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4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7:23
1、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王冕七岁丧父,十岁放牛,十七、八岁靠画画挣钱。对各种学问融汇贯通,终日闭门读书,十分仰慕屈原。危素喜爱王冕的画,让时知县派人约会王冕,他装病不见;时知县亲自上门去访,他又外出不见。吴王朱元璋来访,王冕要他以仁义服人。
朱元璋统一天下,立八股取士之法,王冕认为此法一立,文人有厄,便隐居不出,后病逝于会稽山中。
2、第二回:王孝廉村学识同科,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夏总甲推荐周进在薛家集学堂做馆。王举人在庵里避雨,大吃大喝,周进只能吃老菜叶、喝白开水。次日雨住,王举人走了,他替人家打扫鸡骨头等。周进因没巴结夏总甲,被辞馆失业。随姐夫金有余到省城做买卖。周进参观贡院,见了号板,一头撞去,不省人事。
3、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周进的姐夫等人可怜周进,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得以直接考举人,考中,后来又考中进士,任广东学道。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他而录取。后又考中举人。张乡绅来结交,赠与银子及房子。
4、第四回:荐亡斋和尚契官司,打秋风乡绅遭横事
范举人请众僧人念经,追荐老太太*,七七之后范举人谢了孝,张敬斋替范举人为安葬之事出划策。在关帝庙小憩时,严贡生竭力鼓吹“汤父母”的“廉洁慈祥|”,以及对他的“厚爱”,并表白自己“从不晓得沾人寸丝半粟的便宜”。
正说话时严贡生家小仆人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汤知县为一*送牛肉事听信张敬斋的话,用一大枷把那*枷了,并将五十斤碎牛肉堆在枷上示众,第三日老师傅被枷死了,众*不服,聚众到县衙门口*。
扩展资料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写出它的*与不合理。原本为五十五回,现在通行的刻本是五十六回。
它的语言是准确、生动、洗练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鲁迅先生认为《儒林外史》的出现, “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儒林外史》以对待功名富贵和文行出处的态度为中心,贬抑批判士人中的假儒士和假名士,褒扬推崇真儒士和真名士,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
他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周进、范进、马二先生这类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陋儒、假儒、迂儒形象,满怀热情地描绘了庄尚志、迟衡山、虞博士这样洁身自爱、崇尚礼乐、襟怀冲淡的真儒贤人。
同时,他还写了一大批不学无术、道德败坏却自命风雅、装腔作势的所谓名士,如娄家公子、杨执中、权勿用之流。与之相对比,吴敬梓着力塑造了“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杜少卿,作为真名士的典型,他尊重个性,轻财好义,追求恣情任性、自由不羁的生活。
而真正体现吴敬梓理想的,则是小说第一回中塑造的“隐括全文”的人物王冕,他性格恬淡,远离功名,天性孝悌,才华横溢,这是一个兼具真儒士和真名士精神品格的理想人物。得到了吴敬梓最热烈的赞美。
《儒林外史》长达五十六回,却没有一个贯穿全书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实际上是用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串联而成的。
但作者在创作此书时,却有一个完整的创作思路,即以对待功名富贵和文行出处的态度为中心,批判士人中的假儒士和假名士,褒扬推崇真儒士和真名士,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本书是一部以讽刺见长的长篇小说。
它彻底摆脱了以往小说中善恶报应的世俗迷信和迂阔沉浮的道德说教,而是完全坚持自己的生活观点,利用切身的经历和体验来看待世界,把严肃的写实和诙谐的讽刺结合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林外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7:24
1、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 错名流隐括全文
王冕七岁丧父, 十岁给人放牛,十七八岁靠画画挣钱,不满二十岁就把“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他不求官爵,不交朋友,终日闭门读书,十分仰慕屈原。
危素喜爱他的画,让时知县派人约他相会,他装病不见;时知县“屈尊”去访,他又外出不见。吴王朱元璋特来拜访,王冕认为此法一立,文人有厄,便隐居不出,后病逝会稽山中。
2、第二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王举人在庵里避雨,大吃大喝,周进只能吃老菜叶、喝白开水。次日雨住,王举人走了,他替人家打扫鸡骨头等。
周进因没巴结夏总甲,被辞馆失业。随姐夫金有余到省城做买卖。周进参观贡院。见了号板,一头撞去,不省人事。
3、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周进被众人救活后,扯着号板大哭,直哭到口里流出血来。众人把他抬到一个茶棚,凑银子与周进纳监进场。进头场,“七篇文字做的花团锦簇一般”,果然中了。汶县的人“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京试又中了进士。荏苒三年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周进赴任,决心不屈真才。
4、第四回 荐亡斋和尚吃官司 打秋风乡绅遭横事
范举人请众僧人念经,追荐老太太*,七七之后范举人谢了孝,张敬斋替范举人为安葬之事出谋划策。
在关帝庙小憩时,严贡生竭力鼓吹"汤父母"的"廉洁慈祥",以及对他的"厚爱",并表白自己"从不晓得沾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正说话时严贡生家小仆人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作者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灵魂的扭曲。
吴敬梓的讽刺显然给了封建社会有力的一击,宣泄了大多数心有同感的读书人对人性卑劣、社会黑暗的控诉。
《儒林外史》是一部短篇艺术与长篇艺术相结合的作品。虽然它一般被归类为长篇小说,但它的结构却与人们平常所说长篇小说的结构有着很大的不同。
小说全书中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的连环套;前面一个故事说完了,引出一些新的人物,这些新的人物便成为后一个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有的人物上场表现一番以后,就不再出现,有的人物还再次出现,但基本上只是陪村性的了。
但全书也不只是若干短篇的集合,它以明代为背景,揭露在封建*下读书人的精神堕落和与此相关的种种社会弊端,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主题,也有大致清楚的时间线整部小说有着统一的情节线索:第一回以王冕的故事喻示全书的主旨。
第二至三十二回分写各地和各种类型的儒林人物;第三十三回以后,随着杜少卿从天长迁居南京,全书的中心便转移到南京士林的活动,并以祭泰伯祠为主要事件;最后以“市井四大奇人”收结全书,与第一回遥相呼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林外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7:24
●第一回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7:25
概括儒林外史第一回到第四回的主要内容: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7:24
1、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王冕七岁丧父,十岁放牛,十七、八岁靠画画挣钱。对各种学问融汇贯通,终日闭门读书,十分仰慕屈原。危素喜爱王冕的画,让时知县派人约会王冕,他装病不见;时知县亲自上门去访,他又外出不见。吴王朱元璋来访,王冕要他以仁义服人。
朱元璋统一天下,立八股取士之法,王冕认为此法一立,文人有厄,便隐居不出,后病逝于会稽山中。
2、第二回:王孝廉村学识同科,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夏总甲推荐周进在薛家集学堂做馆。王举人在庵里避雨,大吃大喝,周进只能吃老菜叶、喝白开水。次日雨住,王举人走了,他替人家打扫鸡骨头等。周进因没巴结夏总甲,被辞馆失业。随姐夫金有余到省城做买卖。周进参观贡院,见了号板,一头撞去,不省人事。
3、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周进的姐夫等人可怜周进,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得以直接考举人,考中,后来又考中进士,任广东学道。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他而录取。后又考中举人。张乡绅来结交,赠与银子及房子。
4、第四回:荐亡斋和尚契官司,打秋风乡绅遭横事
范举人请众僧人念经,追荐老太太*,七七之后范举人谢了孝,张敬斋替范举人为安葬之事出划策。在关帝庙小憩时,严贡生竭力鼓吹“汤父母”的“廉洁慈祥|”,以及对他的“厚爱”,并表白自己“从不晓得沾人寸丝半粟的便宜”。
正说话时严贡生家小仆人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汤知县为一*送牛肉事听信张敬斋的话,用一大枷把那*枷了,并将五十斤碎牛肉堆在枷上示众,第三日老师傅被枷死了,众*不服,聚众到县衙门口*。
扩展资料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写出它的*与不合理。原本为五十五回,现在通行的刻本是五十六回。
它的语言是准确、生动、洗练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鲁迅先生认为《儒林外史》的出现, “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儒林外史》以对待功名富贵和文行出处的态度为中心,贬抑批判士人中的假儒士和假名士,褒扬推崇真儒士和真名士,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
他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周进、范进、马二先生这类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陋儒、假儒、迂儒形象,满怀热情地描绘了庄尚志、迟衡山、虞博士这样洁身自爱、崇尚礼乐、襟怀冲淡的真儒贤人。
同时,他还写了一大批不学无术、道德败坏却自命风雅、装腔作势的所谓名士,如娄家公子、杨执中、权勿用之流。与之相对比,吴敬梓着力塑造了“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杜少卿,作为真名士的典型,他尊重个性,轻财好义,追求恣情任性、自由不羁的生活。
而真正体现吴敬梓理想的,则是小说第一回中塑造的“隐括全文”的人物王冕,他性格恬淡,远离功名,天性孝悌,才华横溢,这是一个兼具真儒士和真名士精神品格的理想人物。得到了吴敬梓最热烈的赞美。
《儒林外史》长达五十六回,却没有一个贯穿全书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实际上是用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串联而成的。
但作者在创作此书时,却有一个完整的创作思路,即以对待功名富贵和文行出处的态度为中心,批判士人中的假儒士和假名士,褒扬推崇真儒士和真名士,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本书是一部以讽刺见长的长篇小说。
它彻底摆脱了以往小说中善恶报应的世俗迷信和迂阔沉浮的道德说教,而是完全坚持自己的生活观点,利用切身的经历和体验来看待世界,把严肃的写实和诙谐的讽刺结合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林外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7:24
1、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 错名流隐括全文
王冕七岁丧父, 十岁给人放牛,十七八岁靠画画挣钱,不满二十岁就把“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他不求官爵,不交朋友,终日闭门读书,十分仰慕屈原。
危素喜爱他的画,让时知县派人约他相会,他装病不见;时知县“屈尊”去访,他又外出不见。吴王朱元璋特来拜访,王冕认为此法一立,文人有厄,便隐居不出,后病逝会稽山中。
2、第二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王举人在庵里避雨,大吃大喝,周进只能吃老菜叶、喝白开水。次日雨住,王举人走了,他替人家打扫鸡骨头等。
周进因没巴结夏总甲,被辞馆失业。随姐夫金有余到省城做买卖。周进参观贡院。见了号板,一头撞去,不省人事。
3、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周进被众人救活后,扯着号板大哭,直哭到口里流出血来。众人把他抬到一个茶棚,凑银子与周进纳监进场。进头场,“七篇文字做的花团锦簇一般”,果然中了。汶县的人“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京试又中了进士。荏苒三年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周进赴任,决心不屈真才。
4、第四回 荐亡斋和尚吃官司 打秋风乡绅遭横事
范举人请众僧人念经,追荐老太太*,七七之后范举人谢了孝,张敬斋替范举人为安葬之事出谋划策。
在关帝庙小憩时,严贡生竭力鼓吹"汤父母"的"廉洁慈祥",以及对他的"厚爱",并表白自己"从不晓得沾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正说话时严贡生家小仆人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作者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灵魂的扭曲。
吴敬梓的讽刺显然给了封建社会有力的一击,宣泄了大多数心有同感的读书人对人性卑劣、社会黑暗的控诉。
《儒林外史》是一部短篇艺术与长篇艺术相结合的作品。虽然它一般被归类为长篇小说,但它的结构却与人们平常所说长篇小说的结构有着很大的不同。
小说全书中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的连环套;前面一个故事说完了,引出一些新的人物,这些新的人物便成为后一个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有的人物上场表现一番以后,就不再出现,有的人物还再次出现,但基本上只是陪村性的了。
但全书也不只是若干短篇的集合,它以明代为背景,揭露在封建*下读书人的精神堕落和与此相关的种种社会弊端,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主题,也有大致清楚的时间线整部小说有着统一的情节线索:第一回以王冕的故事喻示全书的主旨。
第二至三十二回分写各地和各种类型的儒林人物;第三十三回以后,随着杜少卿从天长迁居南京,全书的中心便转移到南京士林的活动,并以祭泰伯祠为主要事件;最后以“市井四大奇人”收结全书,与第一回遥相呼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林外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7:24
●第一回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7:25
概括儒林外史第一回到第四回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