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1 19: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8:40
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学者颜之推,字介,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祖在东晋时渡江,定居在建康,世善《周官》、《左传》之学。颜之推早传家学,自幼苦读,博览群书,又善属文,词情典丽,为时人所称道。12岁时,湘东王萧绎召置学生,讲授《老子》、《庄子》,颜之推便参与其间认真聆听。
在颜之推20岁之前,他还是个落拓不羁的少年,他曾说自己这段时期:“虽读《礼》、《传》,微爱属文,颇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梁武帝太清三年(549),颜之推担任湘东王萧绎国右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由于受当时清谈之风的影响,他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
梁文帝大宝二年(550年)时他被派驻郢州(今湖北省境内),掌*一职。在后来侯景之乱时,梁元帝萧绎在江陵自立后,以颜之推为散骑侍郎。公元544年,西魏攻江陵,城破,颜之推全家被掳。西魏大将军李穆十分器重颜之推的才干,推荐他做镇守弘农的平阳公李远书翰。颜之推身在弘农,心向梁国,当得知北齐的梁国人可以回国之后,他带领全家,乘船犯黄河洪峰之险,计划经北齐归梁,时人称其勇决。到北齐后,颜之推听说梁国大将陈霸先废帝自立,遂绝南归之志,不得已出仕北齐,始任奉朝请,侍从左右。
河清元年颜之推被任为赵州功曹参军,主持文林并主编《乡览》。他聪颖机悟,博识有才辩,善于属文,升为通直散骑常侍,不久领中书舍人,又改任黄门侍郎,人称颜黄门。公元557年,周兵攻陷晋阳时,齐帝任命颜之推为平原太守,防守河津。北齐灭亡后,颜之推入北周,遂任官于北周。公元581年,北周灭亡,隋朝建立,颜之推受命重编《魏书》,应隋太子杨勇之召,为学士。公元591年,颜之推病逝,享年60岁。
颜之推出身士族,受儒家礼法影响较大,也信仰佛教。他博学多才,处事机敏,因而在多个政权中任职,地位都很高。他的阅历异常丰富,这是他著作中思想形成的社会基础。颜之推平生著述很多,史载有文30卷,《颜氏家训》20篇,《集灵记》20卷,《证俗音字》5卷,《训俗文字略》1卷,以及《还魂志》、《观我生赋》等。现存《颜氏家训》、《观我生赋》等,书中虽然有些观点陈旧,但也有很多涉及南北朝社会、*、文化的内容和议论,史料价值很高。
作为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学者,颜之推的主导思想是儒学,提倡仁义礼智信,遵从孔子的上智下愚不移的学说,认为“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如”,主张对中等之人施行教育。他提倡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甚至实行“胎教”;对子女不能一味放纵,要严格教育,勤于督训;反对父母溺爱子女。他认为青少年思想未定,容易接受熏染,因而要求他慎于交游。他特别重视学习问题,提出“多智明达”、“开心明目”,以利于行的学习目的;强调要有勤勉的学习态度,反对“优闲”,反对“高谈虚论”;主张“涉务”,注重学习经世致用的知识,增广生活经验,反对“闭门读书”,道听途说,反对学习“无益之事”。颜之推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富有意义,就是对后世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直至今天仍有许多可借鉴之处,因而在我国教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颜氏家训》一书问世以来,受到历代文人学士的重视。宋本“序”说:“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学优才赡,山高海深,常雌黄朝廷,品藻人物。”明嘉靖甲申博太平刻本序称其书“质而明,详而要,平而不诡”,如果加以传播,“以提身,以范俗,为今代文人风化之助,则不独颜氏一家之训乎尔。”现代历史学家范文澜认为颜之推是南北朝“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学者”。