,下挂蹬板,人随蹬板来回摆动。

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传入中原地区,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汉代(公元前206年~220年)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体育活动并流传至今。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种现代体育项目的兴起,秋千运动除在少数地区仍广为流行外,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成为儿童的专项活动。1986年2月,国家体委制订了《秋千竞赛规则》(草案),同年,秋千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到1999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秋千已发展为包括6个单项的较大项目。

秋千比赛规定,只限女子参加,分设单人、双人和团体赛,项目分高度比赛和触铃比赛。高度比赛以在规定的试荡次数内荡达的最高点来计算成绩,触铃比赛是以在规定的高度上和时间内运动员触铃的次数来计算成绩。比赛场地为20x8米的长方形平坦地面,秋千架高12米,起荡台高1.3米。在高度比赛中,选手均有6次试荡机会,而在触铃比赛中则只限1次。

秋千运动不仅是一项精彩的竞赛运动,更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培养勇敢精神。同时,它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健康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6:16

秋千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上古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为了谋生,不得不上树采摘野果或猎取野兽。在攀缘和奔跑中,他们往往抓住粗壮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条的摇荡摆动,上树或跨越沟涧,这是秋千最原始的雏形。至于后来绳索悬挂于木架、下拴踏板的秋千,春秋时期在我国北方就有了。《艺文类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载。当时拴秋千的绳索为结实起见,通常多以兽皮制成,故秋千两字繁写“靴a”,均以“革”字为偏旁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958550.html?fr=qrl3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8:41

一楼的好复杂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成都市金牛区年满70的老年人,能否买社保,怎么样购买?需要哪些条件? 请问外地户籍如何在成都五城区购买社保? 对象控制欲强,爱翻手机,怎么让她知道要有自己的空间? 三里屯街道邮编代码 ...个上海旭一汽贸,车都是很便宜,思域6.2万包过户,来回还报销路费... 模拟城市5城市设计图文攻略(第二期) 控制欲强男友的危害 怎样做好托管班招生宣传呢? 2012年安徽理科487分能上洛阳理工学院吗? 2024年湖北492分能考上什么大学? 秋千为什么叫秋千,这名字是怎么来的,是谁在什么时候发明了秋千的? 手机登录不了怎么办? 古时的秋千是什么样子的? 如何用手机登录路由器网址? 秋千,秋千,风,会在耳边呼呼地响吗?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清明节习俗玩打秋千秋千历史古老古时候称什么 秋千为什么叫秋千,而不叫春千,夏千或冬千呢? 秋千为什么叫秋千? 在新手机登录不上微信怎么办? 秋千为什么叫秋千 手机登录不了怎么办? 请问有犯罪记录可以做法人代表吗? 有过犯罪记录的公民还能够出国吗? 有犯罪记录的可以开公司吗? 许多犯罪记录都会跟随犯人一生,这对他们来说公平吗? 爸爸有犯罪记录,我还能考公务员吗? 有犯罪记录可以做公司法人吗 有犯罪记录可以开公司吗 有犯罪记录能注册公司吗 如果有犯罪记录公司会开除吗? 手机如何登录路由器 秋千为什么叫秋千而不是秋百秋万或秋十呢?或者为什么不*千夏千或冬千呢? 秋千为什么叫秋千,而不叫春千,夏千或冬千呢 为什么秋千只能说是秋千 ,而不是春千夏千或冬千呢? 荡秋千有哪些好处 续写《秋千,秋千》100字 秋千和千秋有何不同 什么是荡秋千? 秋千是什么意思、? 秋千的组成:秋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秋千”这个词的出处 秋千是谁发明的?它的最先的用处是什么? 全国BIM技能等级考试的考点有哪些? 公众号代运营和托管是什么意思? 公众号代运营好还是招个人全职运营好? ppt视频不能旋转怎么办? 嵌入PPT里视频为什么是倒着的,怎么旋转过来,多谢 我用手机拍了视频。想弄到ppt上。可是是倒的。如何让ppt里的视频正过来... 视频插入ppt后刚开始可以旋转为什么后来就不能旋转还不能播放了呢?_百... 怎么把幻灯片里的视频旋转90度。我添加的视频时横着的,怎么能转成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